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災71」情報的重要性

鮮卑人推進得實在太快,石生的主力此時還剛出長安沒多遠,前方的戰報沒來得及往回送,他並不知道石虎的前鋒已經被自己打得潰不成軍,甚至石虎也成了喪家之犬,只要加一把勁,就能徹底收拾這頭兇殘的猛虎,建立清君側的不世奇功了。

但是,有一條戰報來得很快。

前線用最快的速度送來了一條要命的消息:鮮卑人叛變了!

捷報通常送得很快,因為送到了可以領賞。而戰敗的噩耗其實送得更快,因為跑慢一點的話,後面的敵人就要追上來,連命都保不住了。

鮮卑人之所以會這麼幹,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石虎誘惑了他們,許以重金,讓他們改投到自己麾下。作為後趙帝國現在的實際掌權者,他能拿出來的東西,當然比僅有一個長安城的石生要闊綽得多。

這是標準的石勒手法,找到敵人陣營中的薄弱環節,把這個環節變成自己人,從內部攻破敵人。

石虎,不愧是石勒的門徒。

而對於鮮卑人來說,這並不是一件需要考慮的事情,他們只是打工而已,只要給的錢多,跟哪個老闆不是跟?

於是,石生在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取得了輝煌戰果的情況下,看到的第一條消息,卻是自己作為秘密武器的鮮卑人叛變了,現在正在前面掉過頭來攻擊自己的軍隊。

如果你是統帥,這樣的情報擺在你面前,你會怎麼決策?

你多半會在心裡喊出兩個字吧:“完了!”

石生也是這麼認為的。

這條消息給他帶來的打擊之大,造成的絕望之深,甚至讓他瞬間失去了作戰的勇氣,他立即拋下了軍隊,單騎奔回了長安城。

回到長安之後,他仍然覺得不保險。因為石虎贏了,長安就是一座孤城,沒有援軍的孤城是守不住的,於是他匆匆忙忙的命令一個將軍代替他守城,自己則一路跑到六盤山躲了起來。

真是可惜,他明明已經佔盡上風,雖然鮮卑人叛變了,但石虎的軍隊現在已經是潰散狀態,只要繞過鮮卑人,再打那麼一下,他就能得到石虎的腦袋,到時候,鮮卑人的屁股坐在哪邊,也就無所謂了,這支軍隊雖然可怕,但也只是僱傭兵而已。僱傭兵從來都好對付,尤其是這種沒有信仰的僱傭兵,許之以利就可以了。

但是,石生不知道這一切,他收到的情報只告訴他,他的精銳部隊,就在他跟敵人劍拔弩張之際,叛變了。既然露出了這麼大一個弱點,那這場仗肯定已經沒法打下去了,對面可是石虎這樣的高手。

所以說,情報的收集整理,是多麼重要啊。石生這次可以說並不是敗在石虎手上的,打敗他的,是那個送捷報送得太慢的傳令小兵!

也或者,石虎是繼承了石勒那種匪夷所思的好運吧。

總之,現在前路沒有阻礙了。

前一刻還徘徊在死亡邊緣的石虎,立即收攏了部隊,進攻長安。

決定勝負的因素是人,沒有了石生這樣的守城名將,長安一座孤城,即使城高牆厚,也是一攻即破,稍微掙扎了一下,就被石虎拿下來了。

不久,又有好消息傳來:失蹤的石生,被部下砍了腦袋,造反派提著他的頭來投降了。

至此,石虎徹底平定了國內的反抗勢力,牢牢掌握住了帝國。

那麼,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把沒殺完的人都殺了。

名義上的皇帝石弘對此心知肚明,但是他不甘心就這麼去死,他還試圖自救一下。

而他自救的方式,顯得那麼的猥瑣小心,絲毫沒有他梟雄老爹的氣質。

他自己捧著玉璽,來到石虎的府上,恭恭敬敬的請求石虎接受自己的禪位。

他換來的,是石虎又一次無情的嘲諷:“帝王大業,天下人自有公論,要你讓什麼!”

