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3岁前给足孩子安全感

“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3岁前给足孩子安全感

儿童时期,特别是3岁之前,是一个人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特别关爱孩子,孩子一生都会特别有安全感。

而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看,频繁的环境转换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产生被抛弃感,心里充满对失去爱的恐惧。

孩子只有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日后才能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和信赖的关系。

“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3岁前给足孩子安全感

父母对孩子的爱想必是这世间最无私的了,因为父母不求孩子以后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回报,就是这样无私的爱,如果没有掌握好一个度,很容易造成负面的影响。

“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3岁前给足孩子安全感

前几天,一个朋友在群里倒苦水。

说自从儿子出生后,自己就一直坚持亲自带。

怕老人带不好,又怕没有妈妈带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之前她也觉得好好的,自打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开始,她觉得懵了。

第一天上学,儿子是抱着自己的腿,死活不放手。幼儿园两个老师才把他扒拉下来。

然后哭着喊着要妈妈。那天她就躲在教室的窗户后边,默默擦眼泪,真想把孩子抱回去。

第二天,儿子根本就不出门,说什么都没用。后来她强行把孩子抱到楼下,送去学校。然后分离时又是前一天的升级版。

坚持了几天,她感觉自己扛不住了。怕儿子在学校哭坏嗓子,怕孩子恨自己。

她可是圈子里出名的好妈妈。只要有儿子出现的地方,1米内必有她。

用她的话说,“儿子就是命根子,我离不开他,也不敢放手。”

但很多情况是:孩子正慢慢长大,发生变化,可妈妈的状态还没有转变,没有成长。

两岁的孩子会去做一些危险的探索。父母小心翼翼地围着孩子,不许孩子做。

孩子从小就渴望在家中能拥有平等自我表达权,但当他们在努力想达到目标时,却遭到父母阻扰。

“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3岁前给足孩子安全感


“不许跑,会摔跤。”“把拳头收起来,还打架我就打你。”“你能不能长点心,还去找大孩子的茬。”……

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一个自己设定的狭小的保护圈里。以为这就是爱,是孩子想要的安全感。

结果反而给不了孩子真正的安全感。因为除了爱,安全感还需要一个内核。

“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3岁前给足孩子安全感


“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3岁前给足孩子安全感

首先要说的是,安全感并不是寸步不离,也不是有求必应,更不是捧在手心里怕化了。相反,有规矩、有边界的孩子才最有安全感。

其次,有充足安全感的孩子都勇于接受自己的失败,这才是有安全感的孩子所具有的底气。并不是总能一帆风顺的孩子,才有安全感。

一个人的安全感,来源于自己拥有与这个世界相处的能力。也就是自我的强大,主要体现在内心是不是够强大。

有很多妈妈说,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独立面对世界的表现大不一样。“家里的小老虎”出门变成了“畏缩的小老鼠”。

这样的情形往往跟孩子面对这个世界时的内心感受有关。

内心强大的孩子,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去保护自己,这样他们不会害怕。

而相反,心理根基搭建在父母身上的孩子,一离开父母就找不到自己了。

不知道怎么说话,甚至走路都不知道该先出左脚还是先出右脚。

请积极地鼓励孩子去独立完成一件事。这样做能让孩子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记得儿子刚刚三岁,有一天我要去楼下的仓库发快递。但是到了那里的时候,发现快递单没拿。我就随口说了一句:“要是有人帮我拿下来就好了。”

跟在屁股后面的小家伙马上就说自己去。我说你敢一个人上楼吗?他说没问题。

因为没有电梯,他需要自己爬六层楼。我想让他尝试一下吧。

等他走了,我还是在下面竖起耳朵听他爬楼的声音。然后给老婆打了一个电话,说儿子上去拿东西了。

当他最后把单子放到我手上的时候。我看到他脸上那种自信的笑容。

孩子总是希望能够完成一些看上去很难的任务。以此来找到并肯定自己的能力。

“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3岁前给足孩子安全感


“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3岁前给足孩子安全感

在孩子还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孩子就知道从自己的行为上表达。

几岁的孩子想帮妈妈清理餐桌时,很多妈妈是否会立刻从孩子手里把盘子抢过来,担心盘子摔了。

当孩子自己吃饭时,父母怕孩子把自己搞的又脏又乱,父母就从孩子手中抢过碗勺喂他吃。

只为了不打碎盘子,不弄脏孩子,父母就否定了孩子的主见。

很多父母都对孩子的行为能力缺乏信心,都认为等孩子大点就会好的。

但父母的这种想法表达出的意思,就是觉得孩子现在的能力不够好。

“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3岁前给足孩子安全感

我们放开了孩子的手,但是永远不能忽视孩子的内心。孩子不需要你的干涉,但是他渴望你的积极关注。

我想,也只有真正读懂孩子的父母,才敢放手。

孩子跟父母之间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安全型依恋”关系,这种感觉会伴随人的一生。

而父母的关注和亲密的爱,是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两个关键。

“当我不开心时,我会感到难过。我的情绪需要有人看到,不管我的目的如何,我首先希望有人关注到我的情绪,而不是忽视和打击。”

这样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是被父母关注重视的。

所以当儿子一脸的难过地带着他的玩具找到我说:“爸爸,我的这个轮子掉了。”

其实这个时候他只是希望我能响应他的感受。

“你是不是觉得不开心,要不爸爸给你修修。”

不管再忙都要重视孩子的问题,因为那是他们眼里的大事。

“好的!”这时候儿子马上就高兴了起来,等着我鼓捣。

就算修不好,孩子也不会难过了,因为父母感受到了他的情绪,并且积极地帮助了他,而这样就足够了。

当他嘴巴里长了两个溃疡的时候,在学校里跟老师念叨很久。我猜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理会他这个小问题。

当他回家后,我说“爸爸也知道你疼,我会想办法给你治好,但是需要你的配合和恢复的时间,你知道白细胞也挺忙的。”

当他得到了积极响应,并且知道接下来会怎么做的时候。孩子的焦虑就会打消,会感觉到安全。

父母要给孩子心理上小心翼翼地呵护和关注。这样才能共情、理解并尊重他。

而孩子的行为上,请记得放手。让他去感受、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思想。

这两者,应该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两个关键,缺一不可。

“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3岁前给足孩子安全感

父母要做哪些事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呢?

1)父母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2)增加和孩子的身体接触和拥抱

3)无论孩子多大,离开时都要告诉孩子原因和返回的时间

4)陌生环境中,父母保持在孩子的视线所及范围内

5)经常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和支持

6)教孩子识别和处理危险的方法

“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3岁前给足孩子安全感

即使是身为成人的我们,也会受到安全感的困扰,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幸福感,所以,切莫让“安全感缺失”,成为孩子一生的功课,从现在做起,一切还来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