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状胆结石流到胆总管是什么症状?

鹭鸶草剪秋罗


(2018年8月17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

胆囊泥沙样结石,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不通畅而引起胆汁浓缩结石,常常为胆色素结石。正常的胆囊管直径为2-3mm,正常胆总管直径为6-8mm,而胆囊泥沙样结石,一般直径<5mm,所以有些人还是有机会可以把胆囊结石排出去的。

胆囊泥沙样结石常见于两种病人,一类是胆囊收缩功能欠佳;一类是胆总管出现梗阻。

一、胆囊收缩功能欠佳

主要见于慢性胆囊炎,反复的炎症使胆囊壁水肿增厚,弹性变差,收缩功能下降,以至于进食后胆汁不能完全排泄。胆囊有浓缩胆汁的功能,反复被浓缩的胆汁,浓度饱和后会析出胆色素结晶、胆固醇结晶等,积累下来会慢慢形成粉末状、片状、泥沙状小结石。

二、胆总管梗阻

胆总管作为整个胆道系统的主干,如果出现完全梗阻或者不全梗阻,都会影响胆汁排泄,长期以往也会是胆汁浓缩成结石。

一般来说,胆总管直径>胆囊管直径,如果胆囊内的泥沙样结石可以排出到胆总管,排石的过程可能会引起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症状,但结石排出后,症状很快就缓解。而胆总管比胆囊管要大,也比结石大,所以一般都不会有什么症状,结石很快会被排到肠管内。

而有些特殊的情况,如胆总管狭窄等,结石排不出,会引起肠管内细菌逆行感染胆道系统,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高热、发冷、寒颤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严重问题,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曾医生在此提醒大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如果出现右上腹疼痛>4小时不能自行缓解,务必及时到医院治疗,以免酿成悲剧。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泥沙样结石,人们常说的泥沙样结石是胆色素结石中的胆色素钙结石,是游离胆色素与钙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质软易碎呈棕色或褐色,又称为棕色石。主要发生在肝内外各级胆管。

棕色石停留在胆管内可导致:1.急、慢性胆管炎。2.胆管梗阻引起的全身感染。3.肝损害(梗阻合并感染)。4.胆源性胰腺炎(结石嵌顿于壶腹)。这种病平时一般无症状或轻度的上腹部不适或右胸背部的胀痛不适感。当结石引起肝外胆管梗阻时可出现上腹部疼痛、黄疸、发热、寒战等继发胆管炎、胰腺炎的症状;当肝内胆管梗阻时可引起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全身脓毒症、感染性休克、肝脓肿、胆管支气管瘘、肝硬化、肝胆管癌等疾病,出现相应症状如黄疸、发热、上消化道出血、咳胆汁样痰等症状。



天天医学提示:只要发现胆管内有泥沙样结石,均应慎重对待,查明原因,尽早治疗(首选手术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希望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若有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天天医学为你解答。


天天医学


主要有以下症状、腹痛、呕吐、黄疸、发热是主症,但很少发生典型的剧烈的绞痛。 2、并发症多且较严重。较常见的有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 3、胆造影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而无肝外胆管扩张,肝管内有小透亮区。 4、患者年龄较胆囊结石患者为轻,部分病人与肝内胆管先天的异常有关。患者常自幼年即有腹痛、发冷、发热、黄疸反复发作的病史。 5、对肝功能有损害,而胆囊功能可能正常。反复发作期可出现多种肝功能异常,间歇期碱性磷酸酶上升;久病不愈可致肝叶分段发生萎缩和肝纤维化。

注意事项 一、饮食方面: 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生吃瓜果要先洗干净,然后用开水或凉开水冲一冲,以防吃入蛔虫及残留农药。养成不喝生水喝开水的良好习惯。要多吃些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忌吃含胆固醇较高的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 忌吃含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猪油、油煎油炸食品。少吃含钙高的食物等。 二、生活方式方面: ①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 ②保持大便畅通。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加重,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 ③要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 ④要养性。心情不畅的人,可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精神舒畅。 另外还要注意,应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E等。还要补充适量膳食纤维,这样可刺激肠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