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回顧歷史,隨著年代增加,人均壽命越來越長


科技改變生活:回顧歷史,隨著年代增加,人均壽命越來越長

人到七十古來稀,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詩句,意思就是自古以來七十歲的老人就不多見。從今天的角度看來,這句話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我們身邊有許多七十多歲的老人,這就是古代文化和現在科技之間的衝突。李白的詩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似真似幻亦真亦幻,而杜甫的詩則偏向於寫實,杜甫更注重對當時社會環境的記錄和同情,因此從藝術的角度來說李白的詩是勝過杜甫的,可是若從詩的中心思想出發,杜甫的詩則更加深刻和偉大,處處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懷。

根據杜甫的詩句特點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可以基本認為杜甫的詩句人生七十古來稀,沒有誇張的修辭手法,是寫實的詩句,反應了自古以來,到唐朝,活到七十歲的人很少。有些人從現代角度出發,來質疑這句話,那是因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於科技、醫療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古代和現代人類的平均壽命差別太大了。

科技改變生活:回顧歷史,隨著年代增加,人均壽命越來越長

我國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夏、商時期約18歲,周、秦時期約為20歲,漢代約22歲,唐代約27歲,宋代約30歲,清代約33歲,民國時期約為35歲。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隨著年代的增加,人均壽命也越來越長。社會上曾經一度出現過明朝熱,認為明朝在科技、軍事、政治、對外開放等方面都遠超清朝,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清朝比明朝晚了近三百年,因此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清朝的各個方面都要超過明朝,歷史上文明和科技是不斷髮展的,這是一種大趨勢。

古代人的人均壽命如此低下,有多種原因,一個原因是由於醫療條件和科技的限制,古代的嬰幼兒的死亡率很高,這拉低了平均水平,一個原因就是科技落後、醫療條件很差、生產力落後、食物短缺,整個人群的壽命普遍不高,不僅平民百姓壽命不高,就連皇帝也不例外。

科技改變生活:回顧歷史,隨著年代增加,人均壽命越來越長

在我國曆史上,活過七十歲的皇帝屈指可數,而英年早逝的皇帝卻很多,在歷史上,皇帝普遍不高壽,學者們分別有自己的意見,有的人認為皇帝為一國之主,需要負責的事物太多,身心壓力太大,導致過勞致死,有人認為皇帝后宮佳麗很多,導致身體虛弱,有人認為皇帝是最高統治者,高處不勝寒,時時刻刻擔心受人陷害,整天生活在憂慮和恐懼之中,導致精神壓力過大,出現死亡。

這些因素,都是皇帝短命的部分解釋,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的英年早逝是當時那個時代的常見現象,無論是什麼人都是如此。當時科技落後,每個人都處在歷史的滾滾潮流之中,誰也無能為力,每個皇帝雖然有著無與倫比的絕對權力,可是依舊是歷史的一份子,他們也要遵守歷史的遊戲規則,現在幾乎每一部分智能手機皇帝都用不上,並且電視、汽車、飛機、冰箱、空調、電腦、遊戲機等等他們也都用不上,這就是歷史強大的威力。

科技改變生活:回顧歷史,隨著年代增加,人均壽命越來越長

一個人無論再有權有勢、榮華富貴,他們始終都突破不了歷史的嚴格限制。歷史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體現,不論一個人再厲害,他始終是人,始終只能在歷史的大潮之中隨波逐流。

在古代,影響人類生命的因素很多,古代人的基因和現代人的基因差別很小,因此影響壽命的主要是外在因素,比如糧食短缺、天災人禍、戰亂紛爭、各種疾病,現在醫療條件很好,如今能夠輕鬆治療的疾病放到古代就是不治之症。古代,人如果嚴重感染,在現代很好處理,在當時就危及生命,現在,如果骨折,可以手術,可是在當時則很有可能造成殘廢。現在的天花病毒幾乎已經被消滅,然而在當時可以造成無數人口死亡。面對天花病毒即使是皇家也不例外,在清朝,皇族人員被天花病毒奪去性命的不計其數。康熙皇帝正是因為在天花病毒的災難下,僥倖逃脫,具有了免疫力,才能進一步被順治皇帝選中。

科技改變生活:回顧歷史,隨著年代增加,人均壽命越來越長

一個人的幸福,一個因素看天,另一個因素看人。命運命運,命由天定,運靠人為,大家在世為人,便是天大的幸事,世界上的動物數不勝數,有的在慘烈的自然界弱肉強食物競天擇,有的在流水線上準備被宰殺,然而人卻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人類在自然界是食物鏈的最頂端。在社會中受著法律和道德的保護,被社會關愛,被文明和科技無限贈予,人類積攢幾千的文明成果都集中在你的身邊,你享受著燦爛輝煌的人類文明帶來的如同天堂的享受,此生為人就是大幸!古代人類艱苦,科技水平低下,人均壽命很短,然而現在人類普遍能夠活到七十多歲,衣食無憂,盡享現代文明帶來的天堂般的美好,能夠在現在成為中國人就是天大的幸福。

幸福在哪裡,幸福就在身邊。

科技改變生活:回顧歷史,隨著年代增加,人均壽命越來越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