保姆式父母是培養「巨嬰」的罪魁禍首!改變究竟困難在哪裡?

父母知了

國慶假期已經過半,參加了幾場聚會。

每次都會遇到一些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其中不少是兩個孩子的父母,有的是兩個男孩,有的是一男一女。其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第二個孩子明顯會顯得更懂規矩,更有禮貌。在和這些父母交流過程中,我講了自己的觀察結果,他們笑著說:“這大概是我們自我糾錯的結果,第一個孩子沒有經驗,有時候比較縱容,壞習慣不少,自己看看也不順眼,生了小的,就有意識地規避一些過去犯的錯誤,在習慣、行為規範上,該嚴格要求就嚴格要求,不然也是無法無天,那可真受不了,一個已經夠嗆了。”

這裡當然只是家庭式聚會上兩個二孩家庭的例子,不能說是普遍意義上的觀察數據,但其中反映出來的反思意識和自我糾偏措施,相信只要稍有理性的父母也都會有所改變,只是程度不一樣的差別罷了。

在九月份7次父母成長營的活動中,有許多父母已經表示出過去沒有接受過這樣的父母專業培訓是一個盲點,導致自己對於孩子的教育完全處於自我的摸索之中,有時候難免偏頗,例如採取暴力手段或者無界限的物質獎勵、保姆式的溺愛,導致孩子的成長“誤入歧途”:孩子的性格、行為方式都變得乖張,容易情緒化,不穩定。這些後果只能父母來承擔,幸好還有時間可以和孩子磨合,用改變自己的方式來促使孩子改變,這條路還是可行的。

保姆式父母是培養“巨嬰”的罪魁禍首!改變究竟困難在哪裡?


有人戲稱,是不是正確的家庭教育都需要生兩個孩子才能悟到,在第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摸索經驗教訓,第二個孩子才算有了依據修改訂正。這麼說對於大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好像他僅僅是“試錯品”,這也是我致力於父母成長營的初衷所在:讓每一個父母在生下孩子之後,就獲得較合適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操作方式,讓他們在原先的自我摸索的過程中有所參考和借鑑,但絕不是照搬照抄。

許多父母在自我摸索的過程中,往往首先成為兩種類型:暴力式父母暴力式父母或者,這也是比較常見的兩類父母形式。暴力式父母比較容易理解,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暴力毆打小孩,以為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在訪談的父母中佔了絕大多數,原因也許很簡單,在沒有合適的辦法之前,這種方法至少是立竿見影的,再加上原生家庭,也就是孩子父母成長經歷中也有類似的體驗,他們便複製了自己父輩的這種粗陋教育方法,所以屢試不爽。

而另一種保姆式父母也很廣泛:保姆式父母指甘當孩子保姆、過度保護孩子、過分服務孩子、為了孩子而犧牲自我和為“應試”推波助瀾的家長,他們往往從幼兒園一直陪讀到高中,甚至大學。保姆式父母往往會為了孩子的一切而糊弄自己的工作,工作不踏實,一門心思盯著和敦促自己的孩子做好唯一重要的事情——學習與補課,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保姆式父母是培養“巨嬰”的罪魁禍首!改變究竟困難在哪裡?


保姆式父母無法理解具有人性關懷的家庭教育

保姆式家長不能理解具有人性關懷的家庭教育,其原因有如下三點。

其一,額外的學習補課主要很多是反智的。有人性的家庭教育旨在使孩子說真話、走正路、做好人、有仁愛之心、有理想信念以及具備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但補課與分數顯然只顧急功近利的眼前,其本意不在人,而在分數。

其二,保姆式家長不是靠譜的榜樣。孩子讀初高中時,那些甘做陪讀的保姆式家長正值壯年和事業黃金期,卻為了孩子而懈怠自己的事業,如此家長希望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自身卻不肯做拼搏進取和出色有為的“藍”。殊不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是最強大的成長邏輯之一。保姆式家長未能給孩子樹立合格靠譜、堅毅擔當和高大偉岸的榜樣,所以他們無法給與有人性的家庭教育。

其三,保姆式家長減緩了孩子成長與強大的速度。“斷奶”越早越有利於孩子成長,越有利於讓孩子體驗有人性的教育本質。唯有較早地學會獨立、自主、責任和擔當,才可堪稱具備了相應的關鍵能力,才是有人性的家庭教育。但保姆式家長無疑推遲了這一切的發生,其看似用愛鋪平的路實際上佈滿荊棘與陷阱。

時下經常聽到的啃老族的巨嬰中年人與佛系青年等,都是保姆式家長呵護下的“怪胎”。

保姆式父母是培養“巨嬰”的罪魁禍首!改變究竟困難在哪裡?


