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口刑場,多少生命葬送在屠刀之下?

用戶58611882802


菜市口是清代處決犯人的地方,在宣武門外,位於現在的北京西城區。聽名字你就知道這裡曾經是個菜市場。

早在明代菜市口就是北京重要的菜市場,不過明代處決犯人的法場並不在這裡,明代處決死刑犯是在今天的西四。

西四明代又稱呼“西市”,在北京的內城,原屬於北京宣武區,2010年併入西城區。像是袁崇煥、于謙都是在這裡被處死的。

清兵入關之後將內城的漢人全部強行遷走,內城只准旗人居住。自己住的的地方自然不願意天天見血,於是清代的刑場就挪到了外城的菜市口。

(菜市口位置)

有清一代菜市口到底有多少人被處決並沒有個詳細的統計,在這裡被處決的除了平民以外,也有很多王公貴胄。

僅1646年清軍就在菜市口處決了明朝四十多位親王,1674年平西王世子吳應熊在這裡被斬首,1661年鄭成功的老爹鄭芝龍也在這裡駕鶴。至於被處死的前明官員及其親屬更是不計其數。

而清朝的王公貴族在這裡被斬首的也有很多,像是清初重臣蘇克薩哈、清末輔政大臣肅順都是在這裡被殺的。

清政府之所以選擇在這麼熱鬧繁華的地方處決犯人,其目的就是希望藉此起到威懾的作用。使得老百姓對朝廷充滿恐懼,不敢輕易作亂。

與我們現在想像的不同,每逢處決犯人的時候菜市口都是人山人海,而沿途的街道的商鋪都會在自家店門口擺上三碗酒以示送行。如果有犯人喝了哪一家店鋪的酒,這家店鋪的主人就算是積德了。

(今天的菜市口地鐵站)


千佛山車神


菜市口的傳說:據說菜市口附近有一家裁縫店,老闆手藝相當好,生意自然不錯,可是有一天,菜市口斬首了一位罪犯,夜晚的時候裁縫店的老闆聽見聲音,等自己出去卻發現貴重的物品都沒有丟,等到第二天自己工作的時候發現針線筐丟了,於是出去找,,剛好有人說菜市口又有一位罪犯被砍頭了,結果裁縫跑過去看,發現自己的針線筐就在罪犯的旁邊,而罪犯的腦袋和脖子也用針線連在了一塊。

這是一直流傳到今天都還有的說法,說是罪犯被砍頭之後家屬收屍的時候是需要自己把罪犯的頭顱縫合起來的,所以後面有很多人賄賂劊子手,讓他們砍頭的時候留個神,千萬別砍斷……

那麼這個作為清朝罪犯的刑場,在這個菜市口究竟有多少人被斬,其實在菜市口被殺的大多是有些來頭的人物,而其他人都是在牢裡就被直接被處死了的,那有名的菜市口刑場究竟有多少人在這裡被斬呢?

首先:是一些明朝後裔以及清朝時期個別反對清朝統治的官員;

明朝滅亡後還有很多朱姓藩王和清廷抗爭,最後都被抓了起來送往菜市口刑場,這裡主要有福王后來的弘光帝朱由崧,以及秦王朱存極、晉王朱審烜、衡王朱由棷、崇王朱慈爚;當然這些大多是皇室後裔,還有明朝的官員,他們不願投降清朝,最後只能和那些皇室後裔一起被殺,左懋第和鄭芝龍(鄭成功的父親)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其次:清朝本國的權臣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輔佐康熙的蘇克薩哈,他算是比較倒黴的,蘇克薩哈和鰲拜都是康熙的輔政大臣,不過被鰲拜打壓,最後被送往菜市口斬首示眾,清朝後期還有一些被定為謀反之人,這些人也被一個個送往菜市口刑場問罪了,比如新疆回變的領袖張格爾,湖北民變的領袖鍾人傑,以及太平天國的將領林鳳祥和李開芳。

最後:還有戊戌變法失敗的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變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大肆捕殺維新黨人,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六人,這幾個人就是在有名的菜市口被斬殺的。還有一些在權力爭鬥中失敗的人員,比如禮部尚書啟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維新派人士,義和團“拳匪”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慘死菜市口的人,光緒初年,據說有一群盜取黃陵的人有70多人全部被抓,都判了死刑。1900年7月的一天,就在菜市口處死了78人,清朝正史裡並沒有提及到菜市口被殺了多少人,但是野史有粗略統計,至少有上萬人,殺的人越多,在這裡賣菜的人生意就越好。還有著名的文天祥也在這裡被殺……


