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題材也能排成舞劇!上海歌舞團創排《永不消逝的電波》

看不見、摸不著的電波要如何用舞蹈演繹?極具隱蔽性又諱莫如深的諜戰怎樣搬上舞臺?在上海歌舞團創排《永不消逝的電波》前,沒有人能夠想象,但昨日,已成型的前三幕展現在記者眼前,只能歎服:“這部超出想象的諜戰舞劇,儼然開闢了紅色題材的嶄新表達。”


諜戰題材也能排成舞劇!上海歌舞團創排《永不消逝的電波》


圖說:《永不消逝的電波》正在排練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所有的劇情推進都“潛伏”在細節中,所有的驚心動魄都被不緊不慢的“上海步調”所掩蓋,即便是千鈞一髮就要暴露的危急時刻,那擂在心上的鼓聲依然襯著周璇歌聲的底色。如同那不見硝煙的戰爭,這部舞劇用靜水深流的手法,展現了黎明前最黑暗時光中最殘酷的鬥爭。

近年來,雖說影視、小說中不乏優秀的諜戰題材作品,但舞蹈領域,諜戰題材卻還是一個空白。上海歌舞團開啟了國內第一部“諜戰舞劇”的創新探索,以舞蹈藝術的肢體語彙和舞臺空間的現代氣質,賦予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全新的藝術呈現,拓展了上海歌舞團的藝術領域,創作了一部與眾不同的作品。


諜戰題材也能排成舞劇!上海歌舞團創排《永不消逝的電波》


圖說:《永不消逝的電波》正在排練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取材自“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李白,以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為素材,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原創,融入青春色彩、紅色記憶、浪漫情懷、諜戰氛圍等元素。

雖說昨日展現的不過是“雛形”,卻已能感受到濃濃的老上海情懷,如同“七十二家房客”的場景,石庫門裡每個窗口都是風景,戴著髮捲的包租婆、掛著皮尺的小裁縫、手不釋卷的青年作家,還有如一粒沙般淹沒在人群中,卻為著心中理想和信念默默戰鬥著的“無名英雄”以及那微弱到難以捕捉卻永不消逝的紅色電波。


諜戰題材也能排成舞劇!上海歌舞團創排《永不消逝的電波》


圖說:《永不消逝的電波》正在排練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一部排得相當聰明的舞劇,為彌補舞蹈通常敘事性弱的特點,劇中借鑑了不少人們熟悉的諜戰劇的情節,比如忙碌街頭“情報”交接,比如革命戰友互相掩護消除嫌疑,比如逃脫追捕時巧妙的接力……你能看到《風聲》把密碼情報縫在旗袍滾邊的巧妙,你能看到《潛伏》裡革命夫妻同房不同床、卻又互相牽掛並肩戰鬥的情誼,你也能看到《偽裝者》裡通過“換裝”“變臉”隱瞞身份戰鬥到最終的執著。

高度凝練的舞劇敘事、唯美的意象表達、靈活寫意的舞臺佈景和諜戰的緊張懸念,最難得的是演員們不輸於舞技的演技,讓那些為民族解放事業而壯烈犧牲的英雄們從地下走到臺前。他們如同黑夜裡迅速劃過的流星,他們沒有勳章、沒有名字,很多直到犧牲都沒有身份,但正是這樣無數顆流星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有他們的“接力”才讓曙光最終到來。(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