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陽金家河楊曰恭初考

略陽金家河楊曰恭初考

在略陽縣金家河鎮寒峰村一帶,因為發現了身跨明清兩朝,父子俱為清順治朝四品大員的程紹孔墓所和明朝陝西第一狀元康海後裔而引起了社會高度反響。但是在金家河文史調研中,有一個功不可沒的神秘人士當時卻沒有解析出來。在一段時間裡,這個“神秘人士”甚至成為了文史學者的心病,而其考證幾成懸案。

這個功不可沒的人就是楊曰恭。楊曰恭很了不起,他不僅在身為生員時期就率先給先賢程紹孔立了第一塊墓所碑,而且,後來成為清嘉慶年間貢生時還親筆為康海狀元之後康維新撰寫了碑文。由保存至今的兩塊珍貴石碑來看,楊曰恭和歷經明崇禎和清順治朝的程紹孔父子、自陝西武功縣遷移來略陽金家河的康海狀元后裔都有直接聯繫。楊曰恭最先為程紹孔墓所立了一塊紀念性質的石碑,碑文上指明清朝順治年間任“山西按察司僉事”程紹孔埋葬於此。可惜因為石碑破損,碑記年號丟失。究楊曰恭為程紹孔立墓所碑之由,應為崇尚先賢,不忍其墓所破敗無人認識故。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由楊曰恭先生為狀元后裔康維新寫的碑文裡所顯露信息來看,楊曰恭已經是(嘉慶朝)歲進士,略陽儒學訓導身份了。

可是,楊曰恭是哪裡人,事蹟如何,生平何考等問題卻一直因為證據的缺失,無法進一步確證。而楊曰恭的歷史資料不能進一步確證,就會不能對金家河一帶程紹孔、康海狀元后裔等的重大文史發現提供旁證,也許還會導致當地文史考證出現斷層。

然而,有心人天不負。就在發現金家河程紹孔墓所、康海狀元后裔近一年之際,一個令人驚喜的線索出現了。據跑馬山核桃產業園業主馮翠萍女士提供的線索,略陽縣金家河流域跑馬山上的一個清代墓群,其碑文裡隱約有“楊曰明”等字。這會不會和我們一直苦苦尋找楊曰恭有聯繫?如是,將破解一段歷史迷案。接到信息次日,筆者便驅車上了跑馬嶺,和馮翠萍來到跑馬嶺山上一個叫“楊家墳”的地方。

略陽金家河楊曰恭初考

楊家墳位於跑馬山頂端一處凹地,四周群山環抱,墓群居中,是典型的“風水寶地”。墓群現存古墓五座,其中四座都有墓碑,一處墓碑遺失。很可惜,從現場痕跡看來,一所古墓已被盜掘,墓室粘土和腐朽棺木散落四周。不過現場遺留的四塊墓碑比較完整,其上文字清晰可辨,這不能不說盜墓賊還是手下留了情。

根據現場繪圖編號,跑馬山楊家墳墓群有墓碑的五座古墓依次為:

1號墓 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上浣之吉(1728年),清戶部一本俸 八品司農 楊延芳 安人高氏之墓。子楊泌、楊沼(生員)、楊澤、;孫貢生楊吉士(名 楊曰明)、楊魁士(處士)、楊曰恭(廩生)、楊枝茂(生員)、楊曰旦(生員);曾孫楊方昌(生員)、楊方花(生員)、楊方蔚(生員)以及楊方森、楊方盛、楊方甲、楊方發、楊方煥、楊方苞等(玄孫略)。

2號墓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季春之吉(公元1783年),生員楊沼孺人高氏合墓。碑文由“愚內侄高元楨”(此處高元楨屬略陽明水壩望族高氏家族,能賢非常) 題;孝侄 廩生 楊曰恭、孫 生員 楊春輝、楊中繩、楊中矩;子貢生 楊曰明(又名楊吉士)、生員楊曰旦(又名楊義士)、生員楊枝茂(又名楊碩士);孫為楊方森、楊方發、生員楊開泰(楊方蔚)、楊方甲、楊方苞。

3號墓 乾隆四十九年歲次甲辰季春之吉(公元1784年),貢生楊曰明 字 敬天 諱 釋怒 並安人龐氏合墓。碑文為“老身本名吉士,學名曰明。臨貢歲試院,改視遠考。貢後任以曰明為的。**(兩字不可辨)部給照矣。此尚未不祿,仍自*筆耳。”子,楊發(此處疑為楊方發),侄楊方森、生員楊開泰(楊方蔚)、楊方甲、楊方苞。

