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的好東西都優先供皇帝,這麼個吃法,卻很少胖是怎麼回事?

小編先帶諸位接受一下刺激,看看古代的皇帝們每天都吃些什麼?

以清朝為例,歷史的發展總是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好的。清代的帝王吃的可以說是歷代帝王之最,色香味俱全,品種還特別豐富,足以讓其他皇帝流口水的程度。人們都知道,皇帝們的衣食住行都是有專人記錄的,因此查看當時的內務府檔案,其中保存了許多御膳菜單,裡面詳細記載了,皇帝今天在什麼地方,吃了什麼,每樣食物用什麼器皿裝的,裝了多少,他多吃了哪樣,哪樣沒動,清清楚楚。

全國的好東西都優先供皇帝,這麼個吃法,卻很少胖是怎麼回事?

通常,一頓飯有至少二十個菜,四樣主食,兩種粥或者湯水。菜就追求葷素搭配,雞鴨魚鵝豬和應季的新鮮蔬菜,配上山珍海鮮,各地進貢的水果。就連吃的米,都是專門種的,分為黃、白、紫的三色米,還有各地上供的大米。另外,各地方的領導們,每年還要按照數量上交各地特產,有鹿和鹿的周邊,什麼鹿尾、鹿血、鹿舌頭、鹿筋,熊和熊掌,野豬、老虎、燕窩、魚翅、海參、乳製品……只有人想不到的,沒有他們送不上的。

全國的好東西都優先供皇帝,這麼個吃法,卻很少胖是怎麼回事?

論起吃的奢侈,當屬慈禧老佛爺,她因為愛吃,徵集了全國的名廚到身邊。她雖然瘦,每餐卻要上一百多道菜,就連餐具也講究到極點,一點不能差。而且她的用餐順序很現代,飯前吃水果,喝茶開胃。接著吃各種肉類,光豬肉就得用十幾個不同品種,更別提其他肉類。煎炸烤煮烹樣樣齊全,御廚還必須想辦法把菜色做的漂亮,擺出龍鳳呈祥,福祿壽喜這類花樣或者字樣。

全國的好東西都優先供皇帝,這麼個吃法,卻很少胖是怎麼回事?

不過想想看,在食材器具上已經這麼講究,用餐起來肯定更加追求細節了。現代人是一日三餐,沒事還要減個肥。清代的帝王是一天兩餐,早飯在六點到八點,晚飯在下午兩點到四點,好像正好符合了某些現代減肥法。他們吃飯之前,還得先查閱菜單子,上面明確寫著哪道菜誰做的,用的什麼材料,方便賞罰替換。

全國的好東西都優先供皇帝,這麼個吃法,卻很少胖是怎麼回事?

如果沒有特別交代要換,那麼單子上的菜是每天都要做的。並且吃飯的時候還要旁邊設個小几子,方便皇帝吃到好吃的,賞賜給寵妃之類。要說營養都這麼均衡了,也沒見出個胖皇帝呀。

全國的好東西都優先供皇帝,這麼個吃法,卻很少胖是怎麼回事?

原來根源在於他們長期運動,並且是每天運動。隔幾天就要打個獵騎騎馬,一活動就是一天,熱量消耗的非常厲害。再加上失眠,身為一個國家的最高指揮官,全國上下大小事情都要勞煩他們做主,如果要表現的勤快點,那批奏摺得批到凌晨一兩點,著急忙慌睡上四個小時,得再起來上早朝。

全國的好東西都優先供皇帝,這麼個吃法,卻很少胖是怎麼回事?

對此,你有何不同觀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