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当北京时间是晚8:00,海王星上的时间是几点?

“哲学”免不了,“哲学”也重要

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文:EG

(特约作者,《哲学是做出来的》编辑)

1.

女朋友和妈妈落水,先救谁?

我们常说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其实人更是不止于思考的动物。近来神经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在四大皆空、心无杂念时,脑的耗能比飞速运转时还高。(放空心思,增加能耗,或有利于减肥……)

人想问题,经常是想真切具体的问题:比如“现在几点了”“晚饭吃什么”……想着想着,就不免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要吃饭?好,是为了活着——那为什么要活着……宇宙这么大,我活着不活着有什么差别……

还比如经典拷问:女朋友和妈妈落水先救谁?也许你可以说,我救妈妈,因为女朋友是游泳运动员。可如果女朋友和妈妈互换脑子,那会游泳的是:女朋友的身体+妈妈的灵魂,还是妈妈的身体+女朋友的灵魂?这时是不是会涌上一股“我竟然设想出了如此蛋疼的场景我为什么还要活着”的感叹。

人小时候都爱胡思乱想:当蝙蝠是什么体验?死是什么体验?有没有外星人?当妈妈对爸爸说“你能不能别凡事都听我的,自己有点主意”的时候,爸爸应该怎么办?于是难免就遇到了逻辑困境。

这些灵魂拷问、逻辑困境,都是真正的哲学问题。是我们的脑子经常不约而同走到的地方,无论你是否读过哲学经典,是否识字,一生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这样“自找的”问题。

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2.

人格同一性问题,关乎人类行为准则的最深本质

一旦开始哲学起来,事情就会变得有点复杂。上面“互换脑子”就是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可能你说这有什么复杂,当然女朋友的脑子所在的身体才会游泳。但问题不止于此,随之而来的是:这个“妈妈的身体”现在就是你的女朋友?

这个结论所带来的一系列推论不一定是你能够承受的。况且我们设想的都是最简单的情况:“互换脑子”作为一个给定前提出现。但很可能我们面临的是:女朋友和妈妈的行为、言谈方式突然开始像对方,并且她们声称自己脑子被换了。这时候我们首先不是想哪个是妈妈哪个是女朋友,而是想:她们说的话是不是真的?

这要怎么判断呢?只看行为和言谈方式可以吗?而且我们知道现在没有可以互换脑子的技术。那么,行为言谈的方式支持脑子换了,但已有的对科技能力的了解否定脑子可以换,我们怎么调和这个矛盾认知?

还比如,脑子坏了,必须切掉一半。幸好脑子的可塑性很强(学了神经科学以后我们就更加清楚这一点),凭剩下的一半脑子我也可以生活,只是行为甚至性格方面会有变化——比如看不到某一侧的图像,从温和的人变成暴躁的人等等;但你们还是会说,我还是我,只是我变了。

但是,如果被切下去的半个脑子没被扔掉,而是厉害的医生把它治好了,给它找了一个脑死亡植物人的身体装了进去,那个人又得到了生命。那现在,我和那个人,谁才是(或者都是、都不是)原先有一整个脑子的我?

还比如《攻壳机动队》的女主角素子姐,意识完全上传进电子世界,这个时候她还活着吗?是某个电脑,还是某片网络是她?如果我们提取她的意识植入一系列芯片,给这些芯片都配上机器身体,形成一个草雉军团,这些都是素子姐吗?还有,鸣人和各个影分身,真的有分身和本体的区别吗?

这种“人格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问题很重要:

比如切了半个脑子的人要不要为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还没切脑子之前的行为负责?在掌握意识上传技术以后,脑死亡还可不可以作为判断人死的标准?一个胚胎发育到哪一步才不再是母体的一部分,而是个独立的人,不能被他人(包括ta的母亲)决定其生死?

人格同一性问题,关乎人类行为准则的最深本质。

但这一大套复杂问题我们又没法一下hold住。那么,就像解一道大型应用题一样,我们得把它分解出许多步骤。要分解大问题,要一步一步正确合理地推导,就需要“技术”。

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3.

