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家屬於科學家嗎?

100度的涼水


地質學家當然是科學家了。科學家,一般意義上指的是自然學科的研究者。地質學屬於自然學科,地質學家怎麼不是科學家?地質學非常重要,是五大自然學科之一。在16~19世紀,屬於地質學的最輝煌的發展時期,很多地質學家都聲明顯赫。作為研究地球如何演化的一門自然學科,地質學為推動社會發展貢獻巨大。

我們建國後,曾經有“十大科學家”的說法。其中,李四光就是一個傑出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譽滿天下,建國後,他還擔任地質研究所的所長,兼任中科院的副院長。而在郭沫若時代的中科院,四個副院長,有實權的兩個,而李四光屬於有實權的兩個副院長之一。李四光一輩子為我國尋找石油和釉礦,為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奉獻了一生。

未來的地質學,將不僅僅侷限於在地球上做研究,還要到別的星球上去。火星,是最炙手可熱的潛在移民行星,屆時地質學會轉而研究火星和其它行星,為人類發展出力。


懷疑探索者


當然屬於科學家!

大家都知道院士吧,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在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科學院院士或者工程院院士都屬於科學家。

在中國科學院網站中,可以看到現設有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地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六個學部。而這些地學部的院士都是地質學家。而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由院士組成,致力於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其中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中也有很多地學院士。

無論是中國科學院還是中國工程院,地學院士的佔比都是相當高的。所以說地質學家肯定是科學家。

其實還有很多地質學家,他們雖然不是院士,但是也是當之無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很多都致力於科學最前沿的研究。在這裡,提到一個人物——黃大年,黃大年放棄了在英國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國,致力於航空地球物理領域的研究,並實現了彎道超車,趕超西方發達國家,讓美國的航空母艦退後了100海里!

可以說黃大年是整個地質學界的楷模,也是整個科研行業的楷模。所以每每聽到有人質疑地質學不是科學,地質學家不是科學家,我都會非常的氣憤,他們在實驗室和野外,默默無聞,一直埋頭於科研。所以說,地質學家是當之無愧的科學家!


錦繡科學小鎮


地質學家屬於科學家嗎?如果你是一位喜歡看美劇的朋友,可能在《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的口中聽到過這個梗。

這部美劇中的角色大多為“科學天才”,主人公謝耳朵更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我們知道,物理學需要精確的計算、嚴密的論證和合乎邏輯的思維,而相比較而言,地質學更側重觀察、猜想,許多地質學理論更像是在“自圓其說”。這或許是為什麼謝耳朵認為“地質學不是真正的科學”的最大原因吧。

謝耳朵的言論多少有些調侃的意味。我們都知道,地質學是地球科學的重要學科之一,當然屬於科學的範疇。那麼地質學家毫無疑問也屬於科學家的行列了。

李四光就是中國地質學家的傑出代表。除此之外,我用幾個例子來簡單說明一下地質學家的工作吧。

探究生命奧秘

2017年,英國《自然》雜誌(就是科學界大名鼎鼎的Nature)以封面亮點文章的形式,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和劍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合作的最新成果,他們追溯出5.35億年前人類最早期祖先的證據。

↑以舒德干院士為首的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

試採可燃冰

2017年,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這個成果也位列當年十大地質科技進展。我國不僅在天然氣水合物系統理論上實現突破創新,更在開採、立體環境監測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試開採的團隊,正是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葉建良為首席專家的研究團隊。

↑地質學在可燃冰研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城市規劃編制

地質學家可不僅僅在野外默默無聞地工作,在城市中也會起到巨大作用。以雄安新區的規劃編制為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條件、土地和地下水質量、地下水資源、地面沉降等多要素調查都需要地質學家的深入研究。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郝愛兵為首席專家,組織實施了雄安新區多要素多技術城市地質調查項目,為雄安新區總體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

↑城市地質是近年來地質學家的重要關注方向

地質學家在研究地球演化、礦產資源利用、地質災害防治和環境保護以及人類生存發展等許多方面都在默默耕耘。他們都是我們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一起為這些科學家們點贊吧!


