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掙錢的插座:每月淨賺1個億,還要上市了!

說起國內的品牌,手機有華為、小米等,涼茶有王老吉、加多寶,奶茶有香飄飄、優樂美等,但說到插座這東西,多數人想到的就只有公牛了,因為在國內的插座行業中,只有兩個品牌,一個叫公牛插座,一個叫非公牛插座。然而,你不知道的是,這頭“公牛”卻是史上最掙錢的插座。

史上最掙錢的插座:每月淨賺1個億,還要上市了!

每月淨賺1個億

近日,公牛插座IPO招股書申報稿被披露,先來簡單看看招股書中的一些關鍵數據:

2015到2017年,公牛集團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4.5億元、53.6億元、72.4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公牛的營業收入為20.4億元,平均每月收入6.8億元。

利潤方面表現也很搶眼。2017年淨利潤為12.9億元,儘管跟2016年的14.1億相比有所下滑,但平均每月淨利潤仍舊超過1億元。

賣插座,一個月淨賺一億元,感受一下。

偶然進入這個行業

公牛集團創始人阮立平阮立平進入插座這個不起眼的行業,最初也是很偶然的機緣。

史上最掙錢的插座:每月淨賺1個億,還要上市了!

上世紀 80 年代末,慈溪涌現了幾百家插座家庭作坊,形成全國有名的插座生產基地。阮立平家鄉的很多親戚朋友都跨入了這一行,他們沒有錢投資生產,就拿著別家作坊生產的插座樣品到全國各地去推銷。當時慈溪交通不便,要到其他地方,杭州是必經之地,所以阮立平的職工宿舍成了接待弟弟等親友的 " 中轉站 ",他自己也幫忙推銷。

在做推銷的過程中,他發現這些插座質量太差了,十個有三四個是壞的,做技術的阮立平幫客戶修插座,慢慢發現這插座構造也很簡單。

幾年後,阮立平決定下海經商,於是就回到了老家慈溪開始了創業。

最早只有阮立平的爸媽、弟弟外加幾個親戚朋友願意借錢,阮立平只貸到2萬元款,而當時塑料原料的價格是1.8萬元一噸。所以,他和弟弟只得合夥批發別人的零配件來做,對零配件質量把關。

阮立平親自設計出第一款產品並投入生產," 公牛 " 的品牌從此誕生," 那時喜歡打籃球,1995年那會兒芝加哥公牛隊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所以公牛的名字就這麼來的。"

與小米的“博弈”

隨著公牛的體量越來越大,插座行業吸引著各方資本紛紛入場,其中最大的敵人就屬小米。

2014,小米推出帶有USB功能的插線板,定價為49元;因為滿足了年輕人的需求,小米插線板迅速在網上走紅。據查2015年米粉節發售當天,小米插線板就賣了24.7萬個,按約等於50的價格算銷售額的話一天就獲得了1235萬元。

小米的入場,讓阮立平意識到了危機;隨即,公牛也推出同樣帶有USB插口的智能插座,並定價48元,比小米便宜一元。要知道,“便宜”是向來都是小米的王牌,將公牛拖入價格戰,是小米最願意看到的。

公牛的董事長阮立平在2016年時說:“它(小米)把這一類產品帶熱了,銷量很不錯,但它的客戶群是年輕人,我們夠不著。”

之後,公牛火速進行了一系列的“轉型”,將目光從插線板上移到了USB數碼類產品上面,先後推出了數碼速充配件等產品,包括蘋果數據線等年輕人的“剛需”。同時注重互聯網渠道,努力促進電商銷售。

這對兄弟身家有望超400億!

史上最掙錢的插座:每月淨賺1個億,還要上市了!

雖然公牛早已成為插座行業的老大,但其仍是典型的家族企業,創始人阮立平、阮學平兄弟的持股比例約為95%。儘管如此,其仍受到資本的青睞。

早在2017年12月,高瓴就以8億元入股公牛集團。而本次其IPO擬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擬募資48.86億元。以此計算,阮氏兄弟的身價為422億元,按照高瓴資本入股的估值,兄弟二人身價也有343億元,是妥妥能登上“中國富豪榜”的人物了。

幾十元的小生意,幾十億的大產業

公牛電器可以算得上是一家老牌企業,成立於1995年,是國內領先的高檔開關插座、轉換器的專業供應商;而說起公牛插座,買過的人都知道,很“貴”,最便宜的一個插座都要30多元,而貴的更是要上百元;而那些非公牛的插座,十幾元即可到手。

史上最掙錢的插座:每月淨賺1個億,還要上市了!

然而,明明賣的這麼“貴”,但公牛卻依舊擁有強大的市場份額。早在2001年,公牛插座被認定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至今依然佔據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

看似幾十元的小生意,公牛電器卻搞出幾十億的大產業。根據招股書顯示,公牛集團2018年第一季度營收20.5億元,淨利潤3.2億元。2017年,公牛集團營收72.4億元,淨利潤12.9億元。

小小的插座,被這兩兄弟做成了大生意,其身家還可能超過300億元,這也許就是傳說中的“雖然是小生意,但我們賺得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