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和秦可卿的事究竟谁先知道?除了他还能是谁?

贾珍和秦可卿的事究竟谁先知道?除了他还能是谁?

自从焦大嘴里骂出一句“爬灰的爬灰”,很多人就开始议论,究竟谁先知道贾珍和秦可卿之事呢?有人说是尤氏,因为她在秦可卿葬礼上“忽然犯了旧疾”,也有人说是王熙凤,因为她跟秦可卿是闺蜜,她让尤氏早早地打发了焦大就是因为她早就知道这事,觉得不该再让人声张。还有另外众多的猜测。

可是,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最先知道的应该是秦可卿身边最贴近的人——她的丈夫贾蓉。

若论《红楼梦》里最悲催的人是谁,大家可以举出一大堆人物来证明谁谁谁最可怜,然而,并不是,如果你去细读,你难道不会觉得,作为宁荣二府的长房长孙贾蓉才是那个最悲催的人吗?

贾珍和秦可卿的事究竟谁先知道?除了他还能是谁?

在中国古代,在那个以嫡以长为尊的年代,长房长孙这个身份是极其重要的。贾蓉,就像是那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子哥儿。两房内的第一孙,没有任何人可以跟他竞争,也应该没有任何人可以和他争宠。可是,遗憾的是,他因为摊上了那个“只知道一味高乐,把宁国府都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的父亲,他的人生,注定从一出生就跌入了低入,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我在前文中曾经说过,从秦可卿生病开始,中间经历了贾瑞的死,曹公依照贾瑞的生活走向安排了年份时间表,而秦可卿死在贾瑞之后,所以从秦可卿生病到她死,其中最少经过了四年的时光。

但是,在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里,我们看到了很详细的描写贾蓉带着张太医来给秦可卿看病的情形。而在这一段过程中,贾蓉的话很值得人玩味。贾蓉连着问了三次秦可卿的病可治得治不得。要知道那时候秦可卿刚刚病了没多久啊,还还没有到很严重的程度。我们来看看书中原文是怎么写的:

那先生道:“依小弟的意思,竟先看过脉再说的为是。我是初造尊府的,本也不晓得什么,但是我们冯大爷务必叫小弟过来看看,小弟所以不得不来。如今看了脉息,看小弟说的是不是,再将这些日子的病势讲一讲,大家斟酌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那时大爷再定夺。”贾蓉道:“先生实在高明,如今恨相见之晚。就请先生看一看脉息,可治不可治,以便使家父母放心。”

贾珍和秦可卿的事究竟谁先知道?除了他还能是谁?

张太医还没有开始看病,贾蓉先问他“可治不可治”,这是不是很奇怪?又说“使家父母放心”,刚结婚不久的年轻夫妻,如果有爱,那不应该他自己很着急吗?

诊毕脉息,说道:“我们外边坐罢。”贾蓉于是同先生到外间房里床上坐下,一个婆子端了茶来。贾蓉道:“先生请茶。”于是陪先生吃了茶,遂问道:“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

医生还没发话,贾蓉又急不可耐地问“还治得治不得?”

待到张太医开出药方来,再看贾蓉怎么说的:

贾蓉看了,说:“高明的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

医生说“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从这个看来,这应该是好事啊,病人看病,不就是求好吗?可是,我们怎么看怎么就觉得贾蓉并不希望秦可卿好呢?他不停地在问“可治不可治”,感觉他是在巴着秦可卿死呢,仿佛秦可卿最好不能治他贾蓉就解脱了。

贾珍和秦可卿的事究竟谁先知道?除了他还能是谁?

这一段两三页的文字,看每次看到这儿都要反复看两遍,我为贾蓉感到深深的悲哀。他的头上被绿了,他其实是知道的,他是一个敏感的人,对于枕边人的异样,他不是没有感觉。可是,那个让他绿了的人,是他的父亲,在那个“父为子纲”的年代,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贾蓉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他没有任何招数来对付他的父亲,他唯一的想法就是盼着秦可卿早死,秦可卿早点死了,他也就一了百了了。

至于尤氏,她不是贾蓉的亲生母亲,这样的话自然不方便跟她讲。即使是自己的亲生母亲,碰到这样的父亲,要把这个丑事给揭穿出来,还要考虑母亲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贾蓉他只好独自一人扛了,想想都为他悲哀,同时也对他感到心疼。如果要评选宁荣二府里最悲催的人物,除了他还有谁?有冤都无处诉!

贾珍和秦可卿的事究竟谁先知道?除了他还能是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