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很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

Irene_haha


有书君觉得这个题目其实逻辑上有些混乱,友善并不代表一定朋友非常多,喜欢集体行动。对人友善是一个基本的素质,独来独往也许只是别人选择的生活方式。

现实生活中,可能非常多人是这样的状态。对周围的同事、朋友很友好,有什么事也非常愿意帮忙,和他聊天也很愉快,但很少参加聚会,集体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一个人加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运动、一个人看电影,偶尔与知交好友相聚,看似很孤独。

有书君一直觉得,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能脱离群体,但我们也不能放弃独处的时间与空间。

1.独处让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

不可否认,现在整个社会都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个体我们不可避免地加速前进,这是社会规则裹挟的,你没办法抵抗。世界上大部分的工作都要求我们团队协作,我们整天讲求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等等,这无可厚非。

但在我们不多的私人时间里,独处是不错的选择。只有在一个人的情况下,特别是夜晚,我们每个人更加容易去思考一些平时想不到的问题,关于未来、关于过去,关于生命的意义等等,什么都想得到,也许你觉得好像没什么结论,但这样玄之又玄的问题本来就不会有什么具体的结论,我们想要的只是,在纷扰的生活中能够沉下心来,让浮躁的心安定,接下来的路才能走得更稳。

当然,如果你的独处时间都花在玩手机上,那就又是另一种生活了。

2.独来独往并不意味者孤独,也许我们比你想象的有趣。

独来独往只是你看到的表象,很多时候,有书君就非常喜欢一个人呆着,我的朋友常常开玩笑说我超难约,仔细回想,好像还真是这样,但我一直觉得独自相处的快乐并不比聚会少。

有难得闲暇的时候,有书君往往拿来读书和写文章,越读书越觉得时间不够,好看的书那么多,不抓紧时间怎么够。更何况,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就好像体验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或快乐、或悲伤,尽情沉醉在书里,不是也很快乐吗?

当然啦,有时候有书君也会拿出一些时间来学习新的时,例如学习画一幅水彩画,用一下午的时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用五彩斑斓的颜色在白纸上发挥,无论美丑,看着白纸被你手中的颜色一点点填满,成就感不言而喻。

3.相比于无效社交,我宁愿独处。

每个人翻翻自己的通讯录,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能够讲真心话的有几个。现在的社会里,我们在工作上已经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社交上,自己的朋友圈也越来越扩大,但其实真朋友只需要一两个。既然如此,那除了工作的需要,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减少社交,把精力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我们没有必要取悦每一个人,也不可能做到。想明白了这一点,做人会轻松很多。

有时候你看一个人孤独,只不过是你没进到他的圈子。对人友善,是一种基本的修养,至于生活上独来独往,并不意味这他就是一个孤僻的人。

说到底,无论你有多少朋友,在出生和死亡之间的这条路,终归是你一个人走的,别人不能替你做决定,也不会替你承担后果,人生来是独立的,我们要具备集体作战的能力,也要学会独自生存。

其实,工作中很多友善,是代表着大家只是工作上的伙伴,我们在这一方面保持愉快的合作就好,至于个人生活,还是保持距离吧。

当然,有书君说的都是独来独往的正面,这些人往往是主动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的。但也不排除,有些人的确人前友善、大方、乐观,背后却焦虑、颓废、煎熬。大部分人现在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不知不觉间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

有些人看起来很快乐,其实背后很孤单。他可能白天精神奕奕,精力充沛,你和他工作、聊天都很愉快,但一回家,他马上就会变得很丧,很孤独,如果是这样可能就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了。

不管怎样,处理好工作与个人生活,友善对待他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心享受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宁静,也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书快看


我就是那种待人很友善、却总是喜欢且习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之人、我不喜欢扎堆、因为女人堆里是非多、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有知心朋友、可以畅聊的那种、但为什么还会独来独往呢、



原因如下:1:我习惯了跟所有人包括知己保持相应的距离、不想太过亲密扰乱彼此的生活习惯及生活轨迹



、2:即使价值观雷同、消费观也会略有不同、女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都是有的、人总会拿自己没有的跟你有的比、



