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博士不堪重負投江而亡

“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歡,也不太適合這個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再假裝,也不願再撒謊,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難。”這是浙大博士投江之前最後一條微信朋友圈發的內容。一個曾經的學霸,一個父母在成長過程中發了無數心血進行培養和教育,眾多的親戚朋友,同學老師,寄予厚望的這樣一個人才,最後錢跳河自盡,這樣的結局讓人不勝惋惜的同時,人們不僅要問,是怎樣的絕望,讓他選擇投江而亡?又是怎樣的孤獨,讓他無人傾訴內心?又是為什麼一個博士就不能做自己?是誰綁架了他的思想與行為,讓他不能翱翔於自由的天空?

是誰讓博士不堪重負投江而亡

圖片來源互聯網,若有侵權,本作者立即刪除

“父母都是為你好,對你寄予厚望,哪有父母會害孩子的……”這些語重心長的話語從小就在耳邊響起,至今猶言在耳。父母把孩子的一生都規劃的嚴絲合縫,包括愛好都是由父母綁架在孩子身上。父母們一味地用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孩子的選擇權利與想象空間被無限的壓縮。他們只是一味地接受,而在這種接受中,孩子們已經沒有了自我,他們慢慢放棄了反叛,放棄了拒絕。

是誰讓博士不堪重負投江而亡

父母打架和小女孩被打亂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當今社會各個家長們的終極目標,幼兒園的學費遠遠超過了上大學,一年幾萬甚至十幾萬比比皆是。各種各樣的特長班、輔導班充斥著大街小巷,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媽媽不辭辛苦的帶著孩子穿梭於各個輔導班成了常態。有的孩子一天上四個特長班,家長仍然認為這還遠遠不夠,可家長從來不問問孩子是否願意這樣生活。

是誰讓博士不堪重負投江而亡

安徽嶽西:貧困生暑假裡的“家”

在這裡,我無意譴責家長這種“望子成龍心切”的行為,我只想知道,是誰促使了家長的這種心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國曆來重視教育,但像今天這種瘋狂、甚至帶有一種野蠻的、病態的教育是誰之過?又何時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