羽評郡主


菜市口是清朝時期殺人的場所,實際上京城的菜市口一直很熱鬧,只不過在清朝之前的朝代確確實實都是隻賣菜,到了清朝的時候,統治階級將這裡改成殺人的法場,所以菜市口在歷史上名氣才會如此之大。

清朝時期,只要說推出午門斬首,那全部是拉去菜市口砍頭,在這裡要提一下,如果有人去過故宮一定知道,真正的午門是從來沒有殺過人的。 在當時流程一般都是這樣,先是發佈要在這裡砍頭的消息,人們觀看完之後,立即用黃土蓋上血跡,然後在這裡賣菜,每次殺完人之後,菜市場生意都非常興隆。

其實清朝統治階級選擇菜市口殺人是有深意的,實際上在真正的歷史之中,朝廷是不會輕易的判一個人死刑,都要經過重重審核,確定無誤才會將其砍頭。每次砍頭都是提前發告示,讓人們都前來觀看,起到一種震懾的效果,百姓們都愛看這種血腥的熱鬧,用這種方式來震懾百姓們,讓他們不要有犯罪的想法。

菜市口是當時京城最熱鬧的地方,這裡人流量非常大,將這裡選為刑場無疑是最好的,殺人之後消息會很快散播出去,達到統治階級想要的效果。在菜市口刑場到底葬送了多少生命呢?大家所知道的都是一些出名的人物,比如肅順,在比如變法的譚嗣同,他們都是在菜市口被殺。

清朝統治了二百六十七年,菜市口殺的人應該是不到七千人,不管是知名的還是不知名的,有人說最少殺了一萬人,根據史料來看是不可能的,最多隻有七千人,只有可能更少,絕不可能超過這個數字。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清朝死刑處決犯人的方式,主要有斬首、絞刑、凌遲、等等。而從時間上來說,死刑又可以分為立即處決、斬監候、秋決。清朝在北京的死刑犯處決地在菜市口。


在明朝的時候殺人是在現在的西四,清朝給挪了一下地方。為什麼要在菜市口殺人呢?就是因為這裡人多,殺人的震懾性比較強,消息傳播比較快。清朝殺人首先犯人提出來,從宣武門一直過來,來到宣武門南面的菜市口。

被判刑的人到了菜市口,還要吃一口肉,而這個在清朝專門給死刑犯吃一口肉的飯館,就是現在的大碗居。在大碗居旁邊,還有一個藥店,專門賣丸散膏丹,據說曾經表演砍頭以後,立刻止血的功力,這家的藥說明效果很好,也是在北京可以排列第二名或者第三名的藥店。這家藥店就是現在的鶴年堂藥店。

但是有說法,晚上不能拍鶴年堂的門,買刀傷藥和針線,那都是死人要給自己治傷,縫合身體。

死者如果沒有人認領就送到附近的寺院,比如維新六君子,譚嗣同等人被斬首就被送到了附近的法源寺。八國聯軍的時候,一次就在菜市口殺了126個主戰、主張殺洋人的大臣。八國聯軍親自監督斬首過程。


禮部尚書啟秀臨死前對百姓說:諸位的後代一定不要做官,就是做官,也不要出力。朝廷畏禍,不能保護出力之人,做事闖了禍,還是要自己承擔。要說菜市口一共殺了多少人,一共叫鄧海山的劊子手,幹了10年,殺了300多人。其他的就可以自己算了。劊子手行當有規定殺人不能超過100個,但是鄧海山超過了,所以這個人後來很慘。


烽火觀察



菜市口刑場作為古代北京最大的一個刑場,裡面隱藏著多少血腥故事?對於菜市口刑場,大家又瞭解多少?

