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子孫心中的「發財祖」,創立的商號超長「待機」跨越清代六朝

“泰興若漏一船糖,可使太平洋海水變甜”。“泰興”指陳泰興,是晚期時期揭陽的一個著名商號,主要經營往返於揭陽、天津等地的糖、油、豆渣餅等物資,以海運為主,經營規模盛極一時。

作為揭陽首屈一指的大商號,泰興之盛跨越了清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六朝及民國時期,“待機”時間長達一百多年。其創始人陳秋啟更被後代稱為“發財祖”!

他是子孫心中的“發財祖”,創立的商號超長“待機”跨越清代六朝

陳秋啟字振文,原居榕城媽宮前,俗稱“媽前陳”,在家排行第三,清乾隆年間與其兩個兄弟分別創立了泰豐、泰順、泰興商號。據《揭陽縣續志·卷三·賢能》記載,他“少孤貧,以勤儉起家,積家資鉅萬”,是典型的白手起家。

如今位於揭陽的泰興民居群,分為老泰興和新泰興,正是由陳秋啟發家致富後所建,其建築規模堪列揭陽老縣城古民居群之最,也從側面反映出當其時陳秋啟家資之殷實。

他是子孫心中的“發財祖”,創立的商號超長“待機”跨越清代六朝

陳秋啟故居

老泰興南至雙峰寺,北至柯厝頭(今揭陽皮革廠),東北與寶厝內接壤,西臨原馬山滘河,東面隔著一條小溪與新泰興相望。主要建築物包括青窗大門樓、觀察第、陳氏花園、穎川舊居、酉山書屋、陳氏家祠、儒林第、愛日廬等。

陳秋啟自己沒有通過讀書而躋身仕途,但他卻十分重視子孫乃至宗族的教育。酉山書屋建成之時,“凡族人之來求學者,概免納資”,也因此培養了揭陽近代史上一批非常有作為的人物,就連一代名臣丁日昌也沾了他的光。

他是子孫心中的“發財祖”,創立的商號超長“待機”跨越清代六朝

丁日昌

傳說丁日昌因陳泰興而發跡。據《丁日昌中丞事略》一書的記述,“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先生二十六歲。是年,結識揭陽縣城陳瑞芝(紫巖)、陳登榜(升三)父子。升三能詩,敬佩先生才學,多方延譽,先生才識漸為人知。後成莫逆之交。”陳泰興對丁日昌的接濟和“遊揚”,是其後來得以聞達的關鍵一步。

除了熱心教育,陳秋啟“性好施予”,扶危濟困之舉無數。道光十三年(1833),由於鹹潮害秋,糧食失收,民掘草根剝樹皮以食,道上餓斃者比比。陳秋啟主動平糶稻米二萬石,而且每一起交易都手自稱量,不輕假於人,以防坑人的事情發生。同時,他還自請在學宮前設廠施粥五日。

道光十七年(1837)、咸豐十年(1860),他又先後捐修潮州湘子橋和漁湖橋,道光初年還倡建學宮文昌祠和奎光閣,深受官民稱讚。

他是子孫心中的“發財祖”,創立的商號超長“待機”跨越清代六朝

潮州湘子橋

他是子孫心中的“發財祖”,創立的商號超長“待機”跨越清代六朝

揭陽學宮文昌祠

與老泰興一衣帶水的新泰興,外大門書“星輝裡”,泰興族人稱其為“阿婆房”。這是一座典型的民居與祠堂合一的宅院建築,祠堂的祠主正是陳秋啟的侍妾翁氏。

陳秋啟有一妻一妾,嫡妻林氏於道光十五年(1835)三月去世後,由翁氏協理陳家日常事務。陳泰興的繁榮興盛,翁氏功不可沒。她賢惠大度,持家有方,幫助丈夫維持好泰興行的日常運作和陳氏家庭事務,受到合族親眾的敬佩和擁戴。

祭祀中有所謂“阿婆孬入祠”的金科玉律,翁氏雖在家族裡德高望重,難免對自己的侍妾身份耿耿於懷。考慮到自己以後的“血食”(受享祭品)問題,年事漸高的翁氏決定拿出自己的“私房錢”,囑咐子孫為自己建造專用祠堂。

在明清兩朝,庶系子孫為女性祖先建造專祠(婆祠)的做法已屬“另類”,而侍妾為自己倡建專祠以便更“正式”地享受子孫的祭祀則更具有挑戰封建禮教的意味。

他是子孫心中的“發財祖”,創立的商號超長“待機”跨越清代六朝

翁氏婆祠

在這之後,陳家發生了一系列的變故,1854年陳秋啟去世,陳家又耗巨資幫助陳秋啟嫡次子、時任廣西梧州知府的陳瑞芝平亂和振濟當地百姓,致使營建婆祠的計劃一度擱淺,直至1928年翁氏婆祠才建成,距離翁氏去世相隔已超過80年。

翁氏的裔孫沒有忘記自己祖婆的仁德和建祠的意願,特意立匾“錢塘閫範”明示“翁氏順修祖婆自捐己廳”併名其祭廳為“聚德堂”,以作長久的紀念。“錢塘閫範”意為翁家女兒中的模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