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曾子洋:大珠小珠落玉盤

成都市樹德中學寧夏校區高2016級6班 曾子洋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現在讀詩詞的人和時間都漸漸少了,也很少能像讀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樣,跟著較為鮮豔易懂的文字,咀嚼出詩詞中靡麗哀傷的情感,和軟煙微雨的故事。

秦漢,唐宋,五代……各個朝代的詩文,如同圓潤錯雜的朱玉,打落在歷史這塊碧玉盤上,敲出動人心魄、清脆悅耳的樂章。而我們,也聽著別人的,在這樂聲後的低吟淺唱,感受這之中的美好和深長。

我們為什麼要讀詩文?這無疑是個問題。那些老去的,泛黃的紙張在失去主導地位後,卻沒有在時間中碎去,而是順著我們的記憶生長,結果,生長。

往簡單裡說,就是增長知識,傳誦文明,陶冶情操。這些都是實的,實得不能再實。

可我們偏偏要往虛裡說——我們為什麼要讀詩文?一如為何要愛戀。我們追求的是那一份感覺,那一份人世中超脫於物質上的,源於人文的、內心深處的悸動。

詩詞是封存於時間深處的酒液,歷久彌新,偶然翻開,馥郁撲鼻。

我們的文明建構中,有詩文的磚瓦。藝術這位聘婷的少女,她的臉頰上,有詩文的笑靨。這是一種有別於流動的改變,是立體的,文化時間的堆積。

它們的存在,讓我們得以在時空中來往而不僅僅是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無論是杜工部的沉鬱頓挫,李太白的豪放浪漫,無論是落花微雨中飛過的雙燕,拂了一身還滿地亂雪般的落梅,無論是驚鴻照影,還是明眸善睞,透過詩文,我們的心境竟能和千百年前一個素昧平生的人重合,而這之間隔著那麼多時間、變遷、灰成土土成灰、生生死死、緣起緣滅。

沒有人知道,連作者也不知道,我們竟能從隻言片語中,體會出或纖然幽雅,或寥廓哀慟的意境,並昭然看見自己的心情——說起簡單,可卻是何等奇妙的事!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滿地不開門”、“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妝入夢來”、“一夕小敷山下夢,水如環珮月如襟”。撇開一切或深奧或虛無或實在的理由不談,單單是詩詞本身,也是十分值得我們欣賞、鑑讀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作為散文集,或許有點流於文字的華而不實,也不比《人間詞話》有深厚的文學底蘊。但它從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深情,是亮麗壯烈纏繞在我們心上的繾綣。

詩詞其實是非常美好,非常短暫的事物,以最脆弱的身軀傳承了最沉重的東西。只願每一次和它相遇,都能如同初見,懷著最初懵懂而珍視的心情,從現實中稍稍解脫,恍如墜入夢境。

【“少年派”欄目徵稿啟事】

1.作者範圍:小學三年級到高中三年級。2.作文體裁不限,字數500-1200字。必須是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嚴禁抄襲),而且該作品是第一次投稿(此前沒在其他公開出版的報刊發表),請取消“一稿多投”的念頭。3.投稿時,請將作文直接寫在郵件正文中,切忌用附件。4.請務必留下詳細的學校、班級和個人姓名信息,提供能保證收得到郵局匯款單的詳細地址、學生身份證號碼、聯繫電話,缺一不可。作者可以將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5.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6.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郵件標題前標註“少年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