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劍影打飯記

今天早上又沒打上小區食堂的小籠包,被老婆一頓數落。

想起三十多年前,單位分地窖,我家被分了一個偏遠的,我爸到家也被我媽一頓數落。

小區食堂的小籠包好吃便宜,一出籠就被搶光,一早上只蒸兩輪。什麼時候蒸,完全看大師傅心情,並不是去早了就有。就像當年分地窖,我爸說地窖位置是論資排輩排號,分得遠那是因為他年輕。

小時候大夥父母都是雙職工,中午晚上多數是吃食堂。有時候食堂實在吃膩了,母親就下班早一點回來做飯。那時候菜市場只有週末有,平時沒專門地方買菜,都是週末去菜市場買一大堆。偶爾有農民挑著擔子來小區裡賣菜,那是燒高香了。

那時候最喜歡過週日,最早是單休週日。週日不是全家一早起來趕車進城,逛街下館子,就是父母去菜市場買魚買雞,做頓大餐,總之就是吃。中午吃完大餐,下午跑去踢球,晚上再去澡堂洗個澡,完美的一天。

澡堂的大浴池,一天一池水,早上去我就泡泡。要是晚上去,水都渾濁了,還飄著黑泥兒,我就不下了。就這樣,還有人下水,下去先巴拉巴拉漂浮的黑泥兒,然後自己再貢獻新的黑泥兒。後來母親不讓我泡大浴池了,說有人得了性病。我問母親什麼是性病,母親說就是小雞雞很疼,還會流膿,嚇得我再也不敢泡了。

要是家裡不做飯,就必須得吃食堂,不是去食堂吃,就是打飯回家,打飯的職責很早就落到了我頭上。中午飯簡單,直接去食堂找父母,晚上我放學早,得提前從家裡拿好飯票,算清楚錢,再去食堂打飯。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是自己早上起來煮牛奶雞蛋,吃點麵包,然後自己上學,出門的時候父母還睡得呼呼的。整了半天挺洋氣,從小吃的就是西餐,所以對早餐喝粥吃饅頭深惡痛絕。做飯都熟練,打飯更是簡單。

打飯最驚心動魄的是排隊,那時候有人插隊,大家也不好意思說。有時候也排隊,可是當飯一上來,看見飯菜不錯,就一群人衝上去不排隊了。後來單位專門管了,派了戴紅箍的維持秩序,這自然對小孩子有利。當時最氣的是,本來排在前面,後面人一擠,四周全是屁股,窗口在哪都看不到。


那時候食堂沒有餃子,餃子可是高級貨,想吃帶餡兒的,只有包子和肉龍。那時候包子也很搶手,也打不著幾回,主要打肉龍了。我記得肉龍一毛五一個,打四個肉龍六毛錢,父親吃倆,我和母親各自吃一個。

後來有了冰棍兒中的寶馬:紫雪糕。四毛五一個,我一想,這可是三個肉龍了,捨不得老問父母要,就主動跟父親說,一週就吃一個。再後來又出了冰棍兒中的勞斯萊斯:夢龍。四塊五一個,嚇死我了,三年都沒有想去買,直到上了中學才突然發現我沒有吃過夢龍,那就吃一根吧,比紫雪糕還好吃。

在食堂打菜,尤其是葷菜,是最緊張的,我不知道大師傅能給多少肉。大師傅們控制大勺的手感令人叫絕,一大勺子下去,你剛一激動,他手一抖,剛好兩塊排骨掉回盆中,讓看客不知道他是無心還是有意。我猜測他們是有意欺負小孩子,因為就算不小心掉了,還可以再舀上來嘛。

終於有一天,我確認了我的猜測。一個和大師傅寒暄打招呼的人,從窗口端出來的排骨都快滿滿一飯盒了。這會不會是巧合呢?到了年底,我發現好幾個人給大師傅送掛曆,就在窗口送進去。


那時候掛曆可是高檔貨,每年單位發掛曆,自己買掛曆、送掛曆、收掛曆,都是很重要的社交儀式。當時掛曆要十塊錢一套,多是送領導好友,這就直接送給食堂大師傅了?

從食堂出來,我一路驚訝,一路思考,到家把這個事說給父母,突然一下想明白了。雖然一個掛曆要十塊錢,但是他可以多打一年的飯,早就賺了,何況飯是公家的,大師傅才無所謂打給誰。

我覺得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秘密,再想到作為家裡打飯主力隊員,天天在大人屁股中間拼殺的辛苦與委屈,直接央求父親也給大師傅送掛曆。父親斷然拒絕,說這叫不正之風,小小年紀不學好。我當時特別委屈,大哭一場,哭著哭著想明白了,可能我家地窖分得遠,也是因為我爸沒送掛曆。

我也早點睡吧,爭取明天早上能給老婆打上小籠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