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侠名家中,卧龙生、古龙、金庸与温瑞安四位,是连续剧大宗师

在武侠名家中,卧龙生、古龙、金庸与温瑞安四位,是连续剧大宗师

1954年至1964年为台湾广播的鼎盛时期,各大小广播公司达八十家左右。其间武侠广播剧是特别受到欢迎的节目。

武侠广播剧以剧团担纲演出,通常是直接取武侠小说原文,叙述部分以主讲者陈说,而对话则分由团员模仿书中人物声口道出,从头到尾,就等于复述原文,几乎可以对照小说原文而听。当时的武侠广播剧究竟播演过几出,目前还未有人做研究统计,可是据笔者亲身经验,其中卧龙生的《飞燕惊龙》、《风雨燕归来》、《无名箫》等名作,均曾搬演过,而且广获好评。在当初的环境下,听广播剧已经成为民众夜间唯一的消遣(时段在夜晚七至八时)。值得注意的是,武侠广播剧都是以闽南语开播,这对向来富涵传统中国意味的武侠小说在台湾立稳根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武侠名家中,卧龙生、古龙、金庸与温瑞安四位,是连续剧大宗师

台湾的电视事业,始于1962年台视的开播,其后1969年中视开播,1971年华视开播,挟着声光媒体无与伦比的势力,迅速取代了广播的角色,成为民众生活中的成素。1969年,中视开播,以一出「晶晶」的连续剧,衍生了至今犹为电视台重头戏的连戏剧传统。1974年,华视以武侠连续剧「保镖」,造成欲罢不能的收视风潮,引发了三台武侠剧的竞争,一时武侠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高庸、独孤红等,也先后投效电视事业,编制武侠连续剧。

武侠连续剧往往也改编小说而敷衍,卧龙生的《玉钗盟》、《神州豪侠传》,都是由他自己编制而上演的;甚至金庸的《鹿鼎记》,也曾被改头换面,盗用其中的情节播映。

在武侠名家中,卧龙生、古龙、金庸与温瑞安四位,是连续剧大宗师

由于武侠剧的风行,社会舆论「好勇斗狠」的批判声浪极大,因此在70年代的末期,一度遭到禁播,1980年,中视甚至取消了连续剧,改播带状的益智性节目。但是经不起广告量的锐减损耗,终于还是屈服在观众的喜好之下。

1982年,在台湾武侠连续剧「保镖」影响下催生的香港武侠连续剧,取古龙脍炙人口的《楚留香传奇》,改编成「楚留香」,回馈台湾,一时风靡全台,由黄沾作词的「楚留香」主题曲——「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飘我影踪」,几乎无人不唱,不但在电视史上兴复了武侠传统,更直接缔造了武侠小说的「古龙世纪」。其后,古龙的《陆小凤》、《绝代双骄》陆续制播,一直收视率居高不下。1979年,金庸的武侠小说解禁,《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等名著,也一一搬上荧光幕,直到现在,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虽然已是再度制播,依然魅力不减。

在武侠名家中,卧龙生、古龙、金庸与温瑞安四位,是连续剧大宗师

在武侠名家之中,卧龙生、古龙、金庸与温瑞安四位,是连续剧的「大宗师」,几乎相关名著,都已经制播过连续剧。每逢连续剧播映武侠片,坊间租书店的小说,立刻供不应求,充分显示了小说与媒体的互动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