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这些“辽宁技术”格外抢眼!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这些“辽宁技术”格外抢眼!

历时9年艰苦建设,一座全长55公里的跨海大桥,飞架伶仃洋,把碧波化作通途。从此,香港、澳门特区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

这座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技术最为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其中,“辽宁技术”随处可寻。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这些“辽宁技术”格外抢眼!

“鞍钢制造”成为大桥“主心骨”

鞍钢自主研发生产的17万吨桥梁钢已全部成功应用在大桥主体,作为此项目供货量最大的钢企,鞍钢钢板制作的钢箱梁,主要应用在大桥CB01标段主体和大桥主航道桥——青州航道桥的建设。

从2012年起,鞍钢开始为港珠澳大桥供货,3年内及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部钢板的供应。

为保证桥体的安全系数,鞍钢桥梁钢产销研团队严把质量关,从原材料抓起,大力提高钢板的冲击韧性,同时采取全程跟踪轧制的操作方式,保证钢板板型的合格率。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这些“辽宁技术”格外抢眼!

抗得过台风“山竹”

抗得过台风“山竹”,港珠澳跨海大桥的钢材功不可没。大桥所使用的高强度桥梁钢,主要采用东北大学团队研发的新一代控轧控冷工艺。2017年,“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及应用”项目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设中,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度距离,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氯盐侵蚀等都给桥梁钢带来巨大考验,因此跨海大桥等超大跨度桥梁对桥梁钢的高强度、可焊性、防断性、耐蚀性等提出了极为严苛的性能要求。

王昭东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新一代控轧控冷工艺,以超快速冷却技术为核心,使钢材组织细化35%以上,有效满足了桥梁钢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需求。通过优化的成分设计+控制轧制+轧后超快冷却这套组合拳,在提高强韧性能基础上,降低了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满足了桥梁的抗震和抗应变设计。依托超快冷装备,采用在线热处理,替代了以前的离线正火热处理,提高了焊接性能和韧性,解决了传统正火桥梁钢板焊后分层、韧性和表面质量差等系列问题,促进了高性能桥梁钢标准的升级换代。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这些“辽宁技术”格外抢眼!


确保桥基耐久120年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标准是打破了国内通常的“百年惯例”,制定了120年设计标准。这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自主研发的“SEBF/SLF高性能涂层加牺牲阳极”联合防护技术功不可没。

中科院金属所耐久性防护与工程化课题组负责人李京研究员告诉记者:“我们完成了大桥基础钢管复合桩防护涂层工艺设计、阴极保护系统设计、原位腐蚀监测系统设计等,研制出用于大桥混凝土结构用的新一代高性能环氧涂层钢筋,并参与大桥基础的防腐涂装施工,保障了港珠澳大桥基础120年耐久性设计要求。”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这些“辽宁技术”格外抢眼!

申请多项专利

鞍山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则为大桥提供了电缆伸缩装置。

为了配合大桥的建造需求,该公司技术团队考察学习,并组织精干力量进行研发实验。经过技术部门和车间实验部门的努力,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两套方案。方案得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最终签署购买合同。

为港珠澳大桥量身打造的技术也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功申请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这些“辽宁技术”格外抢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