侏羅紀瓦力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地質學家當然屬於科學家,他們是研究地球的物質類型和地球的構造情況。地質學家對於國家礦產的找尋,以及地震預防等方面還有很多傑出貢獻。下面就來說說國內有名的二位地質學家。



中國最有名的地質學家就是李四光,他是蒙古族,1904年,李四光東渡留學日本,最早是跟隨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的,他參加了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大會,後來因為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他憤而辭去了當時中華民國的官職,選擇去了英國伯明翰大學讀書,回國後他專注於地質科學研究,成為了國民黨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在新中國建設中,李四光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家地質部部長,他的學術貢獻是很巨大的。李四光對中國第四紀冰川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創建了中國的地質力學理論。李四光的理論為尋找中國核工業需要的鈾礦奠定了基礎,最終地質學家們國內找到了一系列優質的鈾礦,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過去發達國家一直認為是貧油國,但是李四光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的理論指導下,中國境內找到了一系列優質的石油礦產,為新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李四光又把目光集中到了地震預報方面,他認為通過地質結構的變化可以對地震情況做出預報。


還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地質學家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東生教授,他是200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也是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和歐亞科學院院士,他創建了中國的黃土理論,對中國黃土高原的成因進行了系統的分析,還原了過去250萬年地球氣候的變化,黃土成為世界科學界進行環境變遷研究的一個重要支柱研究方向。


科壇春秋精選


地質學家是科學家。

地質學是綜合性學科,其中包括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等學科。地質學要找到地質變化的動力,解釋岩石與礦物的來源,必須“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把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能量是如何轉化為岩石、礦物的過程研究明白。

隨著隕落地質學學的發展,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就是地質變化的動力已經“昭然若揭”!是小行星環撞擊地球產生的隕石坑鏈接形成了“環太平洋斷裂帶和特提斯構造域”,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裡光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能量——金屬態氫離子聚合的二氧化硅及二氧化硅衍生的硅酸鹽逆掩或順推形成了新的地殼。

要驗證隕落地質學理論,離不開“核子地質學”;地質學家既要考察隕石坑中央錐的地質構造,又要研究“核聚變”的爆炸產生了那些地質變化。

地質學家要研究物質光速流動轉化為能量——金屬態氫離子,以及能量——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新物質時的電磁力。可見解釋物質產生及電流與磁場的關係,乃至生命的產生都是地質學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金童希瑞


地質學家屬於科學家,從事與地質學相關且成績卓越的科學工作者,稱地質學家。

代表人物:

李四光

(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的一個貧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劉東生

(1917年11月24日-2008年3月6日)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地質學家劉東生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後來又旁聽生物系的課程。1944年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原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他從黃土地層研究中根據黃土與古土壤的多旋迴特點,發現第四紀氣候冷暖交替遠不止四次,發展了傳統的四次冰期學說,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轉折,奠基了環境變化的"多旋迴學說"。

李捷

(1894年4月29日-1977年1月30日)中國地質學家。號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於河北成安縣,1977年1月30日卒於寧夏銀川。1916年畢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礦產調查隊隊長,河北建設廳廳長,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總工程師,水利部勘測設計管理局地質總工程師,水電建設總局副總工程師等職。早年李捷在華北、鄂北、豫南、陝南從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發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層》等文。30年代他先後在湖南、廣西、貴州、湖北和江西等省進行地質礦產調查。為中國早期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在《鄂西第四紀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劃分了鄂西山區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後,他主要從事水利電力建設中的工程地質工作,為國內眾多水庫、水壩、水電站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隸易、唐、蔚等縣地質礦產》(1919)、《秦嶺中段南部地質》(合著,1930)、《廣西羅城黃金寺附近地質》(合著,1936)和《河南陝縣三門峽第四紀冰川遺蹟》(1959)等。

張宏仁

(1934年9月--2016年7月)高級工程師。江蘇鎮江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畢業於蘇聯第聶伯羅波得羅夫斯克礦業學院地質系。歷任雲南省地質廳地質隊技術負責,地質部地質礦產司副主任工程師,北京市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副隊長、副局長、高級工程師,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司司長、部總工程師,地質礦產部副部長。撰有論文《解滲流問題數值方法對比》等中國代表、地質學家張宏仁教授當選為新一屆國際地科聯主席。這是中國地質學家首次擔任這一職務。張宏仁教授曾任中國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組委會秘書長,現任國際地科聯提名委員會、出版諮詢委員會委員和國際地科聯雜誌《地質幕》主編。中國代表當選為國際地科聯的主席,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國際地質大國的地位,說明了國際地學界對中國地質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視。

趙金科

(1906年6月11日--1987年5月18日) 地質學、古生物學家。河北曲陽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 30年代,提出震旦紀地槽呈環狀分佈於極區泛大陸周圍和內部的理論。30年代後期對廣西西部開展區域地質調查,證實地質力學理論闡述的廣西山字型構造的位置及形跡。40~50年代,研究頭足類化石和二疊、三疊紀地層,取得突破性進展。晚年領導並具體參與對華南二疊系最高層位長興階的層型以及二疊--三疊系界線層型的專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奇聞異事大千世界


我首先說地質學家,他是科學界一部分!他不是農民工,這個問題太幼智了!好比你見到男人問他你是女人嗎?見到女人問她你是男人嗎?這個也太無聊了?我想問你小編一句你是人嗎?你肯定說是人呀!道理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