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縣大莊鎮觀音堂村和白兔寺由來

觀音堂村隸屬於武功縣大莊鎮(原屬於觀音堂鄉)是原觀音堂觀王村、觀何村、觀獨村(獨家溝)合併後的全稱。觀音堂村全村共9個村民小組,597戶,2511口人,2759畝耕地,主導產業有農業種植,工業加工,經商等。人均純收入1900元。

觀音堂繼承於原觀音堂鄉原有的電信局、供電所、陝西信合等,武功縣殘疾人原觀音堂鄉政府周邊還有多個化工廠、造紙廠,在觀音堂十字更是店鋪林立。成為大莊鎮的另一個小集市,附近的其他村民均在此購買蔬菜瓜果等。

武功縣大莊鎮觀音堂村和白兔寺由來

觀音堂村有中學和小學兩所,觀音堂中學創建於1956年,學校地處關中腹地的武功縣大莊鎮北部,與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隔河相望。

武功縣大莊鎮觀音堂村和白兔寺由來

唐太宗李世民曾狩獵於此,白兔寺聞名遐爾。建校62年來,河潤千里,惠教八方,培英育英,桃李滿園。

武功縣觀音堂村風水故事

關於白兔寺的傳說,由"相穴"、"狩獵"和"顯聖"三個故事組成,因為歷史久遠、歷代演繹,所以說來話長。

相穴

武功縣大莊鎮觀音堂村和白兔寺由來

寺院的洞窟中供奉的主神是白音菩薩,兩側供奉的是她的兒子、唐代的兩位名士袁天罡和李淳風,一寺供奉母子三人,這在全國實屬罕見。

武功縣大莊鎮觀音堂村和白兔寺由來

據說,白音菩薩仙逝後,她的兩個兒子為了給自己母親選一塊好墳地,李淳風吹一口仙氣,將"大觀通寶"扔向空中,讓其帶路,自己駕雲緊緊跟隨,而袁天罡則把自己的髮簪取下來,吹一口仙氣,拋向空中,使之帶路,自己駕雲步步相伴。弟兄二人轉遍了神州大地,華夏四方,沒想到,袁、李二人均把母親墳地選在了武功縣觀音堂附近,因為"大觀通寶"先落地,而髮簪正好穿過銅錢中間的方孔,然後弟兄二人就將他的母親安葬在了這裡。

武功縣大莊鎮觀音堂村和白兔寺由來

解放初,白兔寺後面還有一個古冢,據老百姓說,這個古墓每年都"長",可見是古書上說的"息壤",是個好地方!這應該是金花菩薩的墳墓無疑,只可惜這個墓冢在平整土地的運動中,早已蕩然無存!這真是"遺蹟無處尋,愴然雅士心"呀!

狩獵

武功縣大莊鎮觀音堂村和白兔寺由來

武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誕生地,這裡留下了李世民的許多遺蹟,也流傳著眾多美妙的傳說。相傳李世民生平善於騎射,性喜圍獵,貞觀十六年十一月回武功後,曾在觀音堂,大莊一帶涉獵,留下了"白兔仙景、唐獵顯聖"的佳話。

相傳,李世民即位不久後,回到家鄉武功狩獵,行到半路時,在趙村東南發現一隻白兔,接著一閃就不見了,他命敬德用寶鏡一照,白兔從土坎下躍出,因此這地方就叫"照村",隨時間推移後來演變成了趙村,不過,趙村幾個自然村裡沒有一個姓趙的。兔子繼續向西北逃跑,李世民揚鞭催馬站在高崖上舉目瞭望,這裡直到現在也叫高村,令人不解的是偌大一片村子沒有一個姓高的!兔子又改變方向向西南跑去,穿過一片棗樹林,自此,這裡就叫棗林村。將兔子從棗林中驅趕出來後,他繼續向西南方向狂奔,大隊人馬緊追不放,突然白兔又消失不見,好象蒸發了一樣。李世民等人停下來尋找,突然,太宗皇帝聽到後面有動靜,回頭猛望一下,發現兔子竟然在後面,自此,這裡從古至今就叫"猛望"村,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了

孟王村。李世民命令隨從在前方佈網,企圖守株待兔,結果沒想到白兔穿網而過,向西北繼續逃跑,而網竟沒有破,這裡如今還叫佈網村!因為馬快,李世民命人在兔子的前方繼續佈網,只見兔子又一次穿網而過,網依舊沒有破,而白兔又沒有了蹤跡,這裡叫成了"張堡村",而全村三千多口人,沒有一戶姓張的,估計過去這裡應該叫"張兔村",因為過去人們把兔子跑了叫"兔子張了"!

從此便有了"太宗狩獵遊武功,追兔追出七地名"。

顯聖

武功縣大莊鎮觀音堂村和白兔寺由來

通過一行人等苦苦尋找,兔子又從坡下、草中被攆了出來,唐太宗李世民搭弓一箭,正中兔子後背,白兔驚慌失措的向東北逃走。當追至白音菩薩的墳前時,頓時天空陰雲密佈、狂風大作,平地閃出一個大坑,坑北有洞,裡邊的蓮臺之上坐著一個菩薩,慈眉善目、面帶笑容,手下正撫摸著那隻帶箭負傷的白兔!李世民等人慌忙跪倒,磕頭不止!

這時,白音菩薩說話了:"這隻白兔是我的寵物,還望皇帝放過它,給它一條生路!"李世民慌忙應道:"菩薩顯靈,我等受寵若驚,菩薩已開金口,我自然放過這隻白兔,不知菩薩還有什麼法示?"只見白音菩薩微微一笑,說了一句"善哉!善哉!",轉瞬間,便和玉兔沒了蹤影,昇天而去。此時,但見空中仙樂陣陣、祥雲繚繞!

