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玉有无瑕疵,是判断一块玉的重要标准。无则身价百倍,有则卑如尘土。人品如玉,若清白纯洁,则人品高尚,万人敬仰,为世楷模;若卑劣下流,则世人唾弃,遗臭万年。然正如俗话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便圣贤,亦难免品性有瑕疵阙亏之处。东晋开国名臣,被视为国之栋梁的王导,就曾经做下过这么两件错事,一直被后人批评。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王导画像

一、王导生平述略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王导成年出仕后,司空刘实任命他为东阁祭酒,又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等职,王导都没有履职。后来,王导在东海王司马越手下,担任了参军事一个闲职。

当时,琅邪王司马睿虽然在皇族中地位较为卑微,但王导慧眼识才,认为司马睿绝非凡品,于是与司马睿深交。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虽已渐渐平息,但西晋国力却因此而遭到严重削弱;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尤其是汉族统治者矛盾日渐激化,环伺周边,虎视眈眈。

王导纵观天下大势,认为天下必将大乱。而能匡扶天下的人,极有可能是眼前这位目前尚无权无势的琅琊王。王导相信自己的预见和判断,于是倾心推奉司马睿。司马睿对王导也很器重,与他契同友执。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司马睿还留恋繁华京师洛阳,并且想在这寻找到迅速升迁的机遇时,王导却觉察到了潜在的危机,因而极力劝说司马睿离开洛阳,返回琅琊封国,免受兵燹之祸。恰逢此时,执政的东海王司马越任命司马睿镇守下邳。司马睿请求王导担任安东将军司马一职,协助自己处理军政事务。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不久,果如王导预料,守卫空虚的京师洛阳被匈奴族建立的汉政权军队攻陷,晋怀帝也被掳掠。中原倾覆,神州陆沉,生灵涂炭。史称“永嘉之乱”。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之六七,史称“永嘉南迁”。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王导劝司马睿拣选其中的贤人君子,与之共图建国大业。值中原兵火连天之日,荆、扬等江南地区却社会安定,户口殷实。王导执政,秉持清静无为之法。他还常常劝谏司马睿克己励节,安定邦国。朝野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衷心钦佩王导,号其为“仲父”。司马睿则把王导比拟为西汉开国名相萧何。还有人把他比拟为辅助齐桓公登上霸主宝座的管仲。

在王导等人拥戴和辅助下,西晋覆灭后,司马睿在建康即位称帝,重建晋政权,史称东晋。与主要由“五胡”少数族建立的“十六国”隔江对峙。客观而言,东晋的建立,为抵御异族入侵,为汉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具有积极的进步历史意义。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作为当时门阀大族的代表人物,王导在政坛和社会上皆具有不容小觑的势力和影响,以至于位居九五之尊的晋元帝,登基典礼上,也不得不做出拉王导共坐龙床的姿态。时人据此创造出一条谚语:“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此后,王导在东晋中枢历任要职,虽然其与皇室也时因权力而有对抗,但从总体上来说,作为辅佐元帝、明帝、成帝的三朝元老,王导在匡扶君主、安定国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过,他下述的二件糗事,却给他一世英名,蒙上了抹不掉的尘垢。

二、“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伯仁,两晋之际名士周顗(yǐ)(公元269年—公元322年)字。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王导所说的“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就是发生在王导与周顗之间的一件憾事。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周顗画像

东晋建国后,王导为首的琅琊王氏家族在众多门阀大族中,犹如鹤立鸡群,俨然领袖群伦。王导居中辅政,堂兄王敦则居外总掌军权,晋元帝司马睿形同傀儡。司马睿不甘被王氏操纵摆布,于是重用心腹刘隗、刁协、戴渊等人,强化皇权,削弱王氏之权。此举引起了王氏家族的不满。手握重兵的王敦最先发难,起兵犯阙。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王敦之乱

王敦军攻陷京师建康之前,司空王导率族人跪在皇宫前请罪,请求皇帝宽恕。刘隗等人则劝晋元帝诛灭王氏族人,以斩草除根。恰逢此时,周顗奉诏入宫,在宫门前遇到王导等人。王导对周顗说:“伯仁,我王家百余口人的性命,就有劳您来搭救了!”周顗既没有吭声,更没有搭理王导,直接入宫。王导等人内心不免怨愤、忐忑。周顗拜见晋元帝后,以王导忠诚皇室为由,极力为其申辩,请求晋元帝宽恕王导。晋元帝最终采纳了周顗的建议。周顗非常高兴,索酒而饮,致酩酊大醉,才辞别皇帝。