精细的哲学论证不是“打辩论”

上面我们已经使用了一个技术,就是“思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思想实验可以借由想象中的情境让一些问题、直觉变得明显。除了哲学,物理学、科幻文艺也都非常喜欢这个技术——比如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就是一个思想实验。

鉴于“人格同一性”问题的复杂,我们还可以先考虑“同一性”问题,暂且把复杂的人格放到一边。考虑同一性的时候,《哲学是做出来的》这本哲学入门书里,使用了一个经典的思想实验为例。

这个思想实验是:我们现在有一艘木船S,如果用新木板翻新,我们将得到全新的船X,并且我们直觉上会认为X就是S。但如果事情没完,我们把替换下来的旧木板按S的原样造出一艘船Y——其实就等于把S拆开挪了个地方再装配起来而已,那么这时候X和Y,翻修一遍的“S”和挪了个地方的“S”,哪个才等于原来的船S?

上述描述里,除去思想实验,还使用了一项技术:形式化。我们用字母来指代几个对象,避免用日常语言中的代词“它”,防止产生混淆。这种形式化其实还不够。为了展开形式更严格的论证(argument),如今的哲学经常学习数学的语言。比如“数学归纳法”里的1,2,...N。我们来看看《哲学是做出来的》这本书中是怎样组织这个故事的(略有删改调整):

木船S由1000块完好的橡木板组成。有一天,它的船主忒修斯想换掉这些木板:“我自己想要一艘柚木制的船”。作为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他驾船驶向船厂。他按指示将船S泊进了船坞 A,并告知造船匠他的需求。“不必担心,”造船匠说,“我训练有素的团队可以在1000t分钟把事情搞定。你到时回来便可。”但是忒修斯一走,狡猾的造船匠转念一想 :“嗯……这些可都是不错的橡木板。没理由把它们给浪费了。”


于是,他一边这样想着,一边交代他的团队,把它们在船坞A中用柚木板替换下来的橡木板,再在船坞 B 中一块一块地给重新组装起来。于是出现了两艘船:船坞A中的船X,船坞B中的船Y。

这里加入了“1000块木板”和“1000t分钟”的设定。下面你会看到这个设定的理由。

好,现在我们要来论证,到底X和Y,哪个才是S。我们最初的理由是,X就是个翻新的S所以X是S;Y就是一个挪动了地方的S,它的每个组成零件都和S一样,所以Y是S。这时我们已经迈出了论证的步子。但仅仅这样表述还不够,还没有找到这两个立场的关键枢纽:为什么“翻新”的和“原来”的可以等同?为什么部件相同,整体就相同?——从这里我们才开始进入“精细”论证。书的作者给出的方案是:

支持X是S的论证 X:

1. 船坞A中的船在0分钟时是S。

2. 在由1000块木板组成的船上,替换掉一块木板,并不改变此船的同一性。

3. t分钟时船坞A中的船,与0分钟时船坞A中的船,差别仅在于其中1块橡木板被1块柚木板所替换。

4. 所以在t分钟时船坞A中的船是S。[根据1,2,3]

5. 2t分钟时船坞A中的船,与t分钟时船坞A中的船,差别仅在于其中1块橡木板被1块柚木板所替换。

6. 所以在2t分钟时船坞A中的船是S。[根据4,2,5]

7. 而我们可以重复应用这一模式,论证在3t分钟、4t分钟、5t分钟及之后各个时刻,直到1000t分钟时,都可重复得出阶段性结论:在该时刻,船坞A中的船是S。

8. 所以在1000t分钟时,船坞A中的船是S。

9. 而船X是在1000t分钟时停在船坞A中的船。

10. 因此,船X是忒修斯的船,是S。

如果大家对中学的数学还记得,会发现论证X使用了“数学归纳法”这种递归手段来进行论证,而数学归纳法正是需要一个“数列”的形式,这是“1000块”和“1000t”在形式化方面的作用。可以看出,论证X的关键前提是第7条(X7)。

支持Y是S的论证 Y:

1. 一个复合物体的整体(比如一艘船)完全是由其部分以特定的排列方式加总而成。

2. 忒修斯的船雅典之魂号,其部分是1000块完好的橡木板,以0分钟时的方式组成。

3. 船Y,其部分是1000块完好的橡木板,以1000t分钟时的方式组成。

4. 而作为船Y一部分的每一块木板,都是作为船S一部分的一块木板(或说与之相同)。

5. 此外,组成船Y的木板的(每一块的)排列方式,都与组成船S的木板排列方式相同。

6. 因此,船Y就是忒修斯的船,S。[根据1,4,5]

