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合適的硬碟,固態硬碟又有哪些區別?

現在市面上的硬盤有兩大陣營: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機械硬盤因為存在了多年,而且價格便宜容量大,在市面上的保有量也十分可觀,現在的硬盤一般都是SATA3接口的機械硬盤,一般用作系統盤或者從盤,常見的品牌有希捷、西部數據、東芝等,性能規格都差不多,一般都是7200轉64M的規格,選擇價格較低的不失為好的選擇。

如今市面上現存的固態硬盤分好幾種,有SATA接口、m.2接口、m.2NVMe協議接口、PCI-E接口、MSATA接口、Macbook接口、u.2接口,其中Macbook接口的固態硬盤屬於單一的只能用於蘋果臺式和筆記本使用,這裡暫且不談,這裡主要來說一下怎麼根據自己電腦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固態硬盤。

其中最早用於消費級的固態硬盤就是SATA3接口的固態硬盤,這類硬盤現在主要是應用於老電腦升級,主板本身不支持m.2接口的硬盤,常見的主板有B75、B85等(使用轉接卡的除外,但這類主板一般也不支持啟動),好處就是啟動響應速度要優於機械硬盤,能很大提高系統的啟動速度,對於機械硬盤來說是一個質的飛躍。

如何選擇合適的硬盤,固態硬盤又有哪些區別?

後來出現的MSATA就是微型固態硬盤,多應用於筆記本電腦,外觀與m.2固態有些相似,但是在讀寫速度上還是存在一定差異,它的速度跟SATA固態一樣,現在幾乎也沒有人選擇購買。

如何選擇合適的硬盤,固態硬盤又有哪些區別?

m.2固態硬盤現在是香餑餑,有著較高的讀寫速度和較低廉的價格,讓它成為如今人們的裝機首選,同時本身較小的體積,讓很多人青睞。

如何選擇合適的硬盤,固態硬盤又有哪些區別?

m.2NVMe協議接口在速度上等同於PCI-E接口的固態硬盤,它的優點是有著和後者一樣的讀寫速度,體積卻和m.2固態差不多大小,也是現在人們的裝機首選,不過需要主板主持才可以,價格比傳統的m.2固態稍高一點。

如何選擇合適的硬盤,固態硬盤又有哪些區別?

PCI-E是在固態硬盤中讀寫速度最快的一個,是電腦發燒友中選擇的主要產品,優點是速度快,檔次高,缺點是需要佔用一條卡槽同時體積較大。

u.2目前裝配的電腦少之又少,它有著PCI-E一樣的讀寫速度,還有著sata3固態硬盤一樣的體積,缺點就是太貴了,目前來看普及率很低,高達幾千的售價讓人望而卻步。

如何選擇合適的硬盤,固態硬盤又有哪些區別?

總結:根據讀寫速度和性價比來看,選擇固態硬盤的順序由高到低依次是:m.2NVMe協議>PCI-E(u.2不確定因素)>m.2>SATA3>MSATA。

現在看來裝機首選是m.2協議,但它需要主板支持才可以,或者在卡槽富裕並且機箱內空間充足的情況下選擇PCI-E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次m.2作為備選來使用。

以上是我對固態硬盤的一點見解,若有不同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