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農民建房了?別信,只有以下情況禁止建房!

在今年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後,農村房屋因為政策的開放,呈現升值的趨勢。再加上農村的生活水平與以前大相徑庭,大家手頭也都寬裕了起來,在農村建房的人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檔。

不許農民建房了?別信,只有以下情況禁止建房!

但最近流傳著一個說法,從2019開始,國家將不再允許農村農民建房!農民好不容易手上有錢了,政策又變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別信!只有四種情況禁止建房

只有以下這四種情況是被禁止建房的,大家瞭解就好,免得自己觸犯了規定,到頭來,有錢不能建房,這不就吃虧了嗎?

1.在生態資源保護區建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對環境保護的力度可想而知。農村的原生態資源保護更是重中之重,故而將生態資源區規劃在保護區內!禁止村民在該區域進行建房行為!如果存在這樣的行為,將被取消建房資格!

2.在水資源保護區建房

同樣,水資源也是國家的重點保護對象!農村飲用水不像城市飲用水那樣水質超標,目前還未受到汙染,純天然的山泉水在農村並不難找,為繼續保護水源免受汙染,國家嚴禁在水源地建房。

3.出售宅基地

宅基地是村集體免費分給村民使用的土地,算是農村人的一項福利。有的農村人因為進城居住,或是其他原因,選擇將自家宅基地出售給同村集體其他成員,或是有償退出宅基地拿到補償款,這樣自己就沒有宅基地了,按規定也不能再次申請宅基地。所以,自然就不能在農村建房子了。

4.沒有獲得建房許可,私自建房

這一點要尤其注意,因為絕大多數的農民會選擇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或者重新翻新一下,但是,在蓋房前,也須有鄉鎮一級的政府進行規劃和審核,通過後才能蓋。一旦被發現沒有拿到許可,就私自新建翻蓋,不但會被取消資格,房子都有可能被拆掉!

農民建房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規劃先行的原則:農民建房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

2、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嚴格控制農村居民用地總量和增量;原有宅基地經批准異地再建新房的,原宅基地收回。充分利用現有宅基地、荒山荒坡集中建房。

3、一戶一宅的原則:一戶農民只能在本行政村申請一處符合面積標準的宅基地,禁止“一戶多宅”。佔用耕地的每戶不得超過120平方米,佔用原宅基地或空閒地的每戶不得超過180平方米。每戶建築佔地面積不超過總佔地面積的70%。

4、先批後用原則:農村村民新建、改建、擴建的宅基地,必須做到先批後用,持證動工,未經批准不得動工建設。

在哪些條件下可以申請審批建房?

1、沒有住房的農戶;

2、原有住房破舊需要改造或拆除建新;

3、達到法定婚齡的農民分戶後,沒有住房;

4、原有住房破舊需另選址新建住房,本人同意將原宅基地退還集體的;

5、其它符合建房條件的。

農民建房的審批程序?

1、符合條件的村民提出用地申請。

2、村民小組、村委會通過(簽署意見、村委蓋章)。

3、國土規劃所派員現場選址勘察(簽署意見並蓋章)。

4、鎮分管土管領導審核(簽署意見並蓋章)。

5、申請人提交相關申請材料。

6、國土規劃所會同相關部門、人員放線定界。

7、複核驗收、發放土地證。

總有人居心不良,散佈一些讓農民人心惶惶的假消息。跟政策走,按程序來,想建房的朋友,踏踏實實的打造自己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