石弘明白,這個位子沒讓出去,意味著什麼。

石虎既然不肯要皇位,那他鐵了心要的,就是自己的命了。

石弘一路大哭著回了皇宮,為自己無法改變的命運、也為父親一手打下的江山而哭。

可憐石勒一生,雄才大略,彈壓山川,沒想到所生的兒子卻庸碌至此。他在繼承人問題上的一步走錯,終於讓一生打下的基業,平白被外人竊取。

這也是封建社會的死穴,沒有職業經理人制度,皇帝就算再英明神武,如果生的兒子不成器,偌大的江山,遲早是要跟別人姓的。

終於有大臣看不下去了,尚書奏議,請石虎按照唐堯、虞舜禪讓的舊例,接受石弘的禪位。大臣們不傻,知道石弘的帝位是不可能保得住了,他們只想退一步,保住石弘的性命。

但石虎不想。

對石弘,石虎也玩夠了,沒有了貓逗老鼠的閒心,他一句話給石弘的下場定了性:“禪什麼讓?我要廢了他!”

334年11月,石虎廢黜石弘,將他與石宏、石恢等眾皇子全部殺死。石勒一脈,自此絕種。

石勒的母親當年護著石虎,不讓石勒殺他,評價他是“快牛容易把車拉壞”,現在,當年的這頭快牛犢,終於弄到老人家斷子絕孫,石老夫人如果泉下有知,不知道會不會後悔呢。

現在,終於搞定了一切了,該繼承大統了。

這個時候,石虎又搞出了么蛾子。

他拒絕稱帝。

他覺得,皇帝這個稱號太過尊貴,代表了法統,不是隨便可以用的,稱帝就算了,他只敢用“攝趙天王”這個名號。

這倒是代表了當時的普遍觀點,“自古無胡人為天子”,正統的傳承始終在漢人那裡,龐大的前秦帝國建立之後,苻堅大帝的弟弟苻融仍然認為,自己的國家是戎族,正朔仍在江東。

所以在五胡前期,胡人們都很剋制,大多以“王”自居,稱帝則慎之又慎。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五胡後期,正統觀念不再流行,胡人們才放肆起來,拉起人馬佔個山頭,就敢自稱皇帝了。

不過這一點,在石虎那裡並不是什麼特別的障礙,因為石勒已經稱過帝了,他繼承的,是石勒的法統,現在自己從皇帝降成天王,相當於桌上已經擺好了滿漢全席,卻要撤掉換成肯德基,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

或者,在石虎的潛意識裡,仍然對石勒有著深深的畏懼。這個江山是從叔叔那裡竊取來的,那麼,這個天地間最具威力的名號,我不敢要了。

已經死去的石勒,依然有著巨大的陰影,石虎敢偷偷摸摸搶走叔叔留下的一切,但是,他不敢跟叔叔平起平坐。

其實,他也是很想向石勒看齊的。

初登大位的石虎,屢次嘗試對外作戰,畢竟只有開疆拓土之功,才能和石勒建立帝國的功業相提並論。

叔叔這一生,都未能入江南一步,如果我能攻下南邊的東晉,或許我就有資格和他一較長短了吧。

說幹就幹,於是,石虎帶著軍隊來到安徽歷陽,打算以這裡作為跳板,嘗試一下進攻東晉。

但是,他只在歷陽邊上看了一眼,就知道這個主意打錯了。

他看到了長江。

數百米寬的江面上,濁浪滔天,對於以騎兵為主的後趙軍來說,這就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天險。

石勒當年以莫大的決心,想從葛陂進攻南方,還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打造艦船,最後仍然被水土不服帶來的疫病擊倒,石虎只是一時心血來潮,更加不可能完成這項偉業了。

北方的騎兵要跨過長江,那是三百年以後才能做到的事了。

石虎只能怏怏不樂的率軍回國。不過他的這次出遊也並非全無收穫,東晉人看到江對岸的數十後趙遊騎,朝廷被嚇了一大跳,立即舉國動員,調遣大批軍隊前來救援,同時把最精銳的部隊收攏回來,拱衛京師。最後發現是鬧了烏龍,只能罷了歷陽太守的官,來稍微挽回一點顏面。

回到襄國的石虎覺得很憋屈,有長江阻攔,東晉就是不可攻之國,那麼,我還能做些什麼,來建立可以比擬叔叔的功業呢?

這個時候,有人給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

一位還在北方深山老林裡的朋友給他寫了封信,告訴他,南方不好打,沒關係,你來打我們吧。

這封信,讓石虎立刻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

「五胡災71」情報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