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節麥、野燕麥,混在麥田是禍害!怎麼除掉,這樣最好!

種植小麥的麥農都知道,節節麥、野燕麥是麥田裡最常見的惡性雜草,特別是節節麥,屬於世界性惡性雜草,因其與小麥屬近親緣關係,普通除草劑難以防除,目前只有甲基二磺隆對節節麥有效,對小麥產量造成極大影響。下面做詳細介紹:

節節麥、野燕麥,混在麥田是禍害!怎麼除掉,這樣最好!


節節麥詳解

節節麥屬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稈高可達40釐米。葉鞘緊密包莖,葉片微粗糙,上面疏生柔毛。穗狀花序圓柱形,小穗圓柱形,有小花;穎革質,外稃披針形,內稃與外稃等長,脊上具纖毛。5-6月開花結果。分佈於中國陝西關中地區及河南新鄉,多生於荒蕪草地或麥田中。危害較重。又名粗山羊草,世界性惡性雜草。

節節麥、野燕麥,混在麥田是禍害!怎麼除掉,這樣最好!


節節麥特點

一是出苗深度不同。據調查,節節麥種子主要集中在3—8釐米的土層中。

二是出苗期長。冬小麥田節節麥出苗有2個時期:一個是秋季出苗期,主要在小麥播種之後15—20天,於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形成冬前出苗高峰(此期間出苗的雜草約佔總數的70%);另一個是春季出苗期(下一年2月下旬至3月,仍有部分出苗)。

三是以幼苗或種子越冬。節節麥在冬小麥田主要以幼苗越冬,也可以種子、分櫱和單株幼苗越冬。秋季出苗的節節麥冬前產生分櫱3—4個,多者10個以上。來年春季氣溫回升後,未出苗的種子還可繼續出苗,還可繼續分櫱。主莖和分櫱都能抽穗結籽。

四是生命力強。節節麥的分櫱能力強,生長旺盛。據調查,春季節節麥一般每株10—20個分櫱,最多達每株36個分櫱。

節節麥、野燕麥,混在麥田是禍害!怎麼除掉,這樣最好!


節節麥的傳播途徑

1、小麥收割機的長途跨區作業是節節麥傳播的重要媒介。

2、新品種更新換代與大面積的統繁統供,難免有節節麥等雜草種子混入和傳播。1996年以前,節節麥在麥田極為少見,後因從節節麥發生區大量引種、調種,造成擴散蔓延。

3、粗放的耕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節節麥的發生。很多地區為小麥—玉米兩熟制,小麥收穫後,免耕貼茬種植玉米,節節麥種子大部分分撒落於地表。秋播深翻面積少,由於耕層淺,節節麥種子大多分佈在土壤的淺表層。另外在防除時,只注重防除大田雜草,不防田邊、路邊、地頭雜草。節節麥成熟後通過風雨、淺灌等流入農田。還有許多農戶在後期人工拔除時,節節麥已基本成熟,把節節麥隨意堆積在田邊、地頭,雜草種子繼續流入大田。

4、隨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再入農田。將從麥粒中清撿出來的節節麥種子直接堆肥,或用未加工粉碎的節節麥種子飼餵家禽(畜),致使部分未經腐熟的農家肥中有節節麥的草籽。

5、單一除草劑品種的長期使用,使麥田雜草群落髮生了演變。本地麥田原來的主要雜草為播娘蒿、薺菜等闊葉雜草,苯磺隆系列除草劑的連續多年使用,使原來的優勢種雜草得到控制,而致使節節麥等禾本科雜草逐年上升,成為當前高水肥麥田的惡性雜草。

節節麥、野燕麥,混在麥田是禍害!怎麼除掉,這樣最好!


節節麥混在小麥中,極其相似

節節麥如何有效防治

根據節節麥的發生特點、發生規律和多地的防治實踐,防治上要“重點預防,綜合防治”,實行冬前化學除草與人工拔除等措施。

首先杜絕種子傳播,把好種子檢疫關。節節麥分櫱力強,傳播途徑多,苗期不易識別和人工拔除,因此當前應立足於預防。要堅持不從節節麥發生區調運種子。同時要精選麥種,杜絕節節麥雜草種子的傳播。(節節麥的種子外形極似小麥粒,但其大小僅是小麥的1/3左右,千粒重也比小麥小很多,平均14.5克左右)。節節麥靠種子傳播,控制蔓延必須先嚴守種子關。凡混雜有節節麥的種子,都必須進行精選,以杜絕草籽侵染尚未發生區。

其次是實行人工拔除,集中燒燬。結合麥田管理,徹底拔除節節麥。節節麥幼苗和成株期在田間比較容易識別【幼苗期基部呈紫紅色,新葉抽出時卷為筒狀,展開葉長條形,狹窄且薄;分櫱後的葉片寬度不到小麥的1/2,厚度約為小麥的1/2;抽穗後植株略高於小麥,穗形明顯不同(穗為圓柱狀)】。要及時拔除,大小一齊拔,不留後患。要注意將拔掉的節節麥帶出田外,集中燒燬;同時要清除田邊地頭的雜草,以減少傳播和擴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