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 Focus|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在北大等你


GQ Focus|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在北大等你


从校园到职场、从老东家到新公司、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从他人眼中应该走的道路到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选择……这是GQ报道组五位年轻人所面临的处境,也是很多人都会面对的现实。

成功者的故事,总是千篇一律。而年轻人每天面临的困惑、焦虑和应对方式,才是更能令人共情的经历。9月27日,GQ Focus「故事捕手」沙龙第二期,刘敏、于蒙、洪蔚琳、吴呈杰、李颖迪,五位GQ报道组新来的年轻人,以及两位“老人”何瑫、靳锦,将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礼堂,与读者们一起交流探讨他们的经历与感受。

四个月前,洪蔚琳还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在即,曾经的朝阳区高考文科状元准备回京求职。她申请到《智族GQ》报道组实习,虽然这里从前极少招应届生,但她还是想试试。

本科在北大读德语专业时,她在一家国字头媒体实习了7个月,写科技新闻,得心应手,很受领导赏识,但她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在GQ写特稿,在当时的她看来是件很爽的事:“我喜欢生活与工作浑然一体,我觉得GQ差不多就是这样。”

GQ Focus|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在北大等你


人还在香港,她就收到编辑的微信:《创造101》看过吗,它不是一档综艺那么简单,值得写,你试试?

虽然对特稿写作有兴趣,但这种一万多字的文章洪蔚琳以前从没写过,平时也很少看综艺节目,完全不知道这是要写什么,自己有没有能力写。

但看到信息的第一秒,她立刻就回复:好。她很兴奋:实习申请通过了,而且一来就能有事干。

和编辑讨论后,操作方案细化为写一篇杨超越的人物特稿。她并不知道,这个选题会成为「GQ报道」公众号的开张之作,必须高规格完成,没有退路可言。报道组过往重要选题通常要操作2-3个月,而这次只有20天,必须《创造101》总决赛第二天发布,晚一天都不行。如今回头想想,她常常感到困惑:这么重要的任务,怎么就交到我这样毫无经验的人头上了呢?

但在当时,她顾不了想这些,时间不等人。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只能尽量多获取素材。她在杭州、上海、盐城三个城市间来回穿梭,每天排满采访。节目组人员半夜两点给编辑发微信:你们这个妹妹太吓人了,一大早到现在,人都糊了,还在聊。


GQ Focus|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在北大等你


距截稿还有一周时,编辑从北京赶到杭州帮忙。洪蔚琳试写了几千字,编辑看后说,采访做的不错,但文本完全达不到标准,时间不够了,只能编辑直接上手,不然这事就崩了。她听了心情复杂,掉了眼泪,既不甘心,又有些自责。编辑安慰她:很正常,想成为一个好记者,谁都得经历这种懵懂茫然的过程。

随后几天,洪蔚琳和编辑何瑫,还有在北京的曾鸣、靳锦一起合力完成了稿件。总决赛前夜,四人打电话讨论稿件修改,讲了八个小时,一半时间都在大声争吵,隔一会儿就有人气到摔电话。洪蔚琳没见过这种场面,跟何瑫说,别因为一篇稿子把你们关系搞崩了。何瑫一听乐了:都是常规操作,你见多了就习惯了。

6月24日中午,《杨超越变形记:这不是我的世界》作为「GQ报道」的第一篇文章,如期上线。文章传播之广,超出了洪蔚琳的预料。3个小时后,阅读量破了10万,24小时后,破了50万。洪蔚琳是谁?同行和读者们都在打听这个陌生的名字。


GQ Focus|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在北大等你


这并不是一个一稿成名的庸俗故事。洪蔚琳觉得这是一种幸运,但也是一种压力。对她来说,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考验还远未到来。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我以后能够满足别人的期待吗?我能够达到自己期望达到的水准吗?