有八百多年曆史的菜市口丁字路口的三條土路並不寬,百姓踏著滿街的土塵,後擁前呼,他們看什麼呢?看一般刑事犯,看“死於諫”的官吏,看上層鬥爭的失敗者……



菜市口在一千年前的遼代,是安東門外的郊野,到金代是施仁門裡的丁字街,明朝時則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場,許多人都來此買菜,並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稱為菜市街,清代時改為稱菜市口,此後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今日。

清代菜市口刑場設在今宣武區菜市口百貨商場附近。北京的衚衕多,街口就多,名氣最大的當數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菜市口刑場名氣大是因為那曾是殺人的地方,是刑場,有不少名人都是被斬首在菜市口。戲文中唱道“推出午門斬首”,其實是拉到菜市口刑嘲出紅差”,砍頭!犯人被殺後,屍體被人運走,血跡即被黃土墊蓋上,爾後便有人在此賣菜,菜市生意興隆,故菜市口由此而得名。



每年交秋,大理寺、都察院、刑部與九卿共同對犯人會審,冬至前處斬,這叫“秋決”或“出大差”。處斬前夜,獄吏要對犯人說:“您大喜啦,官司今天完啦!”獄吏同時還給犯人送“辭陽飯”:醬肘子一包,大餅一斤。行刑當日,行刑的儀仗前有破鑼開道。衙役在犯人兩側,監斬官壓陣。



菜市口一次殺人最多的是光緒初年,因一件盜皇陵的大案一次被判處死刑的就有70多人,秋後監斬,光兵勇就出動數百人,拉蓋屍席的馬車就七八輛,監斬官騎著高頭大馬,戎裝持刀,殺氣騰騰,兩邊押解官兵刀出鞘,箭上弦,鳴鑼開道,煞是森嚴,因斬處的是土匪,怕搶劫法場,據說連街道兩旁的送魂酒都免了。

此外,還有一些是權力鬥爭的失敗者也被押到菜市口斬殺,如禮部尚書啟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維新派人士,義和團“拳匪”……



1900年7月,半個月當中,清廷以白蓮教謀反的罪名,在菜市口冤殺百姓一百餘人;7月15日這一天砍了78人。其時,“市口兩旁鋪戶門外,無首之屍堆滿……大半皆鄉間愚民,臨刑時呼兒喚女,覓子尋妻,嚎痛之聲,慘不忍言。”

那年頭殺人也可發財,劊子手凡殺一人,遂提頭來見,監斬官照例用硃筆在犯人頭上點一點。那支筆就會有人出高價買去,以壓邪驅魔……

清代許承堯曾官有一首詩《過菜市口》:“薄暮過西市,踽踽涕淚歸,市人竟言笑,誰知我心悲?此地復何地?頭顱古累累。碧血沁入土,腥氣生伊蹶。愁雲泣不散,六嚴聞霜飛。疑有萬怨魂,逐影爭嘯啼。左側橫短垣,茅茨復離離。此為陳屍所,剝落牆無皮。右側堅長稈,其下紅淋漓。微聞決囚日,兩役舁囚馳。高臺夾衢道,刑官坐巍巍。囚至匐匍伏,瞑目左右欹。不能指囚頸,一役持刀鋒。中肩或中顱,刃下難邃知。當囚受刃時,痛極無聲噫。其旁有親屬,或是父母妻。泣血不能代,大踴摧心脾。”




羅盤高人


菜市口刑場,清朝多少犯上作亂者,多少權力鬥爭失敗者的噩夢之處;菜市口本是北京城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場,賣菜的小販都來這兒,人多也熱鬧;清政府選擇這裡作為刑場就是看到這裡場子大人多,能起到警示、以儆效尤的作用。菜市口因此名聲大振。


菜市口位於現在的西城區廣安門內大街與宣武區外大街交匯處,過去南方各地從陸路進京都是走北京城西南的盧溝橋跨越永定河,過廣安門,在菜市口路口分流,向北拐可入永定河,向東直行可入正陽門,這一帶會館林立,商賈雲集,是明清兩代重要的商業中心,在這裡公開處決犯人,圍觀者多,傳播快、效果好,能達到殺一儆萬作用。


推出午門斬首、秋後問斬、斬立決、凌遲等等其實都是拉到菜市口,叫做“出紅差”,清朝兩百多年在這裡殺人無數,有冤死的也有罪有應得而死的。


舊時犯人被押出,走宣武門過斷頭橋經迷市,送往菜市口刑場,犯人多的時候由東向西排好,劊子手手執鬼頭刀自東向西順序處斬;犯人被殺後,砍下來的頭掛在街中的木樁上示眾,屍體被人運走,血跡用黃土覆蓋。


