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再添打卡勝地 森林公園鳳山園區預計十一前後正式開放

鄭東再添打卡勝地 森林公園鳳山園區預計十一前後正式開放

鄭東再添打卡勝地 森林公園鳳山園區預計十一前後正式開放

鄭東再添打卡勝地 森林公園鳳山園區預計十一前後正式開放

近日,記者從鄭東新區管委會了解到,鄭州市森林公園鳳山園區升級改造項目接近尾聲,升級後的森林公園可不只是印象中那個大眾生態娛樂、綠化防護的林間勝景了,還有了拔地而起的7座綠妝秀峰,恰似一隻姿態優美的嬌鳳俯地休息。獨具特色的鄭州市森林公園鳳山園區景觀初現,它毗鄰北龍湖溼地和西運河體育公園,“龍湖鳳山”流水荷香,風景如畫,預計“十一”前後正式對市民開放。

“老鄭州”的情懷打卡地

論及“老鄭州”的情懷,人民路的泡桐,西郊的小吃,巷子裡的燴麵,還有就是東郊的森林公園。

鄭州東郊有過很長時間“東大荒”的歷史。當年由於此地在市區東北的黃河故道,幾百年間黃河氾濫,自然遷徙,在幾十平方公里內形成了上百座大小不一的沙崗。

為了防風固沙,1951年在此地建立鄭州林場,植樹造林。植被以刺槐片林和梨園為主,主要喬木樹種有楊樹、刺槐、側柏、椿樹、榆樹、楝樹、泡桐、蘋果樹、梨樹等,灌木有紫穗槐、荊條、白臘條,草本有野菊花、蘆葦、落草和茅草等,整體錯落有致,參差披拂。

林場地處市區東北的黃河故道,這一地區自明代以來,因黃河決口處逐漸上移至滎澤(今鄭州西北的古滎一帶),黃河南岸自此沒了自然屏障。幾百年間黃河氾濫、自然遷徙,向南擺動,加上人為掘口,從上游黃土高原衝下的泥沙逐漸堆積在鄭州東部幾十平方公里的面積內,由此形成了上百座大小不一的沙崗。鄭州市林場成立初期,常年黃沙漫天,大片白花花的鹽鹼地寸草不生。幾代林場人戰荒漠,鬥風沙,在沙崗上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歷經數十年的奮鬥,沙崗被固定住了,樹木成林了,林場也成為鄭州市一道重要的綠色屏障,從根本上改善了鄭州市的生態環境。

1992年,鄭州國家森林公園成立,佔地近4000畝,2000年左右又開始了鄭州國家森林公園邊界生態防護林建設項目和名優苗木示範基地建設,培育並栽種有80多個品種,幾十萬棵樹木。此時的樹種主要有雪松、大葉女貞、黃山欒、白蠟、法桐、黃金槐、柳樹、連翹、黃楊、辛夷、杜仲、紫荊、紫薇、臘梅、紅瑞木、青桐等。新增加的大眾生態樂園、水上樂園等遊樂設施增加了園區的娛樂性,豐富了市民的業餘生活。鄭州的80後、90後對此應該都有特別的記憶。當時的森林公園不只是市民郊遊的首選,學校組織學生活動,也往往選擇這裡。

隨著城市框架不斷拉大,2004年園區從行政隸屬上劃歸鄭東新區管理,並於2006年正式命名為鄭州市森林公園至今。為配合龍湖區域整體建設規劃,森林公園變成了南跨北三環至朝陽路,北至龍源一街,西至中州大道,東臨龍湖水域這麼一大片,包括鳳山園區、北龍湖溼地和西運河體育公園,其中北龍湖溼地、西運河體育公園已建成並對公眾開放。

森林公園主要景區共7處:主入口展示區、山林遊覽區、山林拓展區、水岸花園區、親子樂園區、溼地體驗區和森林運動區。園區充分利用了山體地形優勢,保護現有林地資源,結合景觀空間和遊客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遊覽體驗,為遊客提供一處親近自然的絕佳去處。流動的水岸線和秀美的山體輪廓線自然綿延交織成“兩脈”——水岸花谷脈和山林遊憩脈,勾畫出壯麗的自然畫卷,春有百花爭豔,夏有流水荷香,秋有滿山紅葉,冬有銀裝玉飾,四時風光猶如水墨浸染。遊客暢遊其中能飽覽多樣的自然景緻,體驗也更加多樣化。

