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黑不是黑,你吃到嘴裡的甜是什麼「甜」!

甜品的美味是沁入心房的甜

縱使簡單卻是生活微小幸福

吃到嘴裡的“甜”分泌的泌多巴胺

還能製造彷如戀愛時產生的愉悅感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吃到嘴裡的甜是什麼“甜”!

不得不說,“甜”這種味道從孩童時期起,就是令人嚮往的一種舌尖享受。無論是隻要兩毛錢就能吸溜一下午的冰袋,還是一口一個的冰糖葫蘆。那種在口腔纏繞的甜蜜,一直到長大成人了,這種愛好卻還是不曾改變。

對於都已經步入工作圈的我們來說,有了經濟上的獨立自主權,對於自己喜歡的美食甜品不必還像小時候那樣雖然嘴饞卻囊中羞澀,想吃,買就對了。從各種糕點甜品、奶茶、冰淇淋、冰沙、奶昔到被我們戲稱為肥宅快樂水的各種碳酸飲料,現在的選擇也是更加豐富。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吃到嘴裡的甜是什麼“甜”!

但凡事過猶不及,能提供甜味的糖亦是如此。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成年人一天的攝取的糖分不超過25g。可以說,隨便一瓶汽水的含糖量就超過了這個量。攝取的糖分過多,長期下去會導致一系列包括肥胖、三高、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負面影響。

正因為糖不能吃太多,於是就有了替代品的出現,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甜味劑!

人工甜味劑,也稱為非營養性甜味劑,包含合成的(例如糖精和阿斯巴甜)和天然來源的(例如來自甜葉菊植物的甜菊醇)兩種。

迄今為止,FDA已批准六種人造的和兩種天然的非營養甜味劑用於食品。對那些努力遏制糖類消費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例如,阿斯巴甜被用於全世界6000多種食品中,僅在美國就每年消費約5,000-5,500噸。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吃到嘴裡的甜是什麼“甜”!

這些甜味劑之所以幾乎不含卡路里,它們在消化過程中不會分解為天然糖類,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不會產生能量或轉化為脂肪。

並且理論上,對糖尿病患者們來說,這些甜味劑應該是比糖類“更好”的選擇:葡萄糖會刺激胰島素(一種調節血糖水平的激素)釋放,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身體對胰島素的應答變得遲鈍,於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從而損害神經、腎臟、血管和心臟,而由於非營養甜味劑實際上不是糖,所以它們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看起來很美好,但是甜味劑卻還是一種很具有爭議性的食品添加劑。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吃到嘴裡的甜是什麼“甜”!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甜味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改變健康的代謝過程,特別是腸道。

長期使用這些甜味劑會導致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一些甜味劑,如糖精,已被證明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組的類型和功能,即腸內微生物群落。 阿斯巴甜會降低通常對2型糖尿病具有保護作用的腸道酶的活性。此外,這種反應可能會因身體感知甜味與預期相關卡路里之間的“不匹配”而加劇。 甜味與實際卡路里含量之間的差異越大,代謝失調越嚴重 。

甜味劑也被證明可以改變與吃甜食相關的大腦活動。 通過測量血流量來研究大腦活動的功能性MRI檢查表明,與常規糖相比,三氯蔗糖會降低杏仁核中的活性(杏仁核是涉及味覺和吃東西的大腦的一部分)。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吃到嘴裡的甜是什麼“甜”!

另一項研究表明,長期和較高的飲食蘇打水消耗量與大腦“尾狀核頭”中較低的活動相關,這是一個介導獎勵途徑的區域,是產生滿足感的必要條件。 研究人員假設,這種活動的減少可能導致蘇打水的飲用者通過增加他們所有食物——不僅僅是蘇打水——的攝取量來補償缺失的快感。

把這些細胞學和腦科學的研究放在一起,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食用甜味劑的人仍然比不用這些產品的個體更容易患肥胖症 。

所以說為了減少糖分攝取而使用的甜味劑也並不就是可以放開了吃(喝),那些隱藏的負面影響,還是要控制食用量的。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吃到嘴裡的甜是什麼“甜”!

對於想減肥的人來說,還是儘量避免高糖食品吧,熱量高的各種碳水化合物也要少吃一點,可以多攝入一些含蛋白質、纖維素的食品。總之,要保持膳食均衡,不要讓食譜太單一。保持運動,才是健康的飲食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