何謂培根式家庭教育

培根式家庭教育,旨在使孩子固本源、扎深根和養正根,旨在使孩子說真話、走正路和做有人性的人,旨在培育孩子的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旨在鑄造與敦厚孩子的仁愛之心和理想信念。此四者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職能,關乎孩子一生能否行穩致遠。致力於此的家庭教育,就是有人性的培根式家庭教育。

“所有偉大都始於家庭。”家庭教育之所以應該培根,其原因有如下三點。

首先,從應然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不卸任的導師,父母的存在就是榜樣,對孩子永遠都是影響久遠的不言之教,父母是孩子人性、德行的奠基者。父母應該為孩子一生築牢根基,為孩子塗抹上難以更改的生命底色,幫助孩子站得直、立得穩與行得正,這就是培根是家庭教育。

其次,從可能看,家庭教育能幫助孩子培根。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接觸和交往比學校老師要更為長久、細膩與深入,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更容易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到孩子內心深處,在耳濡目染中使孩子學說話、學做事和學做人,這才是直抵根本的培根式教育,是學校教育難以做到的。

保姆式父母是培養“巨嬰”的罪魁禍首!改變究竟困難在哪裡?


再其次,從實然看,家庭教育就是在培根。孩子接受家庭薰染的時間遠長於學校,孩子與家庭的聯繫和糾纏遠超過學校,且現在的學校教育已經嚴重窄化為知識分數與智育,難以顧及人性之基的培根,對孩子品行重任的擔當實際主要依靠家庭在完成,可見家庭教育實際承擔的也是培根重任,因為從0歲到7歲之前,孩子絕大部分時間是和父母在一起的。

怎樣實施培根式家庭教育

要改變保姆式家長和實施培根式家庭教育,需要做好如下四點。

首先,要保姆式家長要有自我糾正的勇氣。

保姆式家長必須自我反思,必須對其隱蔽危害有客觀認識、深刻揭示和有力批判,使全社會和廣大家長充分認識到保姆式家長的失當和危害之處,必須讓所有的父母要認識到,當家長也是一個事業,是需要培訓和鍛鍊的。要做到這樣的境界,可採取的有效措施包括學者的研究、家庭教育研究會的深入研究與廣泛傳播、父母成長營的廣泛舉辦與大力宣傳等。

保姆式父母是培養“巨嬰”的罪魁禍首!改變究竟困難在哪裡?


其次,要使家長與孩子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我看來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則應該是做好你自己的事。對照這個原則,需要父母與孩子都儘量少干預別人的事情,都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各安其位、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當家長努力做好了自己以後,一定能給孩子樹立一個立得住和值得羨慕的榜樣,這就是最有力和最成功的教育。當家長不過多操心孩子的事情後,孩子就需要自己多操心自己的事情,然後學會自立自強和責任擔當。這是“早當家”和生命成長的表現,無疑是有價值的。一流的家長立榜樣,二流的家長當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保姆式家長撐不起培根式家庭教育。

第三,要使家庭、學校、社會與個體自我教育彼此助益。

過去,人們始終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從邏輯上講,還應該包括孩子個體的自我教育。前三者主要是外部期望之“要我成為”的教育,而後者則是“我要成為”的自主選擇教育。當前,我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學校教育被窄化成了分數和應試升級,而對於生命自我教育的空間被忽視,家庭教育自動放棄了本該承擔的主要功能——對人性、善良品質的堅守。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自我教育各復其位,即家庭教育應旨在培根,社會教育應重在養成社會性、規矩意識與核心價值觀,學校教育應旨在立德樹人,自我教育應旨在滿足興趣愛好和放飛自我,他們之間只能彼此助益,而不能越俎代庖。

保姆式父母是培養“巨嬰”的罪魁禍首!改變究竟困難在哪裡?


最後,要深入實施培根式家庭教育。其前提有二,一是透徹認識與大力倡導培根式家庭教育,二是深入與徹底地改變保姆式家長。深入實施培根式家庭教育,其基本是引導與教育孩子說真話、走正路和做好人,這應該貫穿於家庭教育的始終;其根本是培養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厚植孩子的道德情操、仁愛之心和理想信念;其關鍵是家長要奮力做好和做強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溢滿存在感、力量感與成就感的榜樣。

在每一次父母成長營結束之後,都會有一個互動環節,就是看看父母收穫了什麼,他們在微信群裡經常會說自己收穫很多、很大,然後繼續追問究竟是哪些收穫很多,很大時,他們也不會聊繼續下去了,這說明什麼呢?固有的思維改變是困難的,也不是一篇文章,一場分享活動就可以解決的,需要父母真正持之以恆的從細節做起,從每一天的規範做起,相信假以時日會有真正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