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黨丨如何打破社交的「中式怪圈」?

現在同學們開學應該有段時間了,和新同學相處的怎麼樣了呢?

對於留學黨們來說,當然希望通過求學異國,積極適應當地環境。

從而成功融入異國生活,最大化地實現留學價值。

留學黨丨如何打破社交的“中式怪圈”?

這幾天好多小夥伴們都問小編,留學在外要如何在充分了解他國文化的同時又不失掉自己的文化特色?怎樣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個人社交圈呢?

留學黨丨如何打破社交的“中式怪圈”?

看到本期推送的童鞋們有福了!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以下幾點留學生活法則!

想要打破社交的“中式怪圈”?

一起往下看看吧~

首先學習海外的語言和文化

去國外學習最重要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夠學習不一樣的語言和文化。理論認為最快速學習一門語言的方法就是儘量在該語言環境中更多的使用這種語言。當留學生被迫在不一樣的語言環境中使用新語言時,更加流利使用新語言的能力也很有可能增加了。

留學黨丨如何打破社交的“中式怪圈”?

再者,學生能夠體驗到新的文化,對自己所處的世界能夠從另一方面得到新的認識,學會認同新文化的美食、語言、社會風俗和經濟環境。這些都是一直接受本國文化教育的學生所不能體驗到的。

課堂是學習地道表達的最佳陣地

留學黨丨如何打破社交的“中式怪圈”?

對於留學生來說,語言是與外國人進行對話的工具,只要意思表達到位,別人都能聽懂,但語言背後所蘊藏的文化背景需要花時間琢磨。

課堂是最佳的學習陣地,教授的發言,每一個詞的用法和表達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

增加社會交流能力,邁出交流步

在新的環境裡,交流成為了一種障礙,因此學生被迫更加成熟,學會如何去融入新的集體,這些很難在原來熟悉的環境中學習到。在新的、陌生的環境裡,學生必須學會用更長的時間去與人溝通,以便滿足自己最基本的需求。這使學生更加融入社會--這是當今社會及其需要年輕人具備的素質。

留學黨丨如何打破社交的“中式怪圈”?

當生活漸入正軌時,每個人就應該嘗試著走出固有的圈子,多交外國朋友。通過與外國朋友的見面聊天、一起遊玩等,增加對這個國家的瞭解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不少中國留學生髮現,大多中國學生不願意參與太多非華人組織活動的主要原因是覺得與西方同學考慮問題的方式不太一樣。

留學黨丨如何打破社交的“中式怪圈”?

但是這個想法是不對的。迅速融入留學新環境的辦法,可以嘗試通過朋友之間互相介紹或參加學校社團活動等方法來認識外國朋友。社團的建立大多數是基於學生的興趣愛好。參與社團活動讓有相同興趣的人在輕鬆的環境下交流,不受語言和國別限制。對於大一新生來說,參加感興趣的社團是鍛鍊留學社交能力的步。

留學黨丨如何打破社交的“中式怪圈”?

與外國朋友見面之前就想好要說的話題,然後自己對著自己講一遍。有了準備後,見面時就不會因為擔心說得不對而不敢開口。走出固有的圈子,邁出與外國朋友交流的步,在文化碰撞過程中,既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能力,也融入了所在國的文化。

志願者工作和兼職

國外的義工組織比較發達,義工活動也豐富多彩。兩週或一個月的義工活動,會讓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在同一環境中更加親近,不會因文化背景和語言的不同陷入“沒話聊和不知道怎麼聊的”社交困境。

留學黨丨如何打破社交的“中式怪圈”?

尋找兼職工作是學習口語、鍛鍊與當地人溝通交流能力的好方法。不過校外兼職遇到的人員相對複雜,而校內打工環境較為簡單,容易交到朋友。

運動拉近彼此距離

中國學生之所以容易過分依賴“中國式圈子”的生活,是因為對於自己的英語水平缺乏自信,而且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文化及接受的觀念教育與英國學生不甚相同,以致於缺乏共同話題。

留學黨丨如何打破社交的“中式怪圈”?

這時候不妨多參加一些社群運動比賽活動等等,在運動中接觸應該放寬心態,多嘗試接觸不同國籍的朋友,這樣在有限的留學過程中所收穫的寶貴體驗會比想象中更多。

一次共同的訓練、一句及時的鼓勵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大部分人都有運動健身的習慣,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何樂而不為?

留學黨丨如何打破社交的“中式怪圈”?

出國留學是挑戰,也是一段很刺激的經歷,而且往往伴隨著各種困難。

然而正是這些挑戰和困難能夠幫助人成長,變得成熟。

小編衷心希望你所以留學生們都能夠在學術能力上、個人能力上、社會能力上得到長遠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