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最近一位18歲女孩的一篇題為《感謝貧窮》的文章火爆全網。

這名來自河北省某貧困縣的女生叫王心儀,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可以說,如果她不是考上了北大,她和她的文章也不會那麼火。

一件事情火了,各種說法就來了。

除了有很多人對女孩表示讚賞、鼓勵,同樣也有不少人批判“感謝貧窮”這種說法。

甚至不乏自媒體大V如咪蒙等,都一股腦地朝“感謝貧窮”開火。

我就想問,“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

大V們的智商真的到了令人捉急的程度了嗎?沒有。

這些大V們是最聰明的,同時他們也是最會捕捉熱點的,至於想怎麼寫,全在於他的筆桿。

他們十分著急地跑出來說,女孩,你錯了,你不應該感謝貧窮!大家也同樣聽好了,貧窮是罪惡的,我們不能感謝貧窮!

很多寫這些文章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動作——偷換概念。

“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他們把“感謝貧窮”說成是“歌頌貧窮”,實際上,兩者有沒有區別呢?有,大大地有!

王心儀的“感謝貧窮”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是一種不甘於貧窮的倔強,是一種決意告別貧窮的自信。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貧窮可能動搖許多信念,卻讓人更加執著地相信知識的力量。”

“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

“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她是在歌頌貧窮嗎?她有說我很喜歡貧窮,很享受貧窮,我以後都要貧窮嗎?

歌頌貧窮是怎麼樣的?想象一下,貌似應該是這樣的:

“貧窮很好,貧窮讓我不用想太多,什麼飯還不是一樣吃?什麼房子還不是一樣住?”

“小孩怎麼養還不是一樣養?不死就成。”

“外面有什麼好?錢有什麼用?我不要錢,就待在村子裡,挺好的。”

“讀那麼多書幹嘛?自討苦吃。我不讀書,逍遙自在。”

……

這才是“歌頌貧窮”!聽完後,你是不是想直接打120電話叫精神科的人過來看看?

“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近年來,把一些勵志句子說成“毒雞湯”的言論越來越多,比如批判“感謝那個傷害你的人”。

請問,此感謝是彼感謝嗎?

這種感謝是一種心境的超然,就是告訴那個人,你傷害了我,我都沒有被擊倒,反而更強大,你奈我何?

我有說我很喜歡傷害嗎?我希望他以後繼續傷害我嗎?

我當然恨傷害我的人,然而讓自己強大起來,然後感謝他,才是最好的反擊。

有些人的解讀能力真是有問題啊。

而且,你能一輩子不被傷害,順風順水?你不自我激勵式地感謝也無所謂,但是,你以牙還牙去?你滅了他去?

“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就像“感謝貧窮”,你不感謝,你自暴自棄去?你報復社會去?

我們能選擇出身嗎?選擇不了出身,我們便只能暫時接受現狀,然後尋求改變。

有些自媒體大V,刻意營造快意恩仇甚至睚眥必報的氣氛,卻不去引導大眾——不是什麼情況下都要拼個你死我活。

比如,跟周圍人的相處,始終需要一份理解和包容,因為你身上也有缺點,你也需要別人包容你。

有些人出來社會久了,嚐遍辛酸,看遍浮沉,見雞湯必反,宣揚“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再怎麼努力也是做無用功”……

誠然,並不是所有雞湯都是好雞湯,但現在越來越多雞湯被批判。

因為,很多人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做不到不是錯,但假如因為這樣就說那些東西就是錯的,有資格麼?

為什麼不看看真正做到的人?

還有人自認做到了但沒成功,那就要看你做到了什麼,你要的又是什麼樣的成功。

試想,你出身農村,但你很努力,開始嶄露頭角,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但你為什麼非要跟父母都是城市精英的人比成就呢?為什麼非要超越起點比你高得多的人,才認為那是公平的?

“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假如你已經比過去強很多了,還不算成功嗎?

你非要說,我已經很努力地從農村走出來,成為一名城市的白領,但這輩子始終無法超越王思聰。

這樣說有意思嗎?

往上追溯五六代,王思聰家族說不定不如你,那又是否公平?

“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對於王心儀來說,不是貧窮讓她學習成績優異,不是貧窮讓她考上北大。

她有一個睿智、有格局的媽媽,在農村那樣一個環境下,能堅定不移地支持女兒讀書,難能可貴。

她媽媽沒有像很多人家的媽媽那樣,著急讓女兒出嫁,讓女兒去打工,所以王心儀有今天,媽媽居功至偉。

“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你會問,既然這樣,為什麼要感謝貧窮呢?貧窮起到什麼作用了嗎?

正所謂,萬事萬物都沒有絕對的好壞。

貧窮讓人苦不堪言,但也讓人反思。對於王心儀一家來說,貧窮讓他們反思。

當然又有人會說,貧窮就一定會讓人反思嗎?好多窮人還不思進取呢!

沒錯,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可正如富有的家庭可以培養孩子上哈佛,那也有不少敗家子呢。

所以,不需要抬槓!

任何一件事情引發什麼結果都要因個體而言。

對於王心儀一家來說,貧窮讓他們加足了前進的馬力,為什麼不能說“感謝貧窮”?

“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王心儀怎麼不知道要感謝媽媽?怎麼不知道要感謝出類拔萃的自己?但怎麼就不能用“感謝貧窮”來反擊命運呢?

還有人說,假如他們家境很好,可以把王心儀培養得更好。

但是,你確定一定能培養一個北大的出來?而且,還是一個懂事明理、自強不息的女孩。

況且,這個世界沒有假如,事實上是他們在貧窮的情況下把孩子培養成才了。

“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對於王心儀的“感謝貧窮”,不要放大,不要引申,不要曲解。

她是在表達一種不甘於貧窮的倔強,一種決意告別貧窮的自信。

她的感受,跟許許多多自強不息的人是一樣的。

我們不是喜歡貧窮、安於貧窮,拉近貧富差距、平衡教育資源始終是整個社會要共同去做的。

我們沒有忽視社會存在的問題,但是在一起推動改變的同時,我們同樣為那些從各種困境中走出來的人喝彩。

有衝突麼?

“感謝貧窮”是“歌頌貧窮”嗎?請你們別再偷換概念!

誰說聽了點雞湯就會逃避實際問題?你天天反雞湯,你就解決問題了?

如果認為《感謝貧窮》這樣的文章是煽情,是逃避問題,只能說是對它的解讀出了問題。

這些文章的功能就是告訴大家,即使生活對我多麼殘忍,我仍然屹立不倒。

接下來,如果要探討,如何拉近貧富差距,平衡教育資源,那讓我們一起進入另外的頻道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