周顗出宫时,发现王导还和族人跪宫门。王导看到周顗出来,又与他打招呼。周顗依然冷着脸,不理会王导,却回过头来对左右随从说:“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在胳膊上。”周顗回家后,又给晋元帝上表,反复申诉王导忠。王导自然对此一无所知,所以内心非常愤怒。

不久,朝军陆续战败溃散,王敦军攻陷建康。王敦掌控朝政,晋元帝等沦为阶下囚,刘隗、刁协等人或战死,或逃亡。护军长史郝嘏等人劝周顗也外逃避难,周顗大声呵斥他们说:“吾作为国家大臣,朝廷丧败,怎么可以隐匿山林,苟且偷活于世呢?至于外逃投奔胡虏,寻求蛮夷的庇护,更是莫大的耻辱!决不可为。”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王敦与王导讨论朝廷人事安排时,征求王导的意见:“无论在南方北方,周顗、戴渊二人都深孚众望,所以,应当让他们担任三公高职,没什么问题吧。”王导没有吭声。王敦虽然感到奇怪,不过转念间,揣摩王导心意,可能是嫌对二人安排的职务过高?于是王敦又问道:“倘若三公的职务过高,那么任命他们分别担任尚书省、中书省的长官尚书令、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仆射,尚书令的副职),总归没有什么问题吧?”王导又不吭声。急躁的王敦不耐烦的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是不是想让我杀了他们?”王导又没有说话。

于是王敦派遣军士抓捕周顗、戴渊。被捕获后,押解路经太庙时,周顗大声呼喊道:“天地、先帝有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话还没有说完,军士们用戟伤其口,血流至脚踵。周顗依然面色不变,容止自若,最后被害于石头南门外,时年五十四岁。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事后,王导在朝廷检料中书省收藏的奏章档案时,看到了周顗为拯救自己和族人而给皇帝所上的表奏,表中对王导大加称赞,极力劝谏皇帝保全王导和族人。王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对他的儿子们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三、“金屋藏娇”惹人嘲笑

作为朝廷宰辅,王导自然想和其他权贵那样,坐拥三妻四妾,尽享人生欢乐。无奈,他的妻子曹氏不仅性妒,而且泼辣。对结发妻子,王导即便贵为宰辅,也很害怕,患有很严重的“妻管严”。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不过,王导虽不敢明火执仗的坐拥美妾,却也想到了一个既不会引起妻子暴怒,又可享受美人环伺之福的妙招,那就是“金屋藏娇”。他在别处秘密购置住宅,将众妾安置其中,时不时地偷偷摸摸地去寻欢作乐,尽享齐人之福。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不过,恰如俗话所说: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王导自以为得计的“金屋藏娇”的秘密,不知为何被曹氏获知。于是,醋性大发的曹氏怒气冲冲的率人去揪打小妾们。一场现代人极其熟稔的“原配撕逼小三”的大戏即将隆重上演!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不过,未如吃瓜群众所愿,这场大戏估计没有上演,否则就会轰动朝野,而被史官们大书特书了。关键原因在于,王导提前通风报信,曹氏等扑空了!具体详情是:王导听说曹氏带人去抓小三们后,恐众妾被羞辱,匆遽令手下备车,前去通风报信。由于当时名士们崇尚乘坐牛车,作为名士领袖,王导自不例外。由于牛行迟缓,王导担心,自己若不能赶在曹氏前到达“金屋”,那众妾们免不了要声名狼藉,且受皮肉之苦了。于是就不再顾忌身份和形象,用当时名士们另一件标配麈尾柄击打牛臀,驱牛急进。当朝宰辅大人不顾形象,以麈尾柄击打牛臀,在京师的大街上驱车急进的形象,请诸位自行脑补!其轰动性,自不待言了。

东晋功臣王导的两件错事,第一件失去了朋友,第二件让他夫人发怒

司徒蔡谟听说此事后,一次朝会时,一本正经的对王导说:“朝廷欲加公九锡。”(九锡cì,通“赐”:《公羊传》记载的周天子赐予有卓越功勋的臣僚的九种物品,每种物品皆有象征意义。获此殊荣者,既是无上尊荣,又可获得相应特权。不过,王莽时开始,权臣欲篡位前,逼迫皇帝赐予自己九锡,已成常例。)王导开始没有察觉,连声谦让“不敢当”。蔡谟接着说:“我倒没听说有别的东西,惟有短辕犊车,长柄麈尾二物耳。”众臣僚始恍然大悟,哄堂大笑。王导老脸不禁羞臊躁红,恼羞成怒,对其他人大声嚷嚷道:“我以往与群贤共游洛中时,从来没听说蔡克(蔡谟父亲名。当子面而称其父名,极不敬)还有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小子!”众人一哄而散。否则,王导、蔡谟就该老拳相向,上演全武行了。

参考文献

1.(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4.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5.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