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清的“三让”

开国中将徐立清的一生,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官,不考虑个人的地位和待遇,以“让级”“让衔”“让位”,在全军传为佳话。

让级。1950年9月,中央军委成立了总干部管理部,罗荣桓任部长,徐立清任副部长。1951年2月10日,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指示》,徐立清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评级工作涉及每位干部的切身利益,不少人找到徐立清希望高定级别。为推动工作的进行,徐立清把自己应该评的正兵团级主动降为副兵团级。彭德怀不同意徐立清定副兵团级,并约徐立清面谈。徐立清说:“我身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副兵团也不影响我的工作,反而我会更好地做大家的工作。”彭德怀说:“要求高级别的应该批评,要求低级别的也不应该。两者都不符合评级规定的条件,我看就按照条件办,这样更有说服力。”最后,在定级的报告书上,彭德怀将徐立清的副兵团级改为正兵团级。

让衔。1955年我军实行首次评定军衔工作。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条件,正兵团级现役军队高级干部一般都要授予上将军衔。徐立清是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条件的。但他认为还是要个中将为好,这样对个人对工作都有利。罗荣桓知道后,亲自找徐立清谈话,表示不同意随便更改。徐立清表示:“我是总干部部的副部长嘛,是负责授衔工作的,与别人不一样,他们也会给予理解的。”彭德怀三次找徐立清谈话,但徐立清坚决表示不要上将军衔。周恩来知道后,亲自找徐立清谈话,做工作。但徐立清却说:“授衔工作中有些人争官争位,不考虑大局,两眼只盯着干部部门,我授低了,有利于做他们的工作,这完全是为工作考虑的。”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周恩来最后同意了徐立清的要求。在一次全军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称赞徐立清是我党我军的“好同志,好干部”。

让位。由于过度劳累,在授衔工作完成后,徐立清心脏病复发,不得不住院治疗。一天,徐立清对去医院看望他的赖传珠说:“我的身体状况很差,短时间内上不了班,建议总干部部物色一个年轻的同志接替我的工作。”徐立清让赖传珠把他的意思转告给罗荣桓,争取得到他的支持。几天后,罗荣桓也专程到医院看望他,徐立清再次提出找人接替工作的想法。罗荣桓对他说:“现在安心养病更重要,工作上不要过多考虑。”1956年1月,徐立清在医院给中央军委写信,请求免去他总干部部副部长职务,以便及时任命新人。中央军委对徐立清的建议非常重视。在一次会议上,军委首长认为徐立清还很年轻,应抓紧时间治病,等病好了,可继续工作,没有批准他的请求。当他病情稍有好转时,又直接给彭德怀、罗荣桓写信,再次请求让位。他提出:“鉴于我的病情,请求提前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或者到省军区任个副职,做点力所能及的兵役或群众工作,这样比较适合我。”彭德怀没有同意,和罗荣桓商量后,要徐立清以养病为主,少考虑工作,是退是留,由组织上安排确定。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摘编自《党史博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