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兵部尚書,著名水利專家,嵇璜書法精賞

清代兵部尚書,著名水利專家,嵇璜書法精賞

嵇璜(1711年-1794年),字尚佐,晚號拙修,江南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人。清朝水利專家。嵇曾筠之子,父子皆長於治河。雍正八年進士,歷官乾隆間南河、東河河道總督、工部尚書,晚年加太子太保,為上書房總師傅,以治河有功著稱。嵇璜卒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終年84歲。卒贈太子太師,諡文恭。有《治河年譜》傳世。他是清代著名水利專家,書法也享有盛名。清袁牧《小倉山房集》稱他“精小楷,能於胡麻上作書。”

清代兵部尚書,著名水利專家,嵇璜書法精賞

當時權臣和珅與嵇璜同朝,此人是滿洲正旗人,鈕祜祿氏,乾隆時由侍衛擢升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官到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功。任職期間,植黨營私,招權納賄,劣跡遍野。懾於他的權勢,無人敢公開與他抗衡。和珅為表示愛慕嵇的書法,派人上門乞書。嵇璜本不願為和珅作書,但不便回絕,遂苦心設計對付之。一日,嵇邀請翰林數人飲於廳堂。書童到席前稟報:“有請老爺,為和珅老爺作書的紙墨已準備好了。”嵇聽了頗有難色,訓斥說:“我正在宴請客人,怎離席作書呢?”客人齊聲說:“我輩樂意觀看大人的用筆,以求效法,從中教益。”於是,嵇璜說:“下官獻醜了。”當著客人面揮毫書寫起來。剛及半,書童又雙手捧硯,不慎將墨汁潑到紙上。嵇璜投筆,大發雷霆,斥責書童,客人見狀,勸其息怒,方止。翌日,嵇璜到和珅府謝罪,日:“徒敗公佳紙。”其實,書童覆墨,是主人授意的,而請來的幾位翰林,都是和珅門下,讓他們耳聞目擊,告之和珅,使其相信。這段鮮為人知的軼事,清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有記載。

清代兵部尚書,著名水利專家,嵇璜書法精賞

嵇璜的重要成就和貢獻在水利事業上。乾隆十八年(1735)10月,淮河、黃河同時洪水暴漲,嵇璜提出宣洩與築堤相結合的防洪措施八條,重點是對徐淮地區作河身疏浚、提岸修補、設置堰閘以及清理河床等,嵇璜不僅在理論上作了闡述,而且還親自參加建設。1744年,嵇璜他奉命視察河北、河南、山東等地治水工程,上疏革除夫頭包攬工程的弊端,由官府直接招夫施工,按散工工價發給工錢被採納施行。1753年,黃河在河南省陽武、江蘇銅山決口,淮河亦在高郵一帶氾濫,嵇璜上疏“宜防八事”,建議制平底方舟拖帶大鐵耙疏浚黃河河床,加緊修復加固關鍵地段的河堤閘門,常年儲備築堤材料,開挖有關河道,既重視堵防,又重視宣洩。奏疏被朝廷採納,並被委派督辦有關工程。

清代兵部尚書,著名水利專家,嵇璜書法精賞

乾隆二十二年(1757),蘇北淮徐揚等地大水,當時嵇璜因母病在無錫,聞訊後立即上疏朝廷,請求採購小麥運至蘇北平糶賑災。1758年,嵇璜任江南河道副總河,提出疏浚淮、揚運河,開啟芒稻河閘,使黃、淮兩大河流入運河與高寶湖的水就近宣洩入江以防水患而利灌溉的建議,得到乾隆皇帝的同意。於是他立即規劃興辦,是年秋水大漲,所建工程發揮了作用,湖、河安然無恙,嵇璜因功升禮部尚書。後歷任東河河道總督、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四庫全書》正總裁、翰林院掌院學士、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兼國史館正總裁等職。備受乾隆恩寵,多次隨從南巡。1781年,黃河決口,部分河水北流進山東黃河故道。嵇璜立即前往實地考察,提出讓黃河北流重返山東故道以結束黃淮合流局面的建議。建議震動朝廷,多數官員反對而乾隆舉棋不定,事遂延擱。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考銅瓦廂大決口,自動迴歸山東故道,證實了嵇璜生前見解的正確,但幾十萬人民生命財產的慘重代價已付出。

清代兵部尚書,著名水利專家,嵇璜書法精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