这里的关键前提是第1条(Y1),关键词:部分,特定排列方式。

通过这种(初步的)“精细”论证,我们把问题推进了:原来的争论d是,X和Y哪个才是S;现在则变成了d’:论证前提X7和论证前提Y1,它们的内容和运用是不是都正确。这种由d到d’甚至再到d”……的不断演进,就是另一项技术:辩证法(dialectic)。这是哲学的痛苦和快乐的源泉:

永远没有尽头和休止,永远推进,永远裹挟更多更新的问题,就好像即时战略游戏里的地图,永远有新的在眼前,但永远不知道地图全貌是什么样……

看了针锋相对的两个论证,你想站哪边、反对哪边呢?精细的哲学论证不是“打辩论”,抓到一个点就可以反驳,想到一个点就能立论,而必须直指肯綮。要想反驳论证X,必须反驳前提X7;反驳论证Y则要反驳前提Y1。

同样,作者给出的思路是:

反对X7的论证anti-X:

1. 在0分钟时,小明有10万根头发,头发浓密,不秃。

2. 每分钟从头发浓密的小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并不使他从头发浓密变秃。

3. 而1分钟时的小明与0分钟时的小明之间的差异,仅在于从他头上拔掉了1根头发。

4. 所以1分钟时的小明头发浓密,不秃。[由1,2,3]

5. 而2分钟时的小明与1分钟时的小明之间的差异,仅在于从他的头上又拔掉了1根头发。

6. 所以2分钟时的小明头发浓密,不秃。 [由4,2,5]

7. 而我们可以重复这一论证模式,在3分钟、4分钟、5分钟以及接下来直到10万分钟,都能重复得出阶段性结论,在该时刻,小明仍然头发浓密,不秃。

8. 所以10万分钟时的小明虽然被拔光了10万根头发,但依旧头发浓密,不秃。【荒谬!】

小明如果有10万根头发,那确实浓密,拔下1根、10根甚至100根,都不打紧;但要是把X7原则无限递归地运用,就会出现拔光了还不算秃的荒谬结论。看来,X7原则不能毫无条件地无限递归运用,有些时候是不行的——这里又有一个技术:归谬法,从特定前提以有效方式推出荒谬结论,那么前提就不成立。

这时你是不是被说服了,觉得确实Y就是S,没有X什么事。但直觉上我们确实很难接受换了一个、一部分组件,东西就不是原来的了。我给车换了机油,车还是我的吗?换了轮胎呢?换了喷漆、车灯、保险杠甚至车门呢?我需要每修一次都去重新登记、办个新行驶证吗?如果X7有其合理性,那就要有办法反对Y1。反驳Y1可能是这套“忒修斯之船”例题里最难的一个小题,要是想不出,你可以自己想想看,实在想不出,可以在《哲学是做出来的》这本书的第5章中寻找答案。

提示,Y1的关键词是“部分”和“特定排列方式”,但这不够,至少还缺一个关键词,想想是什么。而且,因着辩证法的要求,anti-X也不会是事情的终结,它一样可以被反驳。也就请读者你想一想吧。

在这道例题中,我们接触了这些方法:思想实验,形式化,论证,辩证法,归谬法。可能你觉得这个例题的解题过程挺枯燥的。但是实现精细可靠的思考,不满足于“大概其”,须得如此。而这,还只是通向“人格同一性”这样大问题的一步。

精细思考还有很多其他技术,比如概念分析,辨别论证的有效性,辨别非形式谬误……这些方法,书中也都展示了很好的范例。

4.

哲学是什么

“哲学”免不了,“哲学”也重要,哲学的追问往往没有止境,也是需要技术的精细思考。那到底什么是哲学?学校里经常用拆词的语文学办法告诉你philo-sophy = 爱-智慧。这不过就是换了个翻译而已。

就像公认爱情很重要,但每个人对“爱情是什么”的理解也不同,那“哲学是什么”也可以是这样的开放式问题。也许我们可以把哲学理解成“免不了+也重要+看起来奇怪+想起来无穷无尽+需要用思考技术去处理

”的一件(痛并快乐的)人类理智活动。

这个时候是不是觉得咱们人类棒棒哒?

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直播预告

《哲学是做出来的》新书直播

主题:“精细思考需要的技术”

主讲人:EG

直播链接

【新书推荐】

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著者:[美]杰伊·F. 罗森伯格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及内容介绍

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哲学是做出来的|初学者哲学技术指南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