3:每个人的灵魂生来都是孤独的、我享受其中、不愿被太多打扰、



4:每件事情再没被打扰的前提下我才能真正的思考、感悟当下!例如:当有事情困扰我内心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个人去某一个地方或者爬山、在这个过程中、内心被困扰的事情迎刃而解、若是大家一起、只是去了某一个地方或者锻炼了一下身体而已……



有温度的爱37


独来独往并不代表这些人是孤僻的人。一个友善而独来独往的人,很有可能是一个内向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生理层面,内向和外向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与生俱来,在婴儿时期就会表现出来,并会在一生中保持相对稳定的风格,很难被真正改变。

其中,内向的人对刺激更为敏感。当面对刺激时,内向的人感受到的唤醒更为迅速和强烈,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内向的人会更倾向于独来独往,因为他们更容易被刺激干扰而分心。

以下再为大家分析5个关于内向者的常见误解:

1. 内向 = 害羞/社交焦虑?

内向与害羞/社交焦虑不是一回事。

社交焦虑是指参与社会交往时感到焦虑、紧张,在生理上还可能会有出汗、发抖、口吃等等现象。社交焦虑者之中的很多人,内心是渴求与他人接触的,只是对外部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过分关注和过分担忧,对犯错误的恐惧和尴尬,阻挡了他们与人交往。

与之相比,内向的人并不害怕社交活动,不参与活动其实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敢”,而是“不想”,独处让他们感觉更舒适。

2. 内向的人是自卑的?

并不是,很多内向的人,内心都是坚定而强大的。

图自pexels

3. 内向者不善言辞,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内向者并不是喜爱沉默,也不是讨厌与人打交道。他们只是不喜欢无意义的闲聊。比起一大群人出去high,内向者更适合并擅长于一对一的谈话或和少数几个人的交流,并偏爱有内容和深度的谈话。

另外,很有趣的一个研究表示,以口才谋生的人(比如主持人、相声演员、演说家)中,内向者的比例反而很高。简单说来,内向者的寡言、独处等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而是“不想”。

4. 内向者不如外向者那么快乐?

外向者总被认为是乐观、精力充沛的。内向者可能会因为沉默而被贴上“不合群”、“高冷”的标签;需要在家里独处休息的内向者总是被朋友劝出门“放松一下”;内向的孩子虽然自己并没有什么不适,却可能会被忧心忡忡的父母强行要求“变得活泼些”,等等。而这些经历可能更容易带来困惑和自我否定。

但人格特质其实与快乐无关。内向者并不是不快乐,他们只是喜欢享受另一种类型的快乐,比如沉浸在无人打扰的平静中,读一本书。

5. 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领导者?

事实上,在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中都有内向者的身影,只是旁人可能看不出他们是内向的人。

内向者非常适合做领导,因为选择自主性更强的、有独处机会的工作,可能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在领导者岗位上的内向者是更好的倾听者,往往更能捕捉被他人忽略的细节、更擅长收集信息、激励员工,也善于思考抽象的蓝图,对于决策更慎重。特别是,他们往往能够在管理团队中的外向者时很有自己的一套。

以上。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知我心理学


友善是表示,你和我相处,我不会伤害你。

独来独往则是表示,我不渴求你的理解,同样,我也并不想试着接近你,理解你。

咱们两个在一个安全范围内,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好了。

《甄嬛传》中的端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整部剧中,她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的,带着她的侍女,参加某些在她认为,十分重要的活动。

