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陪读,孩子跟家长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晚上十点多,楼上又传来了与平常一样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到底什么关系”,我那颗极为好奇的心疯狂的跳动着。夜深,一片寂静,于是我趴到窗台上支起耳朵认真的听着下文,女人继续愤怒的喊道:“互为相反数啊!%@¥&……”我默默的关上了门。

这就是陪读妈妈,或者是说每一位年轻妈妈的日常。

2005年6月4日,武汉市汉口建设大道,一位母亲用自行车载着刚上完培训课的儿子回家,她的儿子趴在车座上睡着了;

作业,陪读,孩子跟家长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2009年10月11日,一位母亲帮助儿子做语文课外培训的作业。对于那些才刚刚开始上培训班的孩子,有些课堂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许多家长只能亲自上阵,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作业,陪读,孩子跟家长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2012年10月7日,在一所新华书店里,一位陪着女儿看书的母亲瘫坐在地上睡着了。

作业,陪读,孩子跟家长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2012年11月3日,一位母亲趁着儿子做课堂作业时,狼吞虎咽的吃着快餐,可能对于她来说,这段时间是宝贵的;

作业,陪读,孩子跟家长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2015年12月9日,武汉市儿童医院门诊部的输液室,一位母亲正陪着生病的女儿做作业。每到放学,就可以看到一些患病的中小学生,在家长的陪护下便输液边做作业……

作业,陪读,孩子跟家长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她们无时无刻不在“等”。

“做好早餐,等孩子醒来和他相拥问候早安;抵达校车换乘站,等他上车,目送离开。

“等你下课,等你兴冲冲的跑来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等你吃饭,忍住不催,看着你吃掉全部带去的美味;等你头也不回的跑走,小小的身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她才默默的离开”。

“在烈阳中等巴士,在突如降雨中等红灯”;放学时分,她站在滚梯下,一边和妈妈们有说有笑,一边等着你的小脸出现在人群中;回家陪你完成作业,等你洗完澡上床,给你做做按摩,听听故事,亲亲小脸儿,道句晚安~

作业,陪读,孩子跟家长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等你睡着,她便开始准备明天早餐需要的食材”。

等~

这就是陪读妈妈的日常,一直在等你长大。

中国式教育的残酷,让她们不得已起早贪黑,她们宁愿牺牲自己的时间,让孩子领先于同龄孩子的起跑线;她们宁愿做“消灭”孩子童年幸福的刽子手,即便日后孩子对自己再有怨言,她也认为这样是值得的。

作业,陪读,孩子跟家长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即便如此,这种“中国式陪读”下衍生的爱对于孩子来讲是十分沉重的。

一位初三学生在博客里这样写道:“每天,我桌上的台灯都要亮到深夜。陪伴我的,除了夜空中的星星,还有亲爱的妈妈……可是,妈妈你知道吗?这样的爱对我而言是太过沉重的负担”。

陪读,陪伴的歧义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获取安全感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孩子和父母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形成健全和健康的人格。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和困惑,此时,父母能够及时陪伴在孩子身边,及时的给予支持与帮助,那问题和困惑也将成为引导孩子成长的最好契机。

作业,陪读,孩子跟家长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父母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很多父母错误的将陪读当做是陪伴,其实陪读只不过是父母陪孩子学习的过程而已,同样也是部分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期望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父母能够将陪读转化为陪伴孩子成长,那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陪读”,就犹如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为孩子遮挡风雨的同时也遮挡住了阳光。家长对孩子学业过度关注,会弱化孩子的自理能力,牺牲孩子真正成长的机会。基于升学压力下的“中国式陪读”,且是权宜之计,要想孩子健康的成长,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在为孩子做好宏观指导下,不断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引领孩子努力向上。惟有如此,孩子才能独立面对学业和生活,体验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

作业,陪读,孩子跟家长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