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是怎麼掛的?孫堅死後,他的長子孫策真直接接班了嗎?

為了爭奪“四世三公”汝南袁家第一的歸屬權,袁紹、袁術這對親兄弟徹底鬧掰了。於是袁術聯合袁紹北邊的公孫瓚夾擊袁紹,而袁紹聯合袁術南邊的劉表夾擊袁術。袁家兄弟之間的對峙成了公元191年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東漢政治爭霸的主調。諸侯們紛紛站隊,畢竟這哥倆這時候實力都挺強的。最關鍵的是汝南袁家確實是一塊金字招牌,誰在這場爭鋒中獲勝,誰就很有可能成為東漢天下的主導,事關前途,不能不上心。

而且從袁術這看,荊州本來就是自己的地盤。當初投奔他的孫堅,可是殺了荊州刺史王睿才來的。荊州那時開始,就是我袁術的了。要不是我袁術,將所有注意力全放在討伐董卓上,要不是我袁術的主力干將孫堅賣力進攻董卓,最終將董卓趕出洛陽,關東諸侯現在還不定都怎麼樣呢?可沒想到半路殺出個劉表,荊州糊里糊塗就被這個傢伙拿去了。


孫堅是怎麼掛的?孫堅死後,他的長子孫策真直接接班了嗎?

圖1、袁術所在的魯陽和劉表所在的襄陽

之前要對付董卓,現在有空了,而且你劉表還和袁紹勾結。正好,我袁術這把你劉表滅了,順手拿回荊州。於是袁術再一次讓自己手中的王牌孫堅上場。能把董卓都打跑的孫堅,還怕你這個悄悄偷走我荊州的劉表。劉表所在的襄陽在南陽郡的南邊,離袁術所在的魯陽也在南陽郡,在南陽郡的北邊,抬腿就到。

關於孫堅和劉表之間的戰鬥,史書上有關的記載很少。先是孫堅和劉表手下的大將黃祖在樊城(今湖北樊城)和鄧縣(今河南鄧縣)之間激戰。孫堅不虧是名將,大敗黃祖。黃祖匆忙帶兵逃回到襄陽,劉表的大本營,荊州現在的治所。於是孫堅帶兵包圍了襄陽城。以孫堅的能力,如果不出意外,攻破襄陽,活捉劉表,只是時間問題。


孫堅是怎麼掛的?孫堅死後,他的長子孫策真直接接班了嗎?

圖2、黃祖與劉表

可惜出了意外。被孫堅包圍之後,劉表關閉城門就是不和孫堅打。同時派黃祖出去調兵。黃祖還真是給力,很快徵集好了隊伍,回頭再和孫堅來打。結果黃祖還是打不過孫堅,只能帶著增援孫堅的隊伍逃到襄陽附近的峴(xiàn)山裡面。看黃祖帶兵逃跑,一向身先士卒的孫堅哪能善罷甘休,帶兵連夜追擊。結果在追擊的路上種了黃祖留下的伏兵的暗箭,就這樣一代猛將孫堅被殺。


孫堅是怎麼掛的?孫堅死後,他的長子孫策真直接接班了嗎?

圖3、讓孫堅殞命的峴山

回顧回看孫堅一生,從十七八歲路見不平追捕搶劫盜賊,到剿滅黃巾、平定羌亂、剿匪長沙郡,再到討伐董卓,一直到征討劉表戰死,孫堅一直都是衝鋒在第一線的,一個都是一個不顧生死的主。最後他真達成了不少名將的夙願,“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了。黃巾平定的時候,他第一個衝上宛城城頭;之後,差一點就陣亡,後被自己的戰馬救回。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所帶領的軍隊最是堅決,其中也吃過敗仗,被董卓的部下徐榮追擊,把赤罽幘給祖茂才得以逃脫。最後還是靠他將董卓的軍隊擊敗,驅趕出洛陽。


孫堅是怎麼掛的?孫堅死後,他的長子孫策真直接接班了嗎?