在宫中,她没有打算和某些人做闺蜜的想法,即便对于她喜欢的皇上,她都保持了克制。

大概是她明白,爱是虚妄,皇上不可能爱她,靠得太近,反而会让人生厌。

而宫中的人,又有几个能真心的呢?她把甄嬛当成了战友,但是都没有当成朋友。

大概是因为,当年她和华妃,其实关系也不错,但是皇上与太后一起设局,彻底将她与其他人的情分剪断。

久而久之,她明白了,若是不想伤害他人,若是不想被伤害,就只能离人群远一点,只有这样,她才可以活得稍微安心,活得稍微有安全感一点。

这其实和大部分独来独往的人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妙。

受尽了家庭、朋友、恋人、婚姻中另一半的伤害,于是只想逃。

被伤害过的人,倘若心存善念,就会变得友善一点,因为他被伤害过,知道如何不去伤害他人,当然,也知道怎么去用一点手段,就伤害他人。

此外,那些想逃的人,就会变得独来独往,因为唯有如此,他们才能让自己活得安全一点。

或许有人很幸运,不用经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纠葛,不过至少应该试着理解一下,不是所有人都是幸运儿。

有些人的遭遇,决定了他们的选择。

当然,也有另外一些友善的独来独往的人,比如《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

这些人选择独来独往,有的是已经是一代大侠,不想再和这个世界纠缠。

有的人选择独来独往,则是想把自己修炼成大侠,他们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必须有所舍弃。

舍弃人世间的关系就是最基本的,你只有不纠缠于世事,专心于自己的事业,才会不断地开拓进取。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皇帝的后宫,不是用来爱的,只是用来繁殖的。

一个人沉溺在世间的人际关系里,久而久之,就会让自己的生活一团乱麻。

只有摆脱人际关系的束缚,才能轻装上阵。

独来独往的人,有的是受够了人类的伤害,有的是受够了人类的喧嚣,有的则是为了追寻内心的脚步。

保持友善,则是一种道德,既然不能脱离人世,那就把芸芸众生视作一个人,他们不好不坏,只需要微笑对待。


林一行


有几个原因。第一,他心高气傲。这种人确实友善,但他心里会觉得你和他不是一个高度的,你达不到他的层次,他没有想和你一起玩的冲动。

第二,他人前人后大不同。他在你面前表现的友善,实际上很讨厌你,根本不想和你有什么深入的来往。

第三,他的兴趣爱好很特别。遇到你会跟你打招呼,但不会找你吹牛,因为你们没有共同话题。

第四,他内心孤僻自卑。这种人由于心理原因,很难和人打成一片。他不是故意疏远你,也没有看不起你,他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与人相处。

我就属于第一第三第四种人。我会觉得有些人的玩的东西比较low,或者他们玩的我不喜欢,我玩的他们也不喜欢。我尊重他的喜好,却很难和他成为好朋友。同时我也有不善交际的一面。


动漫犬夜叉


看上去很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我就是这样的人!

这一点都不矛盾,这是因为独来独往是性格,友善是人品。


我从小到大,别人都比较容易接受我。记得高一时,我和一个女同学聊了一下午天,晚上她就写日记,说我真是值得交往的朋友!(日子是因为她没盖起来,我无意间看到的)。

工作第一年,和我一起进去的同事都蛮喜欢我,他们说我“与世无争”,其实我也不是与世无争,只是不懂,也不喜欢耍心机而已。我对人会比较真诚,而且诚心去欣赏别人的优点,特别是同性的优点,我不怎么会嫉妒别人。

后来,一个同事兼领导在吃夜宵时告诉我,“你给人的印象是:初看比较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但相处久了却很舒服。”

我想,这个拒人于千里之外,就是我独来独往的原因吧。我喜欢独处,因为独处让我轻松,惬意。反而是人多了,各种聚会时,我会很容易累,疲惫。我大概是典型的内向性格。内向不是说不爱说话,甚至不会说话,而是内向的人在人群中时,会消耗体力,独处则可以补充体力。这和外向刚好相反,外向的人在人群中反而精力旺盛。

