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山深處走出,當選爲中科院院士,看這位「砍柴娃」的進階之路

年幼時,為了照顧體弱的母親,他承擔起繁重的勞動,打豬草、背紅薯,他樣樣不落;青年時,他報考“數學王子”陳景潤的研究生,結果卻未能如願;如今,他榮獲中國應用數學的最高獎,成為當之無愧的數學家。一個山溝溝裡的砍柴娃,怎樣成為一個數學家?本期推送,小編就帶你走進他的世界。

從大山深處走出,當選為中科院院士,看這位“砍柴娃”的進階之路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信號與信息處理專家,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徐宗本。

出生:苦澀生活讓他變得更堅韌

1955年,徐宗本出生在秦嶺深處柞水縣鳳凰鎮三里峽,成為家裡的第五個孩子。在家庭遭遇了一系列變故之後,為了照顧體弱的母親,年幼的他和姐姐承擔起了繁重的勞動,打豬草、背紅薯、上山砍柴、掙工分樣樣不落。

“什麼是堅持?”徐宗本說,“就是背紅薯時摔得滿身是傷,也要咬牙忍痛將散落的紅薯一一拾起,繼續揹回家,”苦澀的生活教會了他承擔和堅韌,這些經歷時刻啟迪和鞭策著他勇於面對任何困難與失敗。

1973年,徐宗本進入西北大學學習數學,1976年畢業後被分配到西安交通大學任教,在這裡,他一步一個腳印,開始了艱難而執著地向數學王國高峰攀登的歷程。

從大山深處走出,當選為中科院院士,看這位“砍柴娃”的進階之路

成長:五項“鐵律”伴他一路收穫

1978年,徐宗本參加我國第一批研究生考試,報考“數學王子”陳景潤的研究生,結果卻未能如願。這一挫折對他影響極大,他深刻地認識到,“搞研究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尤其是數學這門基礎學科,如果沒有堅實的積累,在科研中是很難出成果的。”為此他痛下決心,給自己定了“五項鐵律”:一是堅忍不拔地學習、研究;二是與學習無關的事一律不想;三是堅持鍛鍊身體,保持旺盛精力;四是調節營養,活躍生活;五是注意思想修養,不放棄也不驕傲。

這五項“鐵律”,他一堅持就是幾十年,徐宗本像“苦行僧”一樣開始了在數學領域的探索之旅。一路播種,一路收穫……

1987年,獲取西安交通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2008年,榮獲中國應用數學的最高獎——蘇步青應用數學獎

2010年,應邀在世界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特邀報告,成為繼華羅庚、吳文俊、陳景潤、馮康、張恭慶、馬志明、田剛、陳志明之後,

我國第9位被邀請的大陸數學家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信息科學應用領域院士

……

從大山深處走出,當選為中科院院士,看這位“砍柴娃”的進階之路

成就:得來不易卻也順理成章

1987年,徐宗本長達200多頁的博士論文《單調映像方程解的近似和結構可解性理論》

以嚴密的推理、獨特的創意、精妙的算法引起轟動,被認為無論在思想方法,還是理論構架上,都超越了當時國內外同行的同類工作。這些理論研究基礎為他後來在相關數學理論、機器學習領域厚積薄發,並取得系統性創新成果夯實了基礎。

基於對基礎數學的深入研究和敏銳感悟,徐宗本發現並證明了機器學習的“徐-羅奇定理”,解決了神經網絡與模擬演化計算中的一些困難問題。“徐-羅奇定理”被持續廣泛應用於數學分析、機器學習、逼近論和控制論等,成為在非歐框架下機器學習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

與此同時,徐宗本還在相關數學理論、機器學習領域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他提出的稀疏信息處理的L(1/2)正則化理論,為稀疏微波成像新體制提供了重要基礎,被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採用,在軍事偵測、地球遙感等國家重大需求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位從秦嶺大山深處走出來的數學家,時刻也沒有忘記家鄉的養育之情。60歲生日時,他組織並設立了“希望之翼助學基金”,每年幫助兩名沒錢上大學的“山裡娃”實現大學夢,他期望以這種方式回饋秦嶺家鄉的養育,讓更多像他這樣的“山裡娃”依靠知識改變命運!

從大山深處走出,當選為中科院院士,看這位“砍柴娃”的進階之路

延伸閱讀:

徐宗本,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信號與信息處理專家,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1955年1月生於陝西省柞水縣,主要從事智能信息處理、機器學習、數據建模基礎理論研究。

歡迎選擇西安交通大學深造,更多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安交通大學研招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