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天天快報部分人員轉崗 騰訊又一戰略級產品失敗?

倒在今日頭條“槍口”下?

曾用名“快豹”,後被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親自拍板改名的“天天快報”,終於停了下來。

據知情人士對時間財經透露,天天快報部分員工已經調整回騰訊新聞,或調崗至騰訊其他部門,所剩的團隊由騰訊網絡事業群(OMG)副總裁陳菊紅負責。

“已經到了瓶頸期,再怎麼追趕也追趕不上今日頭條了,現在放棄是順水推舟的事。維持現狀,不往上衝了,也不能低了。”上述知情人士對時間財經說。

在“個性化閱讀”領域,擔任阻擊今日頭條使命的天天快報,曾經得到騰訊高層的重視,獲得了大量資源傾斜。無論是微信公眾號、企鵝媒體平臺,還是騰訊合作的種種媒體,產出的內容都被漫灌到天天快報中,馬化騰更為這款產品敲定了第一版應用的開屏字體。

2015年的天天快報是勢在必得的戰略產品,隨後逐漸中落,直至今天成了騰訊戰略放棄的產品。它究竟經歷了什麼?又何以至此呢?

遊戲公司騰訊做內容的方式,反而和傳統媒體接近。由編輯主導、篩選信源,千人一面的分發。直到2015年,看到字節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坐擁龐大的用戶和月活逼近,騰訊才突然覺醒,將旗下一款原本主打輕閱讀、吐槽的應用“快豹”包裝後,匆匆推上與今日頭條正面較量的戰場。而那時的今日頭條已經有累計激活用戶2.4億人,日活躍用戶超過2000萬,入駐平臺的內容生產者也超過2萬個。

“發力比較晚。”時任天天快報負責人的王永治曾對媒體表示。但騰訊對今日頭條的警惕也是真的,它持續將一些資源向天天快報傾斜。天天快報獲得了應用寶的持續推薦,後者是騰訊旗下穩居行業第一的安卓應用市場。或是點擊騰訊產品內資訊外鏈,在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都安裝的情況下,會優先跳轉至天天快報,給天天快報帶去用戶。

與今日頭條相同,天天快報也採用算法推薦模式,據此前媒體報道,算法團隊的人數超過百人。

看上去效果不錯。2016年,獵豹全球智庫發佈的2016年第一季度新聞資訊類應用排行榜中,天天快報首次上榜,排名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和一點資訊之後。隨後超越一點資訊。成為繼今日頭條、騰訊新聞,之後排名第三的新聞資訊客戶端。

值得注意的是,僅半年時間,今日頭條的活躍滲透率就已經超越騰訊新聞,佔據了中國市場新聞類App的首位(據獵豹全球智庫2016年9月數據),憑藉的是其算法的精準推送能力以及先發優勢。

2017年,騰訊OMG架構調整。將快報產品提到更高的戰略級別,快報產品部更名為興趣閱讀產品部,負責天天快報這一產品。這期間,天天快報曾在覆蓋率與月活數據上不斷上升。在新聞應用領域,形成了兩超兩強的局面,而其中,騰訊繫有兩席。但今日頭條勢頭更迅猛,在日活用戶數上,從7000萬上升至1億,超過騰訊新聞。

騰訊新聞如今的地位也受到了今日頭條衝擊。雖然天天快報有著在個性化閱讀阻擊今日頭條的使命,但可以想見,點擊騰訊產品內資訊外鏈,在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都安裝的情況下,已經未必跳轉至天天快報了。

在獲客渠道上,隨著手機廠商在自家手機應用商店上的強勢發力,互聯網公司的應用商店的分發能力走弱。資訊的分發方面,微信的小程序開始顯示了渠道分發的優勢。但經檢索發現,今日頭條、騰訊新聞,均有各自的微信小程序,天天快報卻沒有。其式微的趨勢在此也可見一斑。

同時,隨著OMG架構調整,內容分發與技術分別成立單獨的部門,在個性化算法推薦上,天天快報在騰訊旗下諸多閱讀產品中也不那麼獨特了。

此外,外部因素也令天天快報雪上加霜。今年4月,國內部分應用商店下架了今日頭條、鳳凰新聞、網易新聞和天天快報,四款新聞資訊類應用。這是近幾個月來,有關部門對互聯網資訊產品最嚴厲的處罰。天天快報處罰較輕為3天,但仍會衝擊用戶新增下載量

上述種種不利條件的持續影響,令天天快報由盛轉衰。今年6月,天天快報則跌落至月活5000萬,是今日頭條的四分之一左右。作為有阻擊對手任務的天天快報,其實命數早定。

因為在騰訊曾經發布的產品中亦早有先例。譬如,騰訊為了阻擊新浪微博的戰略級產品騰訊微博,日活高點曾達到8700萬。因當時微信已經崛起,且的確沒有希望趕超新浪微博,在2014年上半年仍然未逃過被騰訊放棄的命運。

當時騰訊給出外界的理由是,“此輪調整後,微博產品仍正常運營。同時新的戰略方案下,騰訊微博產品運營團隊將與騰訊新聞團隊進行整合,以強化整體社交資訊服務功能”,這也將是天天快報最後的“訃告”。

不過,相反的案例也有。在短視頻領域,騰訊很早就佈局的產品微視,經歷4年發展,沒摸到門徑的產品最終下線。但今年4月,同樣為了阻擊字節跳動的產品——抖音,騰訊決定重啟微視,同樣予以大量用戶流量的傾斜,微信、QQ賬號登錄微視。微信還在拍照功能上為其提供了下載入口。

天天快報的命運最終將會如何呢?是繼續淪落乃至無聲無息,還是被重啟委以重任,這可能要看騰訊未來還會遇到怎樣的對手了。截至目前,天天快報還處於運營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