现在我周边人也对我不错,前几天我生病了,一个女朋友晚上十一点多还给我送汤。我也喜欢他们,但对于她们说每天一起去跑步,我就不想去了,我喜欢一个人跑。

所以,友善和独来独往是不矛盾的,友善是人品不错,能受别人欢迎,独来独往是性格内向


剧评社


友善是指做人的基本法则,具有亲和力和善良。

独来独往则是指人的性格观念与社交理念。

两者当然可以并行不悖都是一个人面对生活与人际的选择即选择了待人友善,也选择了独来独往,这是一种自由。

与人交流,通常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内向型的人,一种是外向型的人

外向者的能量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动全场,这种人的特点就是善于主动出击,从不会被动的等待事物的出现与发生。

而内向者的能量多来源于自身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等,他们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

他们都待人真挚,友好也善良,只不过内向的人常常易害羞、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他们独来独往,不是出于自愿,而是羞于表达,所以朋友很少,只身一人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敢于叩开他们心门的人,带着他们走出自己的世界。

如果你愿意成为这个人,悄悄告诉你,他们需要的是时间,和真心

这样的人,如果认定你是他的朋友,那么他会倾尽他所有的期待,给你一段真挚的友谊,如果为这段友谊添上一个期限,那么他会说:“一万年。”

毕竟在这茫茫宇宙间,为了等待这样的你,他们真的独来独往的,孤独了很久。

当然,并不排除有些友善的人,独来独往是因为放荡不羁爱自由,比如奶爸我。

《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理奶爸


先说说现在的成年人交往在干什么?现在是一个以金钱财富为信仰的年代。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不熟悉的人之间的接触,基本都是戴着面具,交谈只是一些礼节性的相互恭维语言,很少有真实思想和情感的语言,交谈时间也一般不超过3分钟就拜拜。熟悉的人之间的交谈话题也都在哪个城市买了房、开的什么车、孩子有出息等内容,而其中不泛自吹加互捧、攀比中贬损了;熟悉的人之间的交往最多的项目就是喝酒吃饭了,今天我请明天你请,一边喝酒吃菜,一边高谈阔论“三俗”话题,没有宴席也就基本停止了交往。现在的人很注重交往的实用性,就是利用。不经常见面的人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要么找你办事要么要你出份子钱了。有人请吃饭,基本就是要你办事向你借钱了。一些善良老实人往往被这些人骗,比如借钱不还,在你需要帮助总是找不到他。总之,同学、战友或其他朋友之间的交往,大都以酒肉维持长久,大都以攀比和三俗为话题,大都以利用为目的。真正友善的人经历多次这样的交往,在被人欺骗、被人贬损,自尊心受损,或者是一个图清静厌庸俗者也,会认为这样的交往无聊无意思不值得为之的活动,或者发自内心的厌恶这样的交往了。


庐山夕照


因为有些人已经成熟到明白:

我们没有必要和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成为朋友,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平均分配给每一位朋友没有意义,做的事情没有必要满足所有人的期许。

他们明白邓巴数字,了解心理距离同心圆,懂得对身边的人好,有三五至交好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懂得说不,并且非常明白如何不给别人、更重要的是给自己添麻烦。

所以他的友善,只是一种修养,并不意味着承认你在他心中的地位。他的独来独往,仅仅是与你的圈子没有交集而已,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自己的圈子。

从大环境来讲,这是从熟人社会往陌生人社会转变后非常正常的社交适应行为。收获幸福的目的不变,环境变了,当然我们实现的方式会进行调整,很自然。

叔本华曾经这么总结: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


微榆林


待人友善是做人的基本法则,,独来独往是人的性格观念和社交理念。友善和独来独往并不相悖,是一个人面对人际和生活的选择。

喜欢独来独往的人不一定就是孤僻的人,他们只是选择性的交往或者朋友比较少而已。

独来独往的人,有的是觉得自己能力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有的是不愿意和别人沟通,比较内向。

从心理角度来说,外向型的人喜欢热闹,喜欢待在人群中,享受那份热闹的感觉;而内向型的人,一般喜欢独处或者 和一个人或者和几个人呆在一起。

我个人觉得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真心;真正的朋友不在乎是不是朝夕相处,而在于一种默契;真正的朋友可以相对无语而胜有言,心领而神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