4號墓 嘉慶二十四年歲次己卯 楊方甲字兆花並孺人趙氏之墓(碑文略)

5號墓 墓碑遺失,無考。

此次雖然在跑馬嶺楊家墳墓群中沒有找到楊曰恭的墓碑,但根據現場發現的記有楊曰恭名字的墓碑,再結合金家河鎮寒峰村一帶發現的由楊曰恭老先生親自題撰的碑文,基本可以勾勒出先賢楊曰恭基本情況:

楊曰恭乃清朝略陽縣金家河流域一帶人氏,其祖父楊廷芳乃清雍正朝戶部八品司農,享戶部一等本俸(工資),其父為楊泌或者楊澤,其有子三人乃生員楊春輝,楊中繩、楊中矩。其堂兄(弟)貢生楊曰明、生員楊枝茂、處士楊魁士;生員楊曰旦(又名楊義士)、生員楊枝茂(又名楊碩士);侄孫為楊方森、楊方發、生員楊開泰(楊方蔚)、楊方甲、楊方苞等。 可謂書香門第,晉紳世家。

而根據與楊曰恭有關的四塊石碑碑文(跑馬嶺楊家墳兩塊楊廷芳、楊沼墓;金家河寒峰村程紹孔墓所碑、狀元康海後裔康維新碑)年號落款和略陽縣誌記載推斷,楊曰恭自清雍正六年(1728年)至清嘉慶六年(1801年)一直活動在略陽縣金家河和橫現河一帶,時間跨度達73年。

公元1728年即清雍正六年,楊曰恭時為廩生。廩生者,廩膳生員,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是秀才中最高一等。明府、州、縣學生員最初每月都給廩膳,補助生活。名額有定數,明初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每人月給廩米六鬥。清沿其制,經歲、科兩試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廩名義。名額因州、縣大小而異,每年發廩餼銀四兩。廩生須為應考的童生具結保證無身家不清及冒名頂替等弊。

公元1783年即清乾隆四十八年,楊曰恭時為廩生,攜三子(春輝,中繩,中矩)為其叔父楊沼(貢生 楊曰明之父)勒石以記。

公元1801年即嘉慶六年,楊曰恭先生於金家河寒峰村為狀元康海之後康維新書寫碑文。是時,楊曰恭為歲進士,吏部候銓,儒學訓導。

而於金家河寒峰村發現的程紹孔所立墓所碑上落款“生員楊曰恭”來看,其勒石時間至少應該在公元1798年即嘉慶三年之前,因為略陽縣誌記載,楊曰恭於嘉慶三年(公元1798)為貢生(歲貢)。這也就是說,金家河寒峰村第一塊程紹孔墓所碑(因為後來還有寒峰村劉宋家族再次為程紹孔樹立墓所碑)所立時間應在公元1728年至公元1798年的整70年間,這個時間只會小,不會大。這雖然沒有確定楊曰恭先生究竟是哪一年為程紹孔立的墓所碑,但大致確定了年限範圍,這也算是不小的收穫。

略陽金家河楊曰恭初考

綜上來看,楊曰恭先生乃是當年金家河一帶名門望族,學識淵博(見其為康氏維新撰碑文),且長壽,其壽考最小都不低於80歲(碑文為證,其廩生至歲進士之間就有73年,加上其少年讀書時間,故估計最小80歲,如不然,難道楊曰恭下來就是廩生嗎?)。楊曰恭先生可謂一方鄉賢,頗領風氣之先,第一個為本地賢達程紹孔立墓所碑,緬懷先賢,倡導風華,真不愧為我儒家典範。其家學淵源,英才滿門,自其祖父八品司農楊廷芳以下,記出貢生2人(楊曰恭,楊曰明),生員6人(楊沼、楊春輝、楊枝茂、楊曰旦、楊開泰等),以上數據僅根據楊家墳現有文物資料整理。

又據跑馬嶺村老戶金文成(男,75歲)、金文福(男,72歲)反映,楊家墳墓群應該是跑馬嶺村楊孝成家族所有,農業社時期,楊孝成因為家貧還把楊家墳墓園裡的柏樹砍伐賣出。

楊曰恭先生關聯了金家河流域的兩大歷史信息,而要充分考證這兩大歷史信息,一定離不開調查研究當時的歷史見證人楊曰恭先生生平,唯有把楊曰恭其人調查清楚,才能更有力地佐證金家河狀元康海後裔和程紹孔的歷史事實,才能儘可能地還原歷史原貌,為今人研究提供一個詳實的,無懈可擊的論斷,為當今地方政府文化資源開發提供最優質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