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布第十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據成都市城鄉房產管理局透露,成都市正式公佈了第十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彌牟鎮溫氏宗祠、大同鄉景溝廊橋、明月窯、原四川省青城造紙廠廠房等13處歷史建築入選名錄。據悉,成都市房管局正在按照擴面增量、搶救保護歷史建築的要求,增加歷史建築保護數量,今年已經公佈兩批名錄,計劃下半年再公佈兩批,截止目前,成都歷史建築數量達到118處。

“本批次歷史建築中有好幾處都位於我市特色鎮和川西林盤內,對特色鎮和川西林盤的建設打造形成重要的文化支撐”,成都市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如明月窯、黃龍溪鎮鐵匠鋪等歷史建築均位於特色鎮內,興義鎮劉家院子就位於新津縣興義鎮岷江社區的菜棚子林盤內。

見證茶馬古道歷史:大同鄉景溝廊橋

成都市公佈第十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大同鄉景溝廊橋

大同鄉景溝廊橋位於邛崍市大同鄉景溝村1組,建於1939年,距大同鄉2.8公里,距邛崍市區20公里。原名為“金風橋”,後更名為“景溝廊橋”,是當時茶馬古道上的一處通道,為絲綢之路提供了交通便利。該橋為石木結構,橫臥河面,橋面為紅砂石板,橋下兩個石拱相連,橋長11.6米、寬3.4米,走廊兩側各砌10根沙木立柱,樓閣為寶頂二層古木青瓦,廊橋兩端飛簷翹角,裝飾樸素大方得體,氣勢不凡,對研究當地交通發展歷史和茶馬古道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留下工業文明記憶:原四川省青城造紙廠廠房

成都市公佈第十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原四川省青城造紙廠廠房

位於都江堰市壹街區玉壘路51號的原四川省青城造紙廠廠房,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建築面積5928.6平方米,佔地面積7666平方米,鋼混結構。原為青城造紙廠廠房,由輕工部上海設計院設計。5·12大地震後由上海對口援建,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採用“建築再生”設計理念,在青城造紙廠原廠房基礎上,重新設計建設而成。圖書館分為兩個區,以保留的廠房為主體,在原廠房空間利用輕鋼結構加建兩層樓面,作為借書、閱覽場所;與廠房主樓轉折相接的是新建的報告廳副樓,兩個區形成一長一短,一新一舊的“Y”字形佈局。 2010年3月正式開工,11月15日開館運行。現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該建築是上海市對口援建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既留下了工業文明的城市記憶,又注入了精神文化重建的新內涵,是上海人民和都江堰人民歷史、情感、文化的見證和延續。

網紅“明月窯” 傳承邛窯文化基因

成都市公佈第十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明月窯

明月窯位於蒲江縣甘溪鎮明月村12組,建於清代,建築面積100平方米,佔地面積400平方米,泥磚砌體結構,是原上張碗廠舊窯址。窯址地表保留有一座較完好的階梯式龍窯,總長19.5米,寬5.5米,窯址7個窗,每窗10行,每行18-22墩,每墩36-40件,生產碗、罐、缽、燈盞、杯、四耳缸等。截止2008年初,該窯仍在繼續生產,“5.12”地震後廠房及窯爐受損,旋即停產。2012年,著名旅遊策劃人、陶瓷品牌“掃雲軒”創辦人李敏考察張碗廠的龍窯,提出明月村發展邛窯產業,恢復明月窯,成立明月國際陶藝村,建立起以陶為主的手工創意聚集區,打造陶瓷文化國際旅遊目的地。2014年初夏,依託張碗廠傳統陶瓷製作資源,明月村明月窯重新開窯,這座百年老窯再次煥發新春。現屬明月村12組集體所有,作為邛窯遺址參觀。

明月窯,從窯爐設備、陶土分析、釉料配方等各方面,既傳承邛窯優質基因,又注入來自景德鎮的陶瓷生產專家富含現代陶瓷技藝的創意和技法。中國臺灣“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認為,明月窯是一直在燒製陶瓷的老窯,屬於原汁原味的典型邛窯,其燒製工藝完整保存唐代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