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大調整後 十張圖探討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與融合

時隔三年後,馬化騰在知乎上再次發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獲得了網友廣泛關注及熱烈回應,短短一天內回答超過了1600個。

對於馬化騰的靈魂拷問,網友回答五花八門,但多集中於基礎科學的探討,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融合創新並未成為焦點。而事實上,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未來發展恐怕才是馬化騰發問的目的所在。

因為在此之前,騰訊曾對內部架構做了一次大調整,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針對內部架構調整,馬化騰表示旨在主動擁抱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產業融合和升級;騰訊總裁劉熾平更是指出,接下來的10年,整個社會將從消費互聯網邁向產業互聯網。

顯然,馬化騰的知乎提問與騰訊的架構調整有著密切聯繫,直接指向了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融合發展。那麼,馬化騰所說的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究竟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產業互聯網?什麼是消費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是相對的概念,同屬於互聯網經濟範疇。不過,對於兩者的定義及內涵尚未形成統一權威的界定。現階段流行較廣的說法是:產業互聯網是以企業為用戶,以生產活動為應用場景的互聯網經濟的一種應用形式,其本質是企業虛擬化,實現產能、效率的有效提升;消費互聯網是個人為用戶,以日常生活為應用場景的應用形式,本質是個人虛擬化,增強個人生活消費體驗。

在具體表現形式上,產業互聯網的具體表現為互聯網應用對企業的生產、交易、融資、物流倉儲等各個環節運行效率的提升;消費互聯網的具體表現是個人衣、食、住、行、醫等生活場景的全面線上化,互聯網對個人高品質生活追求的不斷滿足。

架構大調整後 十張圖探討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與融合


由定義、本質及表現形式可知,產業互聯網和消費者互聯網儘管都歸於互聯網經濟領域,但還是有著顯著區別,包括服務終端主體不同、產生背景不同、目標定位不同、經濟形態不同、商業模式不同、市場格局不同。

架構大調整後 十張圖探討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與融合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發展現狀如何?

過去20幾年是消費互聯網獲得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主要呈現出少數獲得巨大流量的企業成為創新主體,以流量變現、營銷至上的虛擬經濟為主要特徵。

以電商為例,2017年以來,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繼續擴大,並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9.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7%;網上零售額7.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2%。而2011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僅為6.09億元,7年間增長近5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9.8%。

架構大調整後 十張圖探討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與融合


消費互聯網的發展先由PC端向移動端轉移,由一線城市用戶向農村用戶普及。但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2018年上半年新增網民2968萬人,較2017年末僅增長3.8%;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這意味著消費互聯網的增長空間已經不大,百度、騰訊、京東、阿里巴巴等消費互聯網巨頭的擴張腳步也開始放緩。

架構大調整後 十張圖探討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與融合


另一個維度來看,近年來一大批消費互聯網垂直領域企業開始合併,如58和趕集、美團和大眾點評、攜程和去哪兒等,標誌著行業發展已到一定階段,開始從深度整合走向成熟。換言之,消費互聯網的市場競爭格局和產業格局趨向於成熟和穩定。仍以電商為例,在B2C市場,2017年,天貓與京東兩大巨頭佔據了八成以上的份額,雙寡頭格局明顯。

架構大調整後 十張圖探討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與融合


隨著消費互聯網的成熟,互聯網逐漸由消費向產業發展,進入到互聯網深水區,產業互聯網時代正在到來。產業互聯網發展經歷三個階段:信息連接的商情諮詢1.0 時代、交易服務的場景2.0 時代、整合產業與供應鏈的金融等服務3.0 時代,當前處在3.0 時代發展期。

與此同時,產業互聯網興起的背後還有三大因素支撐。首先,產業升級需求促進產業互聯網落地。中國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但綜合實力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2015年製造業競爭力僅為0.46,稍強於泰國、印度,遠不及美國、德國、英國、韓國、日本等。而且面臨高端製造能力不足、創新能力和製造能力不強、發達國家製造業迴流、東南亞等國家低端製造業產能轉移和國內人口紅利下降等挑戰,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在產業升級的需求下,產業互聯網有望發揮重大作用,促進生產效率提升,化解產能過剩,緩解資源、能源和環境的嚴峻形勢等,助力製造業轉型升級。

架構大調整後 十張圖探討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與融合


其次,5G、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環節日趨成熟,成本大幅下降,為產業與互聯網結合提供前提。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實現從“追趕”、“並行”到“引領”,誕生出以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全球通信設備巨頭。隨著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將基於ICT技術的積累和產業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打造全球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助力國內企業實現智能製造的轉型升級。

以物聯網為例,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物聯網終端用戶規模已達2.70萬戶,同比大幅增長183%。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在產業領域的深化應用也將提速,從而加速產業互聯網推廣。根據埃森哲預測,到2030年,物聯網對製造業的影響比例最高,達到40%;公共服務及資源產業緊隨其後,影響比例預計在10%以上。

架構大調整後 十張圖探討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與融合


架構大調整後 十張圖探討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與融合


最後,政府高度重視產業互聯網建設。2016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2017年9月,《工業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推動工業電子商務等服務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

架構大調整後 十張圖探討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與融合


總的來說,消費互聯網已經成熟,而產業互聯網剛剛開始,而且涉及到各行各業,每個行業只要行業本身足夠大,都有可能發展出具有BAT級別的產業互聯網企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是對立?還是融合?

誠如馬化騰所言,移動互聯網下半場是產業融合和升級,產業互聯網是未來的趨勢所在。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將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割裂,更不能為了強調後者就拋棄前者。因為消費側的改進方向在於提升消費體驗,生產側的改進方向在於提升生產效率,兩者必須綜合考慮。

換言之,產業互聯網的驅動力(需求)來自於企業,這是有別於所謂消費互聯網的核心區別,但企業的互聯網轉型絕不等於提升生產率,重塑消費者體驗也是優先級極高的轉型選項。

2018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7.43萬億元,同比增長9.3%;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持續增強,忽視了重塑消費者體驗的驅動力,產業互聯網也就無所談起。

架構大調整後 十張圖探討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與融合


可以確定的是,消費、消費者或消費體驗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驅動力,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不是對立關係,刻意製造人為的對立,將會喪失很多創新空間。相反,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融合創新,將會打破傳統的行業邊界,實現多個行業的互聯互通,從而形成的新產業格局,重新分工,進一步提升效率。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本文來源前瞻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