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一只拥有先进装备却输的最惨的海军,究竟为何?

本文为头条号宇泽历史谈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第三期: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装备又不差,为何会惨败?

甲午战争之前,实力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拥有着当时东亚最庞大的两艘巨型铁甲舰,为何却在黄海海战输的如此之惨呢?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爆发之前,北洋海军的军舰和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实力上基本持平,不相上下。反倒是当时的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那几艘巡洋舰才是拥有最先进的装备,尤其是英国造的那艘吉野舰,马力达到了15900匹,航速高达23节,汲取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并装备了速射炮以及装填了下濑火药的炮弹,再看看浪速、秋津洲、高千穗,基本上航速都达到了18节或19节。而北洋海军各军舰舰速不一,最快的致远舰也才18.5节的航速,并且当时清朝的造船术已经不如日本了,所以个人我感觉当时的北洋海军在装备上真的不如日本联合舰队的新式军舰先进,而是由于定、镇二艘铁甲巨舰,使得北洋海军才能与装备速射炮的新式军舰抗衡。

甲午中日战争,一只拥有先进装备却输的最惨的海军,究竟为何?

在北洋海军成军后不久,朝廷对其的建设就陷入了停滞期,例如海军军费被挪用、新式装备的引进被迫停止、请求增添速射炮和尾炮的要求也被驳回,甚至是在海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开花弹以及高质量的燃煤,也因各种各样的理由被替换甚至是直接不采购炮弹。到了黄海海战前,北洋舰队12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总共也就三枚,其中定远号一枚,镇远号两枚,北洋海军成军之后到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减少对海军的投资,一味的克扣海军经费,修建紫禁城的三海公园,给慈禧太后庆祝六十大寿,花重金修建颐和园。直至开战前,北洋海军未曾向国外购进一艘新式战舰,仅仅从福州船船政局和福建海军中添置了国产巡洋舰平远号和福龙号鱼雷艇。1891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还因为户部的意见,下令停购外国船炮军火两年,这么一个庞大的舰队,作为近代中国海军的第一大主力舰队,从成军过后几乎未添一船一炮,连计划要为主要战舰添配18门120毫米速射炮和更换3门105毫米炮,共需要花费60余万两白银的海军经费都难以筹措,实在是荒唐可笑啊!

甲午中日战争,一只拥有先进装备却输的最惨的海军,究竟为何?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清廷不重视海防,截止到甲午战争前,关于海军军费的问题,包括海防建设在你、购买军舰、组建海军的经费,总计为3500万两白银,仅仅占同时期清政府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二,远远低于全国陆军的军费开支,即便是这样,海军的军费仍然被大量挪用。

而就在北洋海军停滞发展之日,正是日本海军疯狂扩充军舰备战之时。1890年日本购置了吉野、秋津洲、千代田等新式舰艇,此外在黄海海战之前日本在英国订购的富士级战列舰就于1894年8月1日在英国正式动工,到了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的舰艇总吨位、机动力、火力等方面已经基本上落后于日本海军。

甲午中日战争,一只拥有先进装备却输的最惨的海军,究竟为何?

再加上清廷顽固派固守封建守旧主义制度、昏庸腐败也是甲午海战失败的一个必然原因,甲午战前的中国各地海军仍然是划疆而守,分洋建军,并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的体制编制,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舰队,分别由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与两广总督分别管辖,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但当时的日本,却将常被舰队和西海舰队合并为统一的日本联合舰队,实行了统一调度,可有效的发挥其整体实力的优势。

甲午为何惨败是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当时的北洋舰队也不是拥有先进装备,反倒是舰体大多老化、无速射炮、无大量大口径开花弹、无大量国产新式化军舰,再加上清廷太昏庸无能,用来御敌与海的近代化海军部队,却被用来当成了拱卫京畿地区的港口防卫舰队。

甲午中日战争,一只拥有先进装备却输的最惨的海军,究竟为何?

北洋海军以一隅之力抵日本举国上下之力,就算装备再先进,朝廷说不打就不打,说不买炮弹就不买,为了庆祝大寿花巨资修园子,这样的环境下,北洋海军要是能打赢才是个奇迹呢!

原创不易,谢绝百家号、企鹅号等其他平台的创作者抄袭洗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