也有凌遲處死的,凌遲就比較殘忍,也很費力,有時要剮一千多刀,犯人痛苦,劊子手也很害怕。


在菜市口刑場也處死了許多朝中大臣,康熙的輔政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同治的輔政八大臣之一的肅順。


慈禧處死肅順震驚全國,據說肅順在菜市口被斬時,北京城萬人空巷都來到菜市口,從宣武門到菜市口街道兩旁人頭攢動,群情激憤,京城老百姓都把英法聯軍侵略北京的帳算到肅順的頭上;肅順在菜市口問斬之時罵聲不絕,直立不跪,行刑的劊子手硬是打斷了他的雙腿才算跪下,可見劊子手的殘酷。


戊戌變法六君子也是在這裡被砍頭的,他們死得壯烈、輝煌、大氣,特別是譚嗣同的“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悲壯感人。


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刑場被轉往異地,菜市口這一帶逐漸成為宣外大街最繁華的商業街和交通樞紐,終於恢復了它本來的面目。


遺產君


北京市西城區(原屬宣武區)菜市口是明清兩代的刑場,就是今天的菜百附近。今天的“中國黃金第一家”曾是斷頭之地。過去,到底有多少人在這裡踏上黃泉之路呢?


古代一般是“秋後問斬”,當然也有臨時殺頭,像慈禧在菜市口殺肅順等“八大臣”和“戊戌六君子”,就不是一定等到什麼秋後,而是斬立決。


那麼,明清兩朝在菜市口殺了多少人呢?我們從《明實錄》《清實錄》等歷史典籍中一探究竟。


據初步統計,明清兩朝(1421年——1911年)在菜市口被明正典刑處決的人數在60萬以上。


真是:今日繁華處,昔時斷頭臺。


二曾真二


菜市口到底砍了多少人,現在已經無法統計了。但是菜市口這個地方,確實是個傳奇。

事實上,古代砍頭這件事,並不是那麼隨便的。砍頭是重刑,不僅要謹慎,還要起到警示作用,所以才有“斬首示眾”的說法。

(菜市口行刑)

元明清三代,北京都有專門砍頭的地方,元朝是在東城區的交道口一帶,被稱為“柴市”;明朝的時候,就到了西四牌樓一帶,被稱為“西市刑場”;到了清朝,就搬到了菜市口。


其實早在明朝的時候,菜市口就是北京城的蔬菜交易市場,賣菜的小販都來這兒。四九城內的老百姓也幾乎是天天來這逛,人多也熱鬧。那個時候這地方叫做菜市街,到了清朝改名叫菜市口的。

(菜市口刑場)

菜市口在宣武門附近,宣武門位於北京城西面,西方屬金,金主死,所以宣武門又稱死門。當年執行砍頭,死囚就是經過宣武門,走宣外大街到的菜市口。

清朝在菜市口殺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每年到了秋後,冬至之前,大理寺、督察院、刑部、九卿就要會審,確定哪些犯人該處斬。也就是“秋決”,或者俗稱的“秋後問斬”。


要處斬的那天,天還沒亮,死囚就被推到囚車裡,經宣武門走宣外大街去菜市口。宣武門外大街的路東,有一家“破碗居”。這個地方把烈性白酒和黃酒摻到一起,酒勁很大。死囚路過這裡的時候,可以要求停下喝一碗酒。這一碗酒灌下去,犯人已經暈暈乎乎,站立不穩了。

這時候,當差的就會把空碗摔碎,繼續上路。

(鶴年堂)

要說菜市口,必須提到鶴年堂。鶴年堂是老藥鋪了,菜市口的刑場,就在鶴年堂的門口。所以一到“秋後問斬”的前一天,鶴年堂就會收到消息:

搭蓆棚,備酒食,勿外傳,日後付款。

鶴年堂收到消息,就會提前準備好酒菜,給官差們準備,也要給死囚們準備。等到囚車一到,不會馬上砍頭,要等到“午時三刻”。午時三刻,正當午的時候,陽氣最重,這時候開刀問斬,陰氣也會即時消散。