當時李世民認為菩薩顯靈是一件祥瑞之事,之後便命令敬德修建了這座白兔寺。

從此也便有了觀音堂村。

白兔寺由來

武功縣大莊鎮觀音堂村和白兔寺由來

相傳白兔寺內供奉的白音菩薩是唐朝初年歧州兩位大名鼎鼎的懦士袁天罡和李淳風的母親化仙而成,在唐太宗狩獵中,白兔引見,發現了蓋薩洞,故名白兔寺。

隋開皇初年,西歧地方袁家樹有一姓袁的鞋匠,自幼從其父學得一手鞝鞋的好手藝,便以此為生計,周圍十里八鄉的人都稱他為袁鞋匠。他的真實名字亦便無人知曉。袁鞋匠早年喪妻,鰥守一男孩長生,常常隨他一塊兒遊鄉鞝鞋,走到哪兒,吃到哪兒,住到哪兒。

一天,父子倆來到不遠的李家村鞝鞋,由於技藝精湛,李員外便把愛女的三十多雙嫁妝鞋全拿給他鞝。長生看到一雙雙款式新穎、顏色靚麗的繡鞋,便脫口說道"針線密細,花枝嬌翠,鞋如其人.式樣秀氣。"李員外一聽,感到很驚奇,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竟能對女兒的嫁妝鞋作出如此的讚語,不禁對聰慧睿智的長生產生了愛慕之情.對他父子的飄泊潦倒生活產生了惻隱之心,便讓他們父子長期食宿在他家。袁鞋匠白天仍然遊鄉鞝鞋,長生留在家裡幹些簡單零活,閒暇時教給他念書識字.如同一家人一樣,和睦相處。

武功縣大莊鎮觀音堂村和白兔寺由來

白兔寺-太宗畫像

數年之後,老員外和袁鞋匠都相繼過世,長生仍留在李家,他勤耕勞作,寡言少語,從不上集趕會、閒散遊蕩。員外夫人待長生愛如親生,見他一天總是除了幹活就悶在房子裡,便給了幾枚銅餞,讓他去鬧市上散散心。長生推辭不過,這天便去集會上,上街下街轉著,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只是 在一家舊字畫小店前駐了足,觀看良久後,指著牆角上不甚顯眼的一幅褪了色的古仕女畫問價。店掌櫃見他是一位老實敦厚的小夥子,問的又是一幅陳舊畫,便少要了幾文錢,要價恰好就是員外夫人給長生的錢數。長生把畫帶回家後,掛在自己房子正面牆上。

奇怪,這位面中仕女居然從畫中走下來與長生講話,且每晚必至。一天深夜,員外夫人在院內無意中聽到長生房內有女郎說話聲音,從門縫中窺視,頓覺蹊蹺,夜半更深,哪裡來的女郎進屋約會?經幾個晚上觀察,她發現這位女郎並沒有出進房門,而是從畫中走出來的,兩人話別後,又回到畫上,心想,這對長生來說真是天上掉下來的尤物。於是,員外夫人便將她看到的一切與小妾商量後,決定如此這般。一個晚上,見女郎下畫後,兩人一齊衝進長生房子,小妾緊緊抱住女郎不放,員外夫人很快把牆上的畫軸拿下捲起。女郎無奈,當晚他們便給長生和仙子舉行了婚禮。

次年,畫中仙子生一男孩,一家人都很高興。孩子該起什麼名字,聽村裡一位老學究說仙子生的孩子一定是天上的星宿下了界,於是便請他為孩子起名叫"天罡"。過了兩年畫仙子又生一男孩,雖是第二個孩子,但員外妻妾卻異常歡欣,為孩子待滿月大抄大辦。原來,員外夫人一直未育,小妾雖生一男一女,但男娃媳婦卻未開懷,雖經多方醫治,已年近四旬仍未坐蓐(rù)。此前,員外妻妾與長生和畫仙子已有約定,若再生一男孩過繼給他們,如今如願以償,自然格外高興。

這件事對李員外家傳承接代來說的確是"春滿乾坤喜滿門",對他們望子情切的心猶如"春風化雨",因而便給孩子起名為 "淳(春)風"。這樣袁正罡和李淳風便成了同胞異姓兄弟。在這環境優越的家庭,他們二人如同"春蘭秋菊"各呈其美,都成了名留青史的科學家。

武功縣大莊鎮觀音堂村和白兔寺由來

袁正罡精通《易經》,諳熟占卜、占星術,通會天機,善斷人事禍福,因此,朝野許多文臣武將遇事多問吉凶於他。其弟李淳風卜術尤高,還是一位卓越的天文、曆法、數學家和世界上第一位給風定級的人。他曾任太史令和秘閣郎中、改革混天儀、撰寫《隋書志》、編注十部算經、制定《麟德歷》,其著作有《文思博要》、《典章文物志》、《秘閣錄》等。他在天文、曆法中的大量理論和實踐活動,對唐初的經濟、文化繁榮昌盛和後世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都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史傳李淳風神策妙算,一次,在和涇河龍王為興風播雨之事打賭,老龍敗輸作祟掉了腦袋。唐太宗誤失解救承諾,老龍不時耷拉著血淋淋的項勁找他叫苦,攪得太宗晝夜不得安寧,難理朝政,遂令秦瓊、敬德日夜站在官門兩旁。老龍雖不敢進前,但幾天之後兩人皆腰痠腿腫不能支持,便請閆立本繪了兩人等身木板像立於門首,亦然奏效。現今過春節家家戶戶貼秦瓊、敬德像為門神,以驅邪逐魔,就是這樣傳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