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袭难破美沙友谊何况记者遇害?国际公义难靠美国实现

恐袭难破美沙友谊何况记者遇害?国际公义难靠美国实现

据《纽约时报》报道,沙特阿拉伯王室将对外发表公告,准备承认该国的情报部门在拷问过程“出错”,导致异见分子卡舒吉(Jamal Khashoggi)死亡。本月2日,卡舒吉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办理离婚证明时“离奇消失”后,已有不少表面证供指是沙特派出暗杀小队所为。虽然沙特过去多日一直矢口否认,惟国际间已有民间抵制行动,除了传媒界代表外,摩根大通、福特汽车及Uber等高层,已宣布取消出席将在沙地首都利雅德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论坛。

与此同时,美国的反应和姿态,则比民间来得温和。尽管特朗普在各界压力下,已表明若事件属实,美国将采取非常强大、强而有力的措施回应,但较早前"流氓杀手可能是卡舒吉神秘失踪的原因"、" 国王(萨勒曼)已坚决否认得悉事件"及"如果停止向沙特军售,美国将是自我惩罚"等言论,远较美国对俄罗斯涉嫌在英国跨境暗杀的回应温和,可见美国对沙特这位传统盟友处处护短,其伪善之处可见一斑。虽然不少人相信此事会令美国—沙特关系交恶,但回望两国关系的立足点,即使卡舒吉证实被沙特杀害,美国的反应亦仅会是雷声大、雨点小。

恐袭难破美沙友谊何况记者遇害?国际公义难靠美国实现

恐袭难破"特殊友谊"更何况是记者遇害?

要理解为何沙特并非美国的普通盟友,就须由冷战时期开始谈起。基本上,自二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思维,就是围绕着能源供应而制定,拥巨大石油蕴藏量的沙特,正正是美方所需要的「地区利益代理人」。1945年,美国国务院将中东地区描述为"战略力量的巨大来源,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物质奖项之一"。故此,1947年成立的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ARAMCO)在开采石油时与沙特五五分帐,及1951年两国签署的共同防御协议(主要是向沙特出售军备和提供军事训练) ,都是美国对中东政策的具体化例子。

顺带一提,美国对中东的能源控制,非只依靠沙特一国。冷战时,美国意欲控制非共产世界的能源储备,在1953年与英国合力策动伊朗政变,推翻了当时的民选政府,事后使美国的石油公司控制了四成伊朗油产量。联同与沙特的盟友关系,美国在1950年代末,已有效地掌控了中东能源供应链,确立了统治地位。

恐袭难破美沙友谊何况记者遇害?国际公义难靠美国实现

虽然1973年的石油禁运令阿拉伯世界与西方社会的关系陷入冰点,但事实上并不动摇两国关系。一份列根主政时(1983年)的解密文件如此描述美沙同盟的本质:两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互补寻求打击苏联和其他不友善政府(unfriendly governments)的影响力政策促进了美国及沙特在该地区的利益。有趣的是,当年的美沙关系非如今天般"透明"。在同一份文件中写道,由于美国被视为以色列的最紧密盟友和最强支持者,而以色列是阿拉伯国家的最危险敌人,故在政治考虑上,沙特不可能公开与美军合作,捍卫波斯湾的石油供应。

不过,即使冷战已成历史,两国再没有苏联作为共同敌人,但美国在众多事情上仍有袒护沙特之嫌。例如,9/11恐袭的调查报告显示,19名恐怖分子中有15人为沙特公民,另外部分劫机者亦与当局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沙特和阿尔盖达的联系同是公开秘密,但美方的态度却是不断转移视线,为沙特洗脱罪名,更没有拿出对待伊朗资助真主党的强硬姿态。由此可见,只要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不变,即使是9/11般的重大事件,也难以撼动两国关系的根基,更何况是卡舒吉之死?

美沙出言相对属"形式性质" 国际公义难靠美国实现

在特朗普的态度转趋强硬后,沙特当局已放风表明不会接受经济制裁,扬言如果国家受到惩罚,将会严厉回应。沙特国营电视台更指有超过30项措施,可供选择,当中包括削减产油量及与伊朗修复关系等。虽然沙特自称有众多政策工具可作反击,但真正能撼动两国关系的报复手段,却只有调控石油产量。

须知,按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资料显示,2017年美国每天从84个不同国家,进口了约1,014万桶的石油,当中沙特(9%)则仅次于加拿大(40%),是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来源。如果将沙特领导的OPEC作换算,数字更高达三成三,可见沙特对美国能源提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恐袭难破美沙友谊何况记者遇害?国际公义难靠美国实现

对于早前推出减税政策以刺激经济的特朗普来说,若油价稳步上扬,将间接推高国内的通胀水平,令联储局不得不加快加息步伐,以防经济过热,但此举同时亦令经济刺激政策事倍功半,故不难理解为何特朗普会在封杀伊朗出口石油后,数次在Twitter上指油价不合理,并指摘OPEC操纵油价。

有论者认为,若沙特借调控石油产量报复美国,将令油价上涨,可释放美国的页岩气产能,反过来抵消沙特的报复。问题是,若沙特反制美国,后者的页岩气潜在产能因环境法规、开采成本等因素,难以在短期内补足从沙特的进口量。再者,目前沙特开采石油的成本仅为4至12美元不等,远低于美国本土或加拿大油砂的平均开采成本,在经济诱因下,虽然美国石油进口量已逐年递减,但也难在瞬间做到自给自足。

若特朗普真的有意执行国际公义、严厉制裁沙特,只会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相信“精明”的特朗普也不会如此选择。可以预期,沙特承认情报部门“杀错”卡舒吉,而美国充其量只会制裁相关部门,而非针对传闻中发出指令的沙特王室要员,甚或停售军火。毕竟,除了石油外,两国在苏联解体后,已在中东找到另一个共同敌人——伊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