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浦東換了哪些名字?——浦東行政區劃變化史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CFIC導讀:

浦東是一塊年輕的土地,由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夾帶的泥沙流入長江口後,經長年累月的潮汐衝擊逐步堆積而成。浦東行政區劃的百年鉅變,既是對浦東認識的不斷刷新,也是上海發展空間的不斷擴大。

下面,讓我們從地圖、印章和老照片入手,看看幾百年來浦東的變化~

1810年~1928年

分屬川沙撫民廳(1911年改為川沙縣)、上海縣、南匯縣、寶山縣

明清以來,浦東新區的行政建制一直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中,從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的100多年間,相對穩定在川沙撫民廳(1911年改為川沙縣)、上海縣、南匯縣、寶山縣的管轄之下。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1950年~1952年

分屬上海市、上海縣、川沙縣、南匯縣

1949年至1952年期間,浦東地區分屬上海市、上海縣、川沙縣、南匯縣管轄。

1950年,浦東沿黃浦江一帶隸屬上海市的部分分別成立高橋區人民政府、楊思區人民政府、洋涇區人民政府。川沙縣調整為城廂、江鎮、顧路、合慶、橫沙、北蔡6個區,63個鄉、2個鎮(翌年城廂東、西兩鎮合併,1954年,城廂、江鎮兩區併為城南區)。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高橋區人民政府印章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1949年至1951年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地圖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1949年至1951年,川沙縣、南匯縣在蘇南人民行政公署的管轄之下,195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蘇北人民行政公署、蘇南人民行政公署撤銷。

1952年,洋涇區劃出沿江張家浜到高廟一帶,與楊思區劃出的部分沿江地區建立東昌區,由此洋涇區分為東昌區和洋涇區。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洋涇中學少先隊(建國初期)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新場鎮職工在中心校學習速成識字法(攝於1952年)

1956年

分屬上海市東昌區、東郊區和

江蘇省上海縣、川沙縣、南匯縣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上海市東郊區人民委員會辦公室印章

浦東地區分屬上海市東昌區、東郊區和江蘇省上海縣、川沙縣、南匯縣管轄。

1956年,上海市高橋、洋涇、楊思三區合併,成立上海市東郊區。

南匯縣設祝橋、泥城、大團、城區、新場、沈莊6個區,轄49個鄉;周浦鎮、大團鎮、新場鎮、惠南鎮為縣屬鎮。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人們去洋涇劇場看電影(1956年建)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新場鎮小學一批少先隊員舉行改選和入隊宣誓(1956年)

1958年~1961年

分屬上海市浦東縣、上海縣、

川沙縣、南匯縣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浦東縣人民委員會印章

浦東地區分屬上海市浦東縣、上海縣、川沙縣、南匯縣管轄。

1958年,東郊、東昌兩區合併成立浦東縣(隸屬上海市),下設耀華、艾鎮、六里、嚴橋、孔橋、涇南、二塘、海濱、凌橋、金橋、陸行、張橋、東溝、高東、高南15個鄉和高廟、塘橋、周家渡三個街道。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1958年上海市地圖(圖片來自於上海發佈)

1958年,國務院決定,南匯、川沙、上海等10縣劃歸上海市。

1961年,撤銷上海市浦東縣建制。原浦東縣的農村地區劃入川沙縣,其餘部分分別劃歸楊浦區和吳淞區(1964年5月吳淞區撤銷後劃歸川沙縣)。浦東縣的建立時間雖短,意義卻極為重大,這是行政區劃的名稱中第一次以“浦東”二字命名。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川沙漂印廠工人在趕印花巾(1958年)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涇南託兒所(浦東縣時期)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在浦東孔橋鄉,人們踴躍參加公社(浦東縣時期)

1984年

分屬上海市楊浦區、黃浦區、

南市區、上海縣、川沙縣、南匯縣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1950-1985年川沙縣境變遷圖

洋涇鎮和張橋、洋涇、嚴橋、六里、楊思五鄉的26個村、127個生產隊分別劃歸楊浦、黃浦、南市三區。

此時,浦東地區處於上海市楊浦區、黃浦區、南市區、上海縣、川沙縣、南匯縣的管轄之下。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1981年上海市地圖(圖片來自於上海發佈)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上世紀80年代航拍高橋鎮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上世紀80年代航拍楊思地區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上世紀80年代航拍洋涇港口

1992年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國務院以國函〔1992〕第146號文批覆:同意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建制,將原川沙縣和黃浦、南市、楊浦三個區的浦東部分及原上海縣的三林鄉合併為浦東新區。此時的“浦東新區”土地面積約532.75平方公里。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1993年的浦東新區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陸家嘴中心綠地舊貌(1994年)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長青路集貿市場(1996年)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外高橋新發展公司(1996年)

2009年

南匯區正式劃入浦東新區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上海市浦東新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浦東展覽館召開,標誌南匯區正式劃入浦東新區。

百年来,浦东换了哪些名字?——浦东行政区划变化史

浦東新區行政區劃圖

截至2017年末,浦東新區面積1210.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2.84萬人,轄12個街道、24個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