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昔日不毛地 今朝稻花香

初秋時節,位於大安市兩家子鎮的千頃稻田裡,一片金黃。

誰能想到,就在兩年前,這裡還是光出鹼沙不打糧的鹽鹼灘。

鹽鹼灘,鹽鹼灘,讓多少人犯了難。鹽鹼灘上鹽類集積,嚴重的鹽鹼灘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更別提種糧了。

可大安市偏偏就是個鹽鹼地大縣,鹽鹼地面積11.1萬公頃,佔未利用地面積的58.8%。鹽鹼地成為影響和制約當地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收增效的最大障礙。

幾十年來,當地的老百姓曾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仇不用報,勸他種水稻。”“鹼地白花花,一年種一茬,小苗沒多少,秋後不收啥。”就是對在鹽鹼地種糧的真實寫照。

可有些人偏偏不信這個邪,太歲頭上動起土,鹽鹼地裡種水稻。

已過天命之年的寇金有就是代表人物之一。1999年,他創辦了原喆家庭農場,2009年和2011年獲評全國種糧售糧大戶,兩次受到國務院嘉獎。

2014年,他決定承包大安市西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兩家子鎮470公頃鹽鹼地,用膽量決心和智慧果敢實現了在不毛之地種植水稻的豐收夢——2017年,該鹽鹼地實現垧產12000斤水稻。

“不是地的問題,是人的問題,方法的問題。”寇金有道出實情,自己本是松原人,異地經辦農場,皆因“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松原那邊,長得好的水稻恰恰都是從鹽鹼地裡長出來的哩。”寇金有的眼睛會閃光,他說,鹽鹼地能產弱鹼米,弱鹼米能夠中和酸性體質,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奇效。而要想在鹽鹼地上種出優質水稻,就要採取科學的改良方法,“採取壓沙、水洗的物理療法,匹配脫硫石膏,施加有機肥、生物菌肥的生物療法,讓鹽鹼地吃上‘營養套餐’”。

水稻離不開水,營養套餐也需水來“解渴”。可對十年九旱的大安來說,這水去哪找?

“嫩江!”

沒錯,嫩江是松花江的支流,嫩江干流流經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的交界。可要想把嫩江水引入萬畝鹽鹼地,該怎麼引?

“灌區!”

是的,大安灌區的水源就是嫩江,渠首泵站設在三道崗子,總裝機容量14400千瓦,設計流量每秒63立方米,全年供水量達4.55億立方米。

“灌區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抽嫩江水灌溉鹽鹼地,目前覆蓋到四個片區的三十一萬畝鹽鹼地。”泵站技術員狄鋼說,嫩江水灌溉到鹽鹼地,能夠抑制深層土壤中的鹽分,讓鹽分下沉,把鹽鹼地改成米糧倉。

時間是最真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偉大的書寫者。

10年前,大安市被列為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重大項目建設區。歷時7年,累計投資18.4億元,綜合採取以水洗鹼、以沙壓鹼和脫硫石膏治鹼等方式,將土壤PH酸鹼度高達9.5以上的荒草地和未利用地降為PH酸鹼度在7左右可耕種的耕地。實現新增耕地70.53萬畝,其中水田30.88萬畝,旱田39.65萬畝。2016年大安灌區全線供水後,大部分鹽鹼地改良水田畝產在500公斤左右,旱田畝產400公斤。

天塹變通途。

華清農業、中國農大等10餘家擁有土壤改良技術的企業和科研院所相繼入駐大安村落,對症下藥。哪裡有鹽鹼地,哪裡就是試驗場,哪裡就是新大陸。

10年間,工程師、專業技術人才成功研發了以藥治鹼、以肥調鹼等多項專利和實用技術,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極大地促進了鹽鹼地的開發與利用。特別是中科佰澳格霖公司通過專用改良劑和秸稈炭化後製成改良與有機肥一體的改良劑水洗等方式,為鹽鹼地改良與開發利用又開闢了一條新途徑。2017年,該公司在海坨鄉三業村成功改良了18000畝重度鹽鹼地,試驗種植了1800畝水稻,畝產1000斤左右,全部通過有機認證。2018年,該公司又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協議,試種2畝由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發的超級雜交稻苗頭組合“超優1000”。從生長情況來看,耐鹼性和紮根性非常強,長勢非常好,明顯優於其他品種。

真金不怕紅爐火,酒香不怕巷子深。

大安充分利用被列入“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有利契機,加強同“阿里巴巴”“京東”等知名電商合作,深入實施弱鹼大米品牌開發戰略,形成了以品牌開拓市場,以市場拉動發展的格局,2018年上半年,就簽訂了8000萬元的弱鹼米訂單。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這個地處北緯45.5度“世界水稻黃金生產帶”的田間,這個擁有原生態鹼性黑鈣土壤的地頭,正搖身一變,與“不毛之地”永遠告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