所以,要等到時候才行。在這之前,監斬官、劊子手會在鶴年堂推杯換盞、大吃大喝,等吃喝的差不多了,也就到時間了。


菜市口這個地方,“無風三尺土,有雨滿街泥”。但是到了開刀問斬的這一天,京城的老百姓就會前呼後擁的來看熱鬧。

(菜市口)

犯人按規矩向東跪下,兩行排開了,監斬官看時辰到了,硃筆一勾,這邊劊子手手起刀落。

因為是一年的死囚都攢到這時候,所以要砍的人多。比如光緒初年,抓了白蓮教謀反的,光是七月十五這一天,就砍了78個人。


砍完人,地上的血黃土一蓋,第二天又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菜市口了。


七追風


要說菜市口刑場有多少生命葬送在屠刀之下,得從元忽必烈時代說起,那時候叫做柴市口,是賣柴之地,歷經近七百多年,以每年秋決攏共一百人算,死在此地人的人至少數以萬計乃至十萬計。


(老菜市口)

說到第一個在今菜市口被砍頭的便是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千古慨詞的南宋丞相文天祥。

宋的最後半壁江山南宋被元忽必烈鐵騎滅後,文天祥誓死不降。忽必烈對文天祥誘之“如你繼續像效忠宋一樣效忠元,那你仍舊能做丞相!”文天祥慷慨激詞“我生為宋狀元丞相,不能挽大廈於既倒,死願繼續拱衛我宋江山,而何降哉?今只求速死!”忽必烈又以重利誘之,皆不奏效只得按大臣諫議處斬。文天祥所被行刑之地正是柴市口,當時為元城外賣柴的城門口。一路上站滿了百姓,無不默然哀傷。文天祥處斬前,對行刑官說“我要做的已經做完了,雖死無悔!”又回頭問圍觀的人“何處為南北?”問罷,便朝著南方拜了又拜,慷慨赴死,削首而身體巍巍然不倒,百姓無不哀嚎痛哭拜送!忽必烈不忍殺如此忠良之臣,遂遣使“刀下留人!

”然為時已晚!

(文天祥)

再說到清,此時行刑之地已經由柴市口變成了菜市口,還是原來的地方,只是由於朝代更替,人口繁衍而變成了在宣武門最熱鬧的菜市大街口。此地既離開宮城貴胄住地免犯禁忌,又在城門樓不遠可供大量人能夠圍觀以儆效尤的地方。

清在菜市口被砍頭比較著名的有康熙年蘇克薩哈,咸豐欽定八位顧命大臣之一的肅順,光緒年戊戌六君子。

我們今天說戊戌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本可出逃,但為喚醒華夏數萬萬同胞被封建愚昧荼毒的心而決意慷慨赴死,誓以一腔熱血灑華夏改革維新之道路。

(戊戌六君子)

臨死前夕有詩云“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第二日,由宣武門開始,街邊便站滿圍觀人群,他們大多不知維新、變法為何物,只是聽說了這些字眼,看這個就要人頭落地的傢伙死到臨頭仍然一副神情自若,面無苦色、大義凜然的樣子,加上標榜犯人身份的騾籠,只道是哪個大人物又觸犯了老佛爺即將腦袋掉地,來看熱鬧的多。

街邊越到菜市口、鶴年堂藥店,街邊的店家與站街人員都開始講究起來。店家門口紛紛貼上紅對子,掛上紅布條,拜一長條桌,上弄三碗清酒或三碗蒸菜,人人衣冠肅穆,哀立默視。他們都是變法未竟的接班人,與他們殊途同歸。

(譚嗣同)

主斬官正是慈禧爪牙軍機大臣剛毅,行到西鶴年堂處斬臺附近,譚嗣同在處斬前叫住剛毅示意有話要說,剛毅嚇得趕緊硃筆一鉤,紅牌一扔,窘態百顯,不與死犯多言。譚嗣同回顧四周,一笑回之,大步處斬臺,慷慨赴死。

楊銳死時,頭斷後雙目圓瞪,血從脖頸出噴丈高有餘,是以怨憤之氣,千秋凜然!