她心里没底,不时感到焦虑。几个月过去了,如何真正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特稿记者?这个新来的年轻人正在努力摸索中。

报道组新来的年轻人,洪蔚琳不是唯一一个。过去一年,这个团队有了不少新鲜的面孔。他们有共性,也有不同。

刘敏加入报道组之前,已经在《三联生活周刊》做了四年记者,产量颇丰。在豆瓣和微博上,她还有一个另外一个很有人气的名字,熊阿姨。但在新环境里,她遭遇了一连串的质疑和挫折。“你明白了吗?”“你真的明白了吗?”“你确定你明白了吗?”是她每周选题会上都要应对的提问。她曾总结出这样几句话:“每周选题会8小时/一篇稿改到5.3版/被编辑骂到狗血淋头/还要假装像这样/笑得很开心”。

GQ Focus|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在北大等你


近期的一次选题会上,大家讨论她写的《川崎广人:一个准备死在中国的日本老人》,评价说“流畅”、“轻盈”、“真的进步了”,可惜那次她出差了,没听到。

于蒙本科在北大读西班牙语,研究生读新闻,毕业后先是进了央企,又去了互联网创业公司。两份工作都做得顺风顺水,但她感觉没劲,不管事情做得怎么样,收到的永远都是积极反馈,她心里发虚。28岁了,她决定辞去工作踏入一个喜欢但从未涉足过的行业。没有人向她许诺能否转正,但她还是坚持要来报道组实习,刚来就被编辑派到遥远的新疆采访一位坐了十几年监狱后被改判无罪释放的人,在对方家里采访了近一个月。


GQ Focus|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在北大等你



刚来的时候,于蒙是团队里最年轻的同事。她没料到,几个月内年轻人们纷纷加入,她很快成了年纪最大的几个人之一。听着年轻的同事们一口一个“于姐”,于蒙努力保持微笑。

洪蔚琳是2013年朝阳区高考文科状元,吴呈杰则是2014年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你很有可能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标题:《省状元欲报北大新闻系,众记者纷纷劝阻》,没错,说的就是他。后来他果然没有学新闻,而是去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那个全国各省状元扎堆的地方。

最近吴呈杰在读黑塞的《德米安》,他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对于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在那之中尽情生活,全心全意、不受动摇地生活。”

GQ Focus|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在北大等你


而他自己也正如书中所写,尝试着踏上了一条“找到自我”的道路。毕业后,他没有像光华管理学院的其他同学那样走上年薪百万的投行之路,而是做了他四年前就一直想做的事情:成为一名记者。

李颖迪现在还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读大四,早在大二时,她就体会过一稿成名的滋味,一篇《此间的南周》让很多媒体人注意到了她的天赋与勤奋。她是全国各新闻院校学生津津乐道的校媒明星,拥有一支叫做“李总粉丝团”的神秘组织,所有人都跟她说稿子写得真棒。

但当她来到报道组实习后,却迅速感受到了校园与职场的巨大差异,一次选题会上,她被主编连珠炮式的质问逼到哑口无言,去茶水间偷偷抹了几滴眼泪。

GQ Focus|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在北大等你


这个月,李颖迪给武大提交了一份19页的实习报告,里面列举了她在GQ独立发表的四篇报道。在报告的最后,她许下心愿,希望自己的报道能产生对抗时间的价值,“绝不满足于写生命力只有8分钟的新闻。”

这是五位新来的年轻人的个人故事,但又不仅仅是个人故事。从校园到职场、从老东家到新公司、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从他人眼中应该走的道路到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选择……这是GQ报道组五位年轻人所面临的处境,也是很多人都会面对的现实。

成功者的故事,总是千篇一律。而年轻人每天面临的困惑、焦虑和应对方式,才是更能令人共情的经历。

9月27日18点30分,刘敏、于蒙、洪蔚琳、吴呈杰、李颖迪,五位GQ报道组新来的年轻人,以及两位“老人”何瑫、靳锦,将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礼堂,与读者们一起交流探讨他们的经历与感受。

这不是一个局限于媒体行业的线下沙龙,而是一场关于年轻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成长、找寻自我道路的开放式讨论。


GQ Focus|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在北大等你


特别提示,本次活动欢迎观众上台当面battle。上一次在北师大,就有一位大一女生上台Battle近一小时。我们不怕你提问,就怕你不敢问。

关注微信公众号“GQ报道”,在最近一篇推送末尾报名。

我们将从所有报名者中选出25位,参加当天的分享会,欢迎踊跃报名。

如果你是北京大学的同学,无需报名,直接前往活动场地即可,现场座位先到先得。

* 报名结果将以短信形式通知,注意查收

*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智族GQ》所有


撰文 / 何瑫、康路凯

视觉 / 区杨

海报设计 / 江瑞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在今日头条平台优先发布】

欢迎关注GQ报道(GQREPORT),记录人物的浮沉和时代价值的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