平原造山,飄逸鳳山拔地而起

鳳山是由7座山峰組成,由北向南沿龍湖岸邊錯落分佈,從空中俯瞰,7座山峰有效利用植物的自然色彩進行大地景觀藝術處理,如綵鳳展翅,故名鳳山。

來鳳山遊覽,要登1號峰頂,從觀景臺上近可俯瞰鳳山全貌、觀龍湖全景,遠可眺望會展中心“大玉米”、東站西廣場雙子塔等地標性建築。

鳳山是“平原造山”,7座山峰是在場區內原先周邊建設廢棄的基坑土的基礎上,經過土方平整,堆山塑形壘建而成,全國罕見。“隨著鄭東新區和龍湖的開發建設,這裡留下了200萬立方米的廢棄基坑土。”據鄭州市森林公園黨委書記郭澤強介紹,這些基坑土如何處理,成了擺在公園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按每立方米清運費15元計算,僅清運基坑土這一項,就要花費3000萬元左右。而且,清運過程也免不了出現汙染、揚塵等問題。老辦法不僅增加了工程的成本,也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為解決這一難題,同濟設計院規劃設計了在原有基坑土的基礎上堆土塑形,山體成型後再進行生態綠化的設計方案,一方面解決了現存基坑土外運問題,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周邊工程施工建設土方外運的難題,並且經過規劃設計後形成的山地園林也為鄭州市區內增加了唯一的山地景觀,一舉三得。

更驚豔的是在未來,鳳山公園二期項目將配備園區管線及信息網絡建設和雲端服務,實現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森林公園苗木信息庫等一系列管理平臺,園區還會提供WIFI全覆蓋、智能導遊和解說服務,只要遊客掃識二維碼或登錄公園的公共平臺,即可獲取遊園信息和植物信息。

不僅是鳳山,鄭東新區用棄土興建的金山公園、銀山公園、愚公山、御風臺也都在順利推進,棄土就近造山築景是全國生態建設中的創新領先之舉。

休閒旅遊、科普教育,歡迎市民常來遊園

“鳳山設計中,以七峰為鳳骨,以植物為鳳羽,利用山峰的高低錯落,植物天然的色彩變化勾畫出一幅五彩鳳翔的美麗畫卷。”郭澤強說,園區內的親子樂園區和水岸花園區非常適合孩子游玩;溼地體驗區和山林遊覽區則是認識植物體驗生態的好地方;山林拓展區和森林運動區為喜愛運動健身的人們提供了自然健康的運動場地。

據悉,目前鳳山建設綠化工作已圓滿結束,現有樹種非常豐富,觀花樹種有白玉蘭、早櫻、垂絲海棠、日本晚櫻、桂花等30餘種;觀葉樹種有三角楓、烏桕、黃櫨、重陽木、銀杏、美國紅楓、紫葉李等23種;草花有石竹、繡線菊、大花萱草等11種;造型樹有油松、五針松等5類;觀賞草有粉黛亂子草、墨西哥鼠尾草、小兔子狼尾草;水生植物有菖蒲等10類;成林樹種有銀杏、白皮松等10類。為了提升景區品位,還引種了青檀、椋子木、秤錘樹、八角楓、北美複葉槭等20類珍稀樹種。

園內共設置6個停車場,提供1300多個停車位,衛生間12個,工程完工後園區內背景音樂、景觀照明、監控設備等一應俱全的多種設施,將給市民提供便捷舒適的服務。

而且還有特別“酷”的交通:由於龍湖外環、中環、內環三條道路穿山而過,為保證鳳山景觀不被道路分割,這裡還設計了龍湖中環和龍湖內環兩條穿山隧道,隧道上方山體相連。為保證遊覽流線的連續性和安全性,即將建設的公園二期還規劃了5座人行天橋,其中位於龍湖外環上80米長、40米寬的飛鳳橋是一座生態廊道橋,在滿足通行的前提下進行綠植,不僅滿足了遊人遊憩通行的需要,更為生物生存提供活動遷徙的生態連廊。

如今,森林公園的區位優勢日益受到關注,逐漸成為市民週末出遊的首選之地,未來公園將著力打造一個集休閒健身、生態旅遊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高品質“綜合性城市森林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