劉光地在劊子手手起刀下頭落地時,脖頸血流如注,而身竟巍峨毅力,觀者無不焚香求祥。



(西鶴年堂)

有識之士以為,戊戌六君子乃我華夏脊樑最硬處。

如此死殺之地,冤鬼參半,有冤的就有該死的。殺的人多時,就連給犯人蓋屍的席子都得七八輛馬車來運,戍衛兵士幾百。

光緒年曾一日在此處殺78盜墓賊,時在京劊子手不過寥寥數人,砍到刀鈍手乏,累時只得分批砍殺,鮮血如菏澤漫地而黃土難掩之,空氣腥臭而眩目。後面處斬的犯人眼看前面的人頭一個個啪嗒掉地而劊子手有歇息喝一杯水漱口,二杯酒洗刀,三杯茶潤嗓,伴隨劊子手一聲低喝,寒光落處,啪嗒一聲又是一顆人頭落地。


有錢人家會使上些錢財孝敬劊子手,劊子手便會格外關照下刀乾脆利落不帶痛苦且頭斷沾皮而不落地,收屍人再用針線縫上頭顱脖頸歸殮算是留了個全屍,否則等待犯人的只有手起刀落,抬腳一蹬,提頭畫朱(劊子手提著人頭向主斬官交差,朱斬官會在犯人頭眉心處用硃砂筆點上一筆。)

而劊子手除卻每殺一人能得幾個銀兩或者勞苦費(家屬孝敬費),據說他們還把那主斬官一人一硃筆的筆拿去賣個高價,說是有鎮邪之效,就連他們的鮮血灑在饅頭上都有人說包治百病。

各行有各行的規矩,劊子手殺戮太重,雖然收入高,但如此有損天理陰德之事,過了,便有斷子絕孫不得好死一說。於是行內規定每人只得砍100個人,多了便不可再砍。

相傳中國最後一位劊子手鄧海山在清1911年亡後仍然管不住自己的手,一生砍將近300人,果報纏身,雖頗集冤財但一生鰥寡,斷子絕孫,晚年落魄街頭,宛如過街老鼠,不得善終,死時無人收屍,暴屍街頭,豺狗分之。



(菜市口)


不書公子


北京菜市口刑場是清朝時期行刑問斬的法場,因為這裡從明朝開始就是北京最大的菜市場因此得名菜市口刑場。清朝政府之所以選擇這麼一個熱鬧的地方作為法場主要是起一個震懾作用,讓老百姓都服從他的統治不要有反動思想。據說他的大體位置就是在今菜市口大街北十字路口附近。



清政府在手在菜市口刑場奪走了多少條人命這個問題無從知曉答案。但是有很多名聲較大的人物就是死在了菜市口刑場這個我們還是能夠知道的,例如:顧命大臣肅順、大臣蘇克薩哈、戊戌六君子、太平天國的林鳳祥和李開芳等。


開刀問斬歷來都是大罪它並不像電視裡演的那樣隨便推出去就殺了,而是有著嚴格的規章流程必須照辦。有個詞叫做秋後問斬,說的就是所有犯了死罪的囚犯統一在每年的秋後到冬至之前這段時間行刑,而且一定要在中午陽氣最盛的時間,劊子手也要找那些煞氣重的人擔任。就這樣一年又一年,菜市口的熙熙攘攘和血腥的砍頭景象不和諧的共存了下來。

或許正因人們出於對它的恐懼誕生了許多關於菜市口刑場的故事。

話說這年夏天菜市口押來一個犯人,人們說他是亂黨被抓來問斬,結果時辰沒到就匆匆砍頭了事,把屍首掛起來示眾。這天半夜菜市口的裁縫鋪內發出了翻箱倒櫃的聲響驚動了掌櫃的,掌櫃的怕出去被賊人謀害索性就躲在裡屋不出去,反正也沒有值錢的東西。第二天他一早起床查看發現就少了一捆針線,這時夥計跑來讓掌櫃的趕緊出去看看那個屍首,掌櫃一看嚇癱在地因為那個屍首的腦袋和身體縫在了一起而用的線正是他丟失。

還有的說每年刑期過後一到半夜菜市口刑場對面的藥館鶴年堂經常響起敲門聲,有人喊著要買刀創藥,說是太疼了。

菜市口刑場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一同消失在了歷史種,在這裡究竟埋葬了多少冤魂,又為人間剷除了多少敗類,這個問題或許永遠都是個疑問,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統治者把刑場設在如此公開的地方純粹是為了威嚇眾人,完全不顧及百姓的感受和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