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甘李路項目終征拆 吉華「土地整備+城市更新」模式破瓶頸

金羊網訊 記者蔡鵬飛 通訊員肖爾佳報道:10月26日,吉華街道在甘李路老屋村現場舉行房屋拆除儀式,這標誌著困擾著市民10年之久的甘李路項目工程徵地拆遷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個項目不僅是吉華的民生工程,還是民心工程。“打通的不僅是路、還有我們的心結。”在甘李路房屋拆除儀式上,居民代表潘女士激動地說道。

10年甘李路项目终征拆 吉华“土地整备+城市更新”模式破瓶颈

據瞭解,甘李路改造工程位於吉華街道,全長1.86KM,寬40M,雙向4車道,等級為城市次幹道,項目用地面積77351.07平方米,需拆遷地上永久性建築物面積6795.59平方米。需拆除永久面積5,145.80平方米,臨時建築802.72平方米。該項目自2008年啟動以來,前期明確按照《深圳市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標準對地上建構築物進行補償,經過街道土地整備中心工作人員多輪艱苦談判和努力,其中41戶業主已於2017年簽訂房屋徵收補償協議,但仍有14戶業主覺得補償價格過低,依然堅持不肯簽約。

筆者在走訪中得知,吉華街道推進甘李路項目的過程中,城市更新的模式創新起著關鍵作用。為解決補償價格過低這個難題,吉華街道積極探索土地整備“新模式”,推行“土地整備+城市更新”捆綁辦法,重新激活該項目的徵地拆遷工作,項目徵拆出現轉機。吉華街道通過利益捆綁、創新投資模式、政策傾斜等創新方式,“多管齊下”、“對症下藥”,有效解決一系列難題,為全區進一步推進“土地整備+城市更新”建設提供“吉華樣本”;通過“土地整備+城市更新”助推市政道路建設,打通交通微循環,破除路網發展瓶頸,保障民生福祉。

10年甘李路项目终征拆 吉华“土地整备+城市更新”模式破瓶颈

作為原特區外區域,幹線路網的發展一直都掣肘著吉華的發展,“道路交通”更成為城區發展的“頑疾”。甘李路作為區重點民生工程,是連接布吉、坂田和龍崗中心城的重要通道。吉華街道將其列入“9大掛圖作戰重點項目”,由街道書記掛帥督辦,相關職能部門奮力協作,三批區抽調土地整備幹部接力攻堅,強力推進項目實施。這也是推進龍崗區“東進戰略”的重大舉措,對龍崗打造新時代深圳的“六個高地”具有現實意義。

“甘李路項目的難點在於拆遷。”吉華街道辦相關工作人員如是說。據他介紹,涼帽村老舊屋村的徵拆涉及55棟房屋,是甘李路攻堅的“最後一關”。甘李路的徵拆由於積壓過多歷史遺留問題,雖納入城市更新項目範圍,但仍在後期的拆遷工作中遇到諸多困難。為此,吉華街道組織相關部門打好“攻堅戰”,組成了由區抽調幹部、土地整備中心專業人員、村幹部、律師一起的“三員一師”攻堅突擊隊,走村串戶開展工作。龍崗區抽調土地整備幹部發揮專長,助力征拆,通過開展約談企業、業主溝通、政策解讀、片區統籌等方式,為甘李路拆遷補償談判創造極為有利條件,極大地推動甘李路的徵地拆遷進程。

今年8月6日,第三批龍崗區抽調幹部一到崗就馬上投入戰鬥,和土地整備中心工作人員組成攻堅組與甘李路項目未籤業主進行“攻堅”談判。經過研判,攻堅組首先選取未籤業主中的“橋頭堡”張姓業主開展工作,整個談判過程如同拉鋸戰。由於業主對開發商不信任,與村裡有意見分歧,不願面談,攻堅組在張姓業主門口聊了2個多小時,真情化解堅冰,終於進門談判。通過講明政策、解釋疑惑、耐心引導,最大限度減少分歧,窮盡各種辦法,業主態度有所軟化,經過5次上門,累計16小時的談判,張姓業主終於在拆遷補償協議上簽名,為甘李路的開拆掃清障礙。區掛職幹部張琳還發動村裡的婦女幹部成立巾幗助力崗,充分發揮婦女在家庭中的優勢,積極配合做好徵拆戶家庭矛盾調解、法律諮詢、財產分配服務,關心關愛睏難徵遷戶,盡力解決拆遷戶的實際困難,從而促使項目談判加快推進。

甘李路的擴建與甘坑小鎮綜合整治連為一體,將極大提升周邊環境,大大加強市區與吉華的聯繫,同時也將逐步構建起甘李片區文化創意走廊,為沿線社區和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此外,甘李路擴建使得市民出行更加便利,沿路從布吉到吉華、坂田、龍華給市民更多可選擇的方向,將有力緩解水官高速和龍崗大道的交通壓力。

吉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甘李路項目的徵拆是吉華土地整備工作的一次創新嘗試和成功實踐,今後必定能帶動攻克更多徵拆的“疑難雜症”,土地整備是對一座城市的修復過程,要用現代化的觀念和對未來負責任的態度,付與土地整備新的活力,重新構建民心民生工程;在土地整備的過程中,要有“吉華思考”和“吉華實踐”,進而摸索出一套可實施的城市規劃“吉華標準”。建立“城市更新+土地整備”等綜合施策、多方聯動模式,從而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為提升吉華民生生活品質“打通最後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