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纠结”了锡城市民27年的话题——南禅寺人行天桥,到底“卡”在哪?

这个“纠结”了锡城市民27年的话题——南禅寺人行天桥,到底“卡”在哪?

现在无锡市中心最拥堵路段在哪?

应该有不少锡城市民觉得是这里

这个“纠结”了锡城市民27年的话题——南禅寺人行天桥,到底“卡”在哪?

解放南路南禅寺!

这个“纠结”了锡城市民27年的话题——南禅寺人行天桥,到底“卡”在哪?

从2016年起,

连续三年有4位政协委员“接力”提案,

建议在这一路段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

缓解“人车争路”问题。

目前,虽然交警部门使出浑身解数,

该路段的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

但还未根本解决。

这个“纠结”了锡城市民27年的话题——南禅寺人行天桥,到底“卡”在哪?

网络配图

一位分管城建的市级老领导坦言,

早在1991年,

我市在旧城改造时

就讨论过建南禅寺人行天桥。

至今已27年

坊间对此议论依然热烈。

老城区最拥堵的热点为什么是这里?

建南禅寺人行天桥,

到底面临着哪些制约因素?

如果建,有哪些关键因素要考虑?

这个“纠结”了锡城市民27年的话题——南禅寺人行天桥,到底“卡”在哪?

1分钟6辆公交车到站,上百行人横穿马路

这个“纠结”了锡城市民27年的话题——南禅寺人行天桥,到底“卡”在哪?

早上7点半,繁华的解放南路南禅寺路段比中山路、人民路更显忙乱。

记者站在通往朝阳市场的槐古支路路口看到,1分钟内,马路对面的公交站台就有6辆公交车接连到站,乘客下车后很快在斑马线上汇集,一时间上百行人横穿马路,原本礼让缓行的小汽车瞬间被人流、电动车流裹挟。

解放南路上,

从新生路口到槐古支路路口这短短的200多米,

为什么就成了市中心的最堵点

1

无锡最有“烟火气”的地方

崇安交警大队一中队队长王林介绍,这一路段汇集了南禅寺景区、朝阳市场、市民大药房等,商业繁华、人口密集,是无锡最有“烟火气”的地方。

平常每天该路段的人流量近4万人、车流量达2万辆,道路两侧停放的电动车超万辆。每到节假日、双休日,车流量、人流量更大。

2

无秩序的过街行为

“不光是堵,更多的是乱。”无锡交警支队秩序科人士认为,虽然今年1月无锡交警对南禅寺斑马线进行了调整,新生路路口与槐古支路路口的两条斑马线已全部改设为65米宽的行人过街区域,并安装了机动车信号灯和5组人行横道信号灯,但仍有不少人对此熟视无睹,照样闯红灯。

无秩序的过街行为,也是造成该路段行车不畅的原因之一。

3

朝阳市场的存在

途经该路段的市民中有一大部分是“马大嫂们”。承担重要交通功能的路段,其周围是否应该建大型菜场?这也引起大家的讨论,有人认为,菜场应可能地避开此类路段。这样即便遇上买菜高峰,也不会对交通产生太大的影响。

这个“纠结”了锡城市民27年的话题——南禅寺人行天桥,到底“卡”在哪?

但也有人表示,朝阳市场是无锡老城区范围内最大、最受百姓认可的菜场,若搬离此地,将给市民买菜带来不便,不过,若要异地选址,无论布设在“龟背壳”哪一块区域,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对交通再次产生影响。

五大“畸形”交叉口是天桥建设的关键制约

建南禅寺人行天桥,

让人车分流,

这一话题为何“纠结”了27年?

这个“纠结”了锡城市民27年的话题——南禅寺人行天桥,到底“卡”在哪?

“解放南路南禅寺段两侧的五大‘畸形’交叉口是关键的制约因素。”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一针见血地说,考虑到人流、车流要快速通过,解放南路南禅寺段应该建人行天桥,但其地理条件并不利。

熟悉南禅寺的市民知道,该路段东侧与新生路、置煤浜新村有两个交叉入口,西侧与南禅寺景区、消防中队、槐古支路有三大交叉入口,这些道路交叉都呈不规则的“十”字型,且错位相对。

“畸形”交叉口如何制约建南禅寺人行天桥?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设想一下

如果顺着两个错位相对的路口相连,将人行天桥建成斜的,会影响城市景观;

如果将天桥建成横直的,难免会离其他路口有一定距离,行人得多走路,天桥不能发挥最大效用;

如果在南禅寺景区附近建天桥,若桥下净空高度低于5.2米,大车不能通过,更何况人行天桥最好还是设计成风雨连廊,

但这样一来,如果设计风格不佳,势必会影响南禅寺片区建筑景观。

“这是一个造价虽不大、

但影响很大的民生工程。”

一位城建专家坦言,

南禅寺人行天桥建造要谨慎,

目前我市最缺的是

一份精细成熟的工程建造设计方案,

“不成熟不能动”。

“微循环分流”提上议事日程,缓解人车聚集

人车分流,缓解拥堵,

解放南路南禅寺路段难道无解了吗?

这个“纠结”了锡城市民27年的话题——南禅寺人行天桥,到底“卡”在哪?

一位分管城建多年的市级老领导建议

“一座人行天桥难以解决所有问题,或许可以考虑‘天桥+地道’的方式,让行人就近通过天桥或地道快速过马路,车流走地面,达到各行其道的效果。”

建南禅寺人行天桥得考虑三大因素:

第一要宽,第二要有电梯,第三天桥选址要越往北越好,与南禅寺保持一定距离,减少对景观的影响。

而人行地下通道最紧要的是充分考虑行人、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辆通行的便利。

中设设计集团副总规划师邓润飞分析

当建天桥存在难度时,建地下通道也是一种思路。

应把电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作为两个系统分开考虑。建议把行人作为优先服务对象,地下通道先解决行人过街问题。电动车、自行车的过街路线则可结合道路交叉口的实际情况重新优化设计。”

在中心城区,

是倡导行人优先,

还是车辆优先?

这个“纠结”了锡城市民27年的话题——南禅寺人行天桥,到底“卡”在哪?

一位交通研究人士发出了另一种声音

“如果从方便人出行的角度看,让行人推着电动车、自行车上天桥、走地道,让老人爬天桥,或许都不是很方便。”

该人士认为,在中心城区还是应倡导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市民有呼声,

相关部门也正积极开展研究。

市公建中心有关人士介绍,

高峰时段,

如果巨大的人流能实现分散进出

道路就不一定会拥堵。

进菜场,是不是只有“华山一条路”?

市公建中心正在重点研究“微循环分流”,打通多个方向进菜场的道路,在朝阳市场东边的古运河上增设过河的慢行桥,对百岁坊巷进行东延,从而与槐古支路、槐古路构成微循环,改善朝阳市场周边交通,减少解放南路槐古支路交叉口的交通和人流的聚集度。

目前市公建中心正重点研究微循环的分流效果,以进一步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作为一名无锡市民

面对锡城最拥堵的

解放南路南禅寺

你是否也有很多想说的?

不妨来留言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