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商埠」——梧州騎樓城,近現代百年商貿繁華的歷史見證


騎樓城位於廣西梧州河東老城區,現存騎樓街道22條,總長7公里,最長街道達2530米,騎樓建築560幢,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國內罕見。騎樓城是梧州近現代百年商貿繁華的歷史見證。

騎樓建築主要分佈在梧州大東上路、大東下路、沙街、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五坊路、九坊路、南環路、大中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環路、民主路、建設路、中山路等街道上。

梧州,坐落於潯、桂、西三江水口交匯處,是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古代珠江流域和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近、現代百年"兩廣商埠"、"水上門戶"。公元1897年,梧州被闢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成為珠江流域的著名商埠,開始興建騎樓建築,昔日的騎樓城商家雲集,最鼎盛時共有大小商號1500多家,造就了上萬富豪!


騎樓城是梧州商貿文化的形象窗口,展現"百年商埠"的獨特文化神韻與魅力!在騎樓博物城,隨處可見牆面上蘊涵中國傳統文化的灰雕藝術。

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二月四日,清政府與英國在北京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附款》,梧州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後,逐漸發展成為珠江流域著名的商埠,騎樓建築開始在梧州興起。

1924年底,梧州發生特大火災。當局決定"拆城築路,挖山填塘",將梧州的千年古城牆和城門全部拆除,擴大城區面積,用城磚築地下水渠、鋪砌街道馬路,梧州的河東區逐漸成為騎樓城。

騎樓建築是結合南方潮溼多雨及多洪易澇的氣候特點而設計建造,一般為三四層樓房,地層商鋪門面向內縮入2至3米讓出來作為人行走廊,亦叫"騎樓底人行道",這樣既可以替行人遮陽擋雨,又可以為商鋪營造舒適環境,也顯示出商家誠信待客的經商之道。

樓房二層一般設有水門,是為備洪水浸街時樓上方便居民出入用的,可以在水門放下一把竹梯,居民從竹梯上下搭艇,也可以在水門放下竹籃向沿街巡遊的售貨小艇購買米、油、蔬菜、火油、電池等生活必需品。臨街磚柱上鑲嵌鐵環高低各一隻,亦為備栓泊船艇繫纜繩用的,這些都是因為梧州地處三江水口,幾乎年年有幾次洪水淹街的特殊需要。


騎樓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柱間距一般為3米到5米左右。頂飾、陽臺、柱頭等形式各異,或莊重大方、或精巧別緻,或典雅高貴。浮雕、羅馬柱、園拱形窗,融合了中國傳統風格和歐洲古典建築風格。

從梧州騎樓的外觀上,可以看到當時許多有代表性的中國建築語言,如花窗、磚雕、牌坊等,都十分精緻,其功能和藝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走進騎樓城,如同走進了騎樓博物城。在這裡,體現水都風韻的清水牆,西式風格的鐵欄觀景陽臺;西化痕跡較濃的羅馬柱、圓拱形窗;梧州特有的水門和拴船鐵環等建築構件被突出表現於立面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