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120!南京大學女教授百餘篇論文被刪

10月24日,《中國青年報》報道南大社會學系教授、青年長江學者梁瑩涉嫌學術不端、百餘篇之前發表的論文莫名被撤。記者從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獲悉,目前校方已成立調查組介入調查。

《中國青年報》報道發出後,10月24日中午,記者打通梁瑩電話,她表示身體正發高燒,不接受採訪,“不要再傷害我了”,梁瑩說,隨即掛斷了電話。

梁瑩,今年39歲,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計劃等多個人才支持計劃的入選者。其公開履歷顯示,從南京化工大學畢業後,她先後在蘇州大學和南京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在北京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做過博士後研究,並於2009年起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任教。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梁瑩多年來著述頗豐,以她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就超過了120篇。但在過去幾年裡,梁瑩主動將她的這些論文從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主要學術期刊數據庫刪除。這些論文,曾幫助梁瑩申請學位、獲得研究經費、入選各項人才計劃。

404×120!南京大学女教授百余篇论文被删

資料照片,圖文無關

“這個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一位同意接受採訪但要求匿名的學術期刊負責人回憶,2014年前後,這份期刊收到了梁瑩從知網撤下其已經刊發的文章的要求。

這位負責人對此事印象很深,主要是因為作者主動要求下撤文章的情況極其少見。自創刊以來,這“可能是唯一一次”。

梁瑩希望這份期刊從知網上撤掉的兩篇論文發表於十幾年前,均是她在蘇州大學行政管理學院讀碩士時期發表的。她告知的撤稿理由有兩條,一是發表論文時研究水平很低,文章很粗淺,二是現在自己只發英文論文了。

“這個是很不正常的事情。”這位負責人說,“我不認可這個原因。學問都是逐步精深的,難道現在成熟了,成了教授了,就不承認當時學術的粗淺了嗎?”

因此,這家期刊沒有答應梁瑩的要求,之後也與她再無聯繫。

但那兩篇論文還是從數據庫中消失了。

中國知網負責期刊採編業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也不清楚文章下線的原因,但按照撤稿流程,需要期刊社出具撤稿函。數據庫是與期刊社合作,論文作者個人沒有資格撤稿。

萬方數據庫資源合作中心工作人員趙書傑則稱,撤下文章“原則上要編輯部同意”,但梁瑩這次的情況是作者要求的,“有特殊原因”卻“不便透露”,但確實是符合撤稿流程的。

上述期刊負責人則告訴記者,他們從來沒有向數據庫出具過撤稿函。主動下撤文章一般是發現文章在重複率檢測中不合格,或存在數據造假、一稿多投等問題。數據庫不可以未經編輯部允許就撤稿。

兩家數據庫方面均表示,會對新收入的論文進行重複率檢測,以鑑定是否存在抄襲等問題,但很早以前的文章都是直接收入。

前述期刊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年的論文查重技術還不普及,審稿專家無法保證閱盡相關學科、相關專業方向上的所有刊發論文,出現學術不端的情況難以避免。

中青報還報道,有南大學子反映梁瑩教學態度極不端正,常常早退、上課念課件、吃零食、玩手機、缺課、讓學生幫做私活等情況。

梁瑩:“我這條路有多難你知道嗎?”

10月23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梁瑩承認自己的一些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她表示,上述情況只在自己學術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現。當時她剛讀研究生,學術剛入門,不懂規範,所以存在這樣的情況。

關於一稿多投,梁瑩解釋說,當時期刊即使不接收論文也不會給回覆,所以等一段時間還沒有下文,她會將論文修改後另外投稿。

梁瑩說,強調學術規範是2005年開始的,“你這樣查,全中國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導都有問題。”“如果你這樣追究下去,所有中國的學者,那麼多,人人都有問題了。”

她說,沒有人會追究早年的事情,不希望早年的錯誤影響自己的前途。自己從最開始什麼都不懂到現在能在頂級英文刊物發表論文,“我這條路有多難你知道嗎?”

“如果現在的英文論文有問題,我認。”

她還告訴記者,自己撤稿的一個原因是,很多學生告訴她,她以前的中文論文水平比較低。她通過聯繫數據庫公司的法務部門撤了稿,理由是這些數據庫刊載她的論文沒有經過作者允許,也未支付報酬。

南京大學:成立調查組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成伯清對澎湃新聞證實,已經對梁瑩事件開始調查核實,“會徹查”。

24日下午16點44分,@南京大學發佈了“關於梁某涉嫌學術不端等師德問題的說明 ”。

404×120!南京大学女教授百余篇论文被删

百餘篇論文能“404”

但學術不端不能沒個說法

梁瑩先發論文後又刪稿,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如果在任何一個環節,有任何一個機構、部門能更嚴謹審慎地對待,或許都不至於釀成今日的局面。

有必要重申,一所大學出現個別學術不端或有此嫌疑的老師、教授,都不是不可見光的“家醜”。明智的做法是及時表態、紮實調查、坦誠公佈真相。

實事求是地回應公眾關切,不會毀了一所大學的聲譽,沉默、拖延、含糊其辭卻會。(澎湃特約評論員 默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