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蝸居,一家人擠在十餘平方房子裡,說話大聲整樓可聞

說道“筒子樓”,曾經在上世紀50--60年工作過的老師和工齡長的國家企業員工,大多印象深刻,因為這種樓就是企事業單位為了解決在職職工的住房問題,而興建的建築。

這種樓通風效果差,只有在中間走廊的兩頭留有通風口,再加上形狀很像一個筒子,因此得名“筒子樓”。這種樓最大的特點就是廁所、水房都是公用的。曾經每個大城市中的大多數人們都經歷過,在“筒子樓”裡鍋碗瓢盆交響曲的演奏下,走過從結婚生子的歷程。

現實版蝸居,一家人擠在十餘平方房子裡,說話大聲整樓可聞

如今的“筒子樓”大多被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所替代,基本上都已銷聲匿跡。但是在河南安陽的一處生活區裡,還留有僅存的幾棟筒子樓,此處筒子樓有三層高,每一層分佈著許多房間,大概可以住二十幾戶人家。由於筒子樓採光和通風很差,這就導致房間裡面比較潮溼和陰暗,如果趕上天氣晴朗,住戶們就趕緊把自家的被子和換季衣物拿到樓下晾曬。

住過筒子樓的都瞭解,最具特色的還是每家的廚房,準確的說應該是每家灶臺,因為筒子樓面積中根本沒有廚房的安置,只能是每家在樓道兩邊,用舊桌椅搭一個灶臺。小小的灶臺擺的滿滿當當,並且家家緊挨著,每到做飯時間,也是整個樓道里最熱鬧的時間,這邊切菜,那邊爆炒,菜香味、作料味、吆喝聲、叮叮噹噹好不熱鬧。

現實版蝸居,一家人擠在十餘平方房子裡,說話大聲整樓可聞

筒子樓最感覺不方便的是洗漱和上廁所了,因為水房和廁所是整棟樓住戶公用的地方,所以趕上高峰的時候,不管你是洗衣服,還是上廁所,都必須排隊,你著急?我比你還急!

這種筒子樓由於設計問題,隔音的效果非常差,假如那家主人天生大嗓門,或者是哪家兩口吵架,在整個樓中都能聽的很清楚。

筒子樓一直被居民們稱道的是最有人情味,在裡面生活的住戶之間感情最深、最真摯。本身樓內就狹小,住戶之間無論是做飯還是上下班,都會經常碰面,相互之間也非常的瞭解,所以他們相互之間就經常串門、幫忙、嘮嗑,顯得非常和睦。

現實版蝸居,一家人擠在十餘平方房子裡,說話大聲整樓可聞

在歷經了幾十的風風雨雨之後,筒子樓也顯得老態龍鍾,似乎也無力為裡面的住戶們遮風擋雨了,那些開裂的牆體和樓板,還有脫落的牆皮和瓦面,都在無聲的訴說筒子樓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也許裡面的居民們,只能在回憶裡重溫它的美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