圖4、孫堅被暗箭所殺(《跨江擊劉表》)

在戰場上屢遇險情的孫堅,這一次終沒能再次幸運逃脫。在追擊中黃祖時,在峴山被暗箭所殺。孫堅身先士卒的作風,讓他帶出了一直能打硬仗的隊伍,可也正是這樣的作風,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不過,他有兩個好兒子,也留給兒子們一個創業的好班底。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個好名聲。在他的肩膀上,他的兩個兒子最終在江東站穩腳跟,成就了一番大業。

殺死孫堅的黃祖稍微介紹兩句。他本來就是荊州的望族,出身於江夏黃氏。劉表奪取荊州依靠的是地方豪強,其中就有黃祖為代表的江夏黃氏。因此,黃祖被劉表重用,做了江夏太守。黃祖脾氣暴躁,曹操的使臣,東漢末年的名士禰衡就是被他殺的。之後黃祖一直是劉表集團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一直到208年,被孫權的部下擊敗,黃祖在逃亡的路上被殺。直到那時孫權才算是報了殺父之仇。


孫堅是怎麼掛的?孫堅死後,他的長子孫策真直接接班了嗎?

圖5、黃祖

在三國演義中,黃祖是一位猛將。在殺死孫堅之後,就被黃蓋擒獲。可那只是演義,真實的歷史中,是孫堅被殺之後,孫堅的屍體落到了黃祖的軍隊手上。這時恰好有受過孫堅知遇之恩的桓階經過荊州。桓階因為孫堅的舉薦才成了孝廉,後來在東漢朝廷裡當了尚書郎。這時他恰好回鄉為父奔喪,聽說孫堅的屍體落在了劉表軍隊的手上。於是桓階冒死去求見劉表,堅持要為孫堅送葬。劉表一方面是被桓階如此重情義感動,另一方面也一定是佩服孫堅人品、看重孫堅的威名,讓桓階把孫堅的屍首用靈柩帶走了。


孫堅是怎麼掛的?孫堅死後,他的長子孫策真直接接班了嗎?

圖6、被黃蓋轉手就擒拿的黃祖(《跨江擊劉表》)

孫堅戰死後,有了兩個直接的後果。第一個後果是,孫堅死後,孫堅的軍隊群龍無首,只能撤退;自此之後,袁術再也沒能力去攻打劉表,將荊州奪回了,劉表這一次算是徹底在荊州站穩了腳跟。


孫堅是怎麼掛的?孫堅死後,他的長子孫策真直接接班了嗎?

圖7、被劉表交還的孫堅靈柩(《跨江擊劉表》)

孫堅戰死的另一個後果,就是他剩下的這支軍隊暫時歸了他哥哥孫羌的兒子孫賁。孫賁帶領這支軍隊依然歸附在袁術之下。孫堅去世了,他留下的豫州刺史的位置,需要有人來接替。於是袁術任命孫賁為豫州刺史。

此時孫堅的幾個兒子都不在魯陽。孫堅當初平定黃巾起義的時候,將自己的家屬全部留在了壽春。之後孫堅平定羌亂也好,任長沙太守也好,還是後來歸附袁術討伐董卓也好,孫堅一家人都在壽春,一直到孫堅去世。古時候交通不夠發達,想想孫堅和他一家人,可能自從184年黃巾平定開始,一直到191年(或192、193年)去世,都沒有再見過面。細想一下,壽春一別,孫堅和自己的老婆孩子就成永別,說來真是讓人感慨。孫堅成名不易,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孫堅的五個兒子分別是:孫策、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前四個是正室吳氏所生,只有最後一個孫匡是庶出。先不說別人,簡單說一下,孫堅五個兒子中的長子孫策。孫堅戰死時,也只有十七歲。


孫堅是怎麼掛的?孫堅死後,他的長子孫策真直接接班了嗎?

圖8、孫策

孫策十多歲的時候就喜歡結交名士,年齡不大壽春的名人他都混的很熟,在壽春已經有一點小名氣。三國演義裡被諸葛亮氣死的周瑜,聽說了孫策的名聲,專程從自己的老家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趕過來拜訪。二人一見如故,很快就成了好哥們。之後,孫策接受周瑜建議搬家到舒縣,周瑜很是慷慨大方,將自己位置很好的大宅子讓給孫策居住。兩個人常常互通有無,和兩邊的父母都處的很好,被周圍的人稱為“總角之好”,換成最近流行的北京話就是發小,而且是好得不得了的發小。孫堅死後,孫策和堂兄孫賁一起護送孫堅的靈柩回江東。將孫堅下葬之後,孫策帶著全家遷往江都(今江蘇揚州)。孫策還把本來該自己承襲的爵位烏程侯讓給了孫賁。

就這樣,孫堅死後,自己的隊伍、官位以及爵位都由自己的侄子孫賁承襲。最得力的大將陣亡,袁術自此對劉表佔據荊州也無能為力。接下來會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