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後悔,叫現值180萬的房子18年前賣了18萬;還有一種後怕……

有一種後悔,叫現值180萬的房子18年前賣了18萬;還有一種後怕……

如果你以為這篇是講怎麼投資、怎麼規劃,很抱歉並不是,這個我不在行,我今天是想講一種心態

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

有一種後悔,叫現值180萬的房子18年前賣了18萬;還有一種後怕……

孫先生是60年代生人,在某二線城市的一個政府機關單位工作,妻子是某企業財務,女兒在讀大學。步入知天命年齡段的人,事業平穩,生活安定,心態應該也比較坦然。

但這幾年他有點鬱悶,沒別的,眼看著房價越來越高,他越來越為多年前賣掉的一套房子感到後悔。

當年他享受到了單位福利分房的待遇,分到了一套兩房居室,面積不大,卻也算舒適,他們一家人住了幾年。

為了以後居住更方便,他們又買了一套三房的房子,兩房那套該怎麼處理便擺上了日程。夫妻倆有想過留著那套房子,但也只是想了一下便不作考慮。

當年的住房完全不像今天那般緊張,房價更不像現在那樣高企。試想,把多出的一套房子賣掉,拿一筆錢,何樂而不為?於是,房子被賣掉了。

18年前,那套不大的房子賣了18萬,今天,那套老房子價值180萬。數字沒差多少,差了一個零。

所以,他很鬱悶。

有一種後悔,叫現值180萬的房子18年前賣了18萬;還有一種後怕……

有人說,當年的錢才值錢。其實,那要看你買什麼,或許當年很多物價比現在低,不過有些東西可不一定。

當年的高檔手機1萬多,普通手機2、3千,現在的iphoneX也才接近1萬,普通手機1千塊就能買到。

當年的桑塔納20多萬,現在幾萬塊。當年的586電腦5、6千,現在3千塊的普通電腦作為工作和家用已經足夠,而且性能超越過去N倍。

所以,如果不涉及買房,現在10倍於當年的錢可說是一筆較豐厚的能提升後半生生活質量的錢,孫先生的鬱悶是很自然的事。

有一種後悔,叫現值180萬的房子18年前賣了18萬;還有一種後怕……

某親戚的老友老肖,今年六十多了。前一陣子從深圳回到老家,與眾老鄉相聚,大家紛紛羨慕他現在的生活。

他在二十多年前放棄了三千元的月薪,去了深圳。現在看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在當年,沒幾個人能理解。

90年代初,月薪三千,什麼概念?按占人群的比例來說,現在月薪三萬的也比不過,真的是鳳毛麟角。

而且是在一個生活壓力較低的縣城,完全可以悠哉悠哉地過舒服日子,並把一家老小照顧好。

但他選擇了去深圳闖蕩……

有一種後悔,叫現值180萬的房子18年前賣了18萬;還有一種後怕……

起初他只能找到月薪一千的工作,帶著妻子和四個孩子的他,在一個全新的地方打拼,相當不容易。

他一路走過來,吃遍苦頭,嚐遍心酸,後來一切開始步入正軌,並越來越好。

二十多年過去了,他的四個孩子都已出人頭地,在深圳這個一線城市都有著不錯的事業,過著富足的生活。

如果他留在原來的單位,待遇可能只會每況愈下,即使日子過得比一般人要好,但一定無法和在一線城市相提並論。

更重要的是,他把四個孩子帶到了深圳這個日新月異的大都市,他的孩子們看到了更多高精尖的東西,也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從而具備了更全面的綜合素質,這對他們未來事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有一種後悔,叫現值180萬的房子18年前賣了18萬;還有一種後怕……

以上兩個例子有什麼共通之處?其實說的都是選擇的問題,所不同的是,前者讓人後悔,後者讓人後怕,假如20多年前為了所謂的高薪放棄去深圳……

我們一輩子總是在不斷地作選擇,可能選對了一些,但也可能選錯了更多。

我們很容易選擇的一樣東西,叫做安逸。

孫先生的例子,反映的應該不只是眼光的問題,更是因為他選擇了暫時的安逸,從而失去了一個良好的投資工具。

而老肖則為了一家人更好的未來,放棄了當時的安逸,重新開始打拼,最終得到了更為豐厚的回報,時間證明了一切。

有人說,選擇了安逸也只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怎麼活不是活?沒那麼簡單,在達到一定生活水平之前,“怎麼活不是活”就是一種不負責任。

有一種後悔,叫現值180萬的房子18年前賣了18萬;還有一種後怕……

自己一個人放任也只是個人問題,但每個人身上都還有責任,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孩子。

對於父母,我們有義務讓他們安享晚年,對於孩子,我們應該創造更多促進他們成長的條件。

還有人說,我就是窮,作為我的子女,難道嫌棄自己的父母貧窮是對的嗎?

正確的答案是,子女不應該嫌棄父母因出身不好、環境所限導致的貧窮,但假如子女嫌棄父母不求上進、渾渾噩噩,我想沒有哪個父母能反駁。

窮得有理,不僅是懶惰的原因,還存在價值觀和認知能力的問題。

有一種後悔,叫現值180萬的房子18年前賣了18萬;還有一種後怕……

有人問某職場前輩,他想為未來搏一把,應該在什麼時候比較合適?

該前輩回覆他,如果你覺得這輩子必須要努力一次的話,那就在30歲之前努力,否則,30歲以後,你會有很多的債要還。

說得很在理,但即使過了30歲,也不意味著失去了奮鬥的機會,古有姜子牙八十歲為丞相,今有褚時健七十五歲再創業……

不要說他們才能異於常人,就問自己有沒有一份不甘心。

有一種後悔,叫當年選擇了安逸,有一種即將到來的後悔,叫現在繼續選擇安逸。

別在該努力的時候選擇了安逸。

-END-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頭條號“說來話不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