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废帝真的是每天干42件坏事的皇帝?

汉废帝真的是每天干42件坏事的皇帝?

首都博物馆展出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钟底座

近日,被考古界认为价值远超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海昏侯墓,历时五年考古发掘,终于完全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乃是汉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那么,这个刘贺,究竟是何许人也?在汉代历史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刘贺在历史上长期遭诬蔑:登基27天作恶1127件,每天42件之多

刘贺乃是汉武帝之孙。其父刘髆,生前受封昌邑王。因刘髆早逝,刘贺在5岁时成为第二代昌邑王。19岁时,又因汉昭帝(汉武帝之子)早逝无后,被权臣霍光选中,入长安继承帝位。登基27天后,又被霍光所废,理由是他在短短27天之内做了1127件荒唐淫虐之事,平均每日42件。①

这当然是一场冤案。汉昭帝死后,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还在世。长安群臣大多主张拥立刘胥为帝,霍光却以刘胥品行不端为由,将其排除在帝位继承人之外,乾纲独断,另选了昌邑王刘贺。可见在入京之前,昌邑王的操守曾得到舆论的肯定,至少霍光认为他的操守比广陵王刘胥要好得多。②没理由他入京前是乖孩子,入京后立即变身成了举世无双的人渣。

霍光之所以要废掉刘贺,乃是因为刘贺并不甘心只做傀儡。史载,昌邑群臣被霍光集体诛杀前,曾愤然高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名义上是刘贺亲信,实际上与霍光暗通款曲的王吉,曾劝刘贺“三年不言”,将权力全都交给“仁爱勇智”兼备的霍光。③但刘贺入长安后,将昌邑旧臣大量安插到宫中,分明是想要改变霍家控制内廷的局面;又耍小聪明,下诏改变兵符黄旄的颜色,企图收夺霍家手中的兵权(不下发新颜色的符信给霍家)。以致霍光起了废立之心。博士夏侯胜(其师夏侯始昌,是刘贺父亲的太傅)闻知霍光阴谋后,曾对刘贺有过委婉暗示④,但刘贺根基未稳,终究毫无胜算,落了个本人被废、僚属尽诛的悲惨结局。公元前59年,刘贺以海昏侯的身份,死于江西南昌,时年33岁。

刘贺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但他的27天皇帝生涯,对汉帝国的“统治合法性”所造成的冲击,却远未结束。


汉废帝真的是每天干42件坏事的皇帝?

墓中发掘出来的可以证实墓主身份的海昏侯刘贺玉印

汉帝国前50年,搞父死子继的打天下坐天下,到武帝时搞不下去了

先简要回顾一下西汉“统治合法性”的变迁。

西汉开国时,其“统治合法性”,是简单粗暴的“打天下坐天下”。高帝五年诏中,刘邦按军功大小,与60万“军吏卒”(算上家属,约300万人上下,占总人口的2成左右)一起,瓜分了汉帝国40%左右的土地。这些“军吏卒”(其特权,包括职业在内,均父死子继),构成了汉帝国早期的统治基础。⑤

50年后,到了汉武帝时代,“打天下坐天下”搞不下去了。民间知识分子对军功集团父死子继的“接班人”制度怨言很大,强烈要求朝廷开放上升通道;皇帝也意识到,知识分子大量游离在体制外,给诸侯王、大臣做门客,是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再加上军功一代、二代们凋零殆尽,武帝决心重塑汉帝国的合法性,宣传“君权神授”,将知识分子(主要是儒士)接纳到体制内。⑥

武帝的努力没有成功。知识分子在武帝时代,得以进入政权,近距离观察汉帝国的政治内幕与运作。但愿意为“君权神授”呐喊者并非全部,不少知识分子对武帝戕害民生的政策,仍持尖锐的批评态度。《史记》最后给武帝的定评是:“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民不聊生,其暴政可与秦始皇相提并论。公元前87年,武帝在执政54年后去世,将一个天下户口减半、老百姓退化至只能用木棒耕地的烂摊子,留给了托孤大臣霍光。而霍光在他的整个执政时期内,非常忠实地继承了武帝的所有政策路线。公元前78年,终于有董仲舒的弟子睦弘,公开站出来,向朝廷上书,质疑汉帝国的“统治合法性”,要求汉昭帝将皇位禅让给贤人,自己退居为百里之国的诸侯。结局是霍光诛杀了睦弘。⑦


汉废帝真的是每天干42件坏事的皇帝?

海昏侯刘贺之玉印

刘贺被废,刺激知识分子更多地站出来,质疑汉帝国的统治合法性

但睦弘只是一个开端。公元前74年,昌邑王刘贺登上帝位27天后旋即被废,成了瓦解汉帝国“统治合法性”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实政治中的废立游戏,与宣传中的“君权神授”,存在着如此大的鸿沟;这鸿沟,又如此赤裸裸地摆在汉帝国所有人面前,要让人继续相信宣传,已是妄想。⑧

所以,在昌邑王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公开质疑汉帝国的“统治合法性”。譬如,汉宣帝时继续奉行“武帝路线”,名儒夏侯胜就站出来,指责汉武帝执政期间,虽对外有战功,但对内耗尽民力,百姓死亡过半,到了蝗虫千里人吃人的地步,这样的人没有资格立庙褒赞。结果夏侯胜被扔进了大狱。名儒盖宽饶更激进,上奏朝廷,公然指责当下“圣道陵迟”,警告宣帝:不符合天命的人,不能强行占据帝位。奏章递上去之后,盖宽饶自杀成仁。汉成帝时,名儒谷永公然对皇帝说:“天意从来都不会对一姓情有独钟,因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个人的天下。陛下即位以来,忤逆天意,倒行逆施,导致灾难丛生,万物夭伤。臣要提醒陛下,若终不悔改,恶政依旧,恐怕天意会抛弃汉室,另择有德之君!”体制外的知识分子更激烈,齐人甘忠可写了本书,用宗教形式包装起来,对信徒宣传汉帝国该完蛋了,自己就是上天派下来终结汉帝国的人。⑨

尽管朝廷打击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不遗余力,但事实却是,面对愈来愈汹涌的舆论,皇室也终于慢慢失掉了自信,开始怀疑自己的“天命”确实走到了尽头。公元前6年,汉哀帝下诏称:“汉建国二百余年,气数已尽。但皇天庇佑,又给了我一次再受天命的机会。朕无德无能,岂敢抗拒!现在宣布改元更号。建平二年改做太初元年,朕自此以后不再是汉朝皇帝,而是‘陈圣刘太平皇帝’。”简言之,不堪承受民间对汉帝国“统治合法性”的普遍质疑,汉哀帝决定采取“规避”手段,自己来“推翻”自家的汉帝国,再建一个新的“陈圣刘太平”帝国。当然,这个帝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因为哀帝很快发现,这样做得不偿失——这是汉帝国皇帝首次公开、主动承认自己气数已尽,诏书在民间引发了更大的质疑。后来,王莽毫无阻力地通过“禅让”灭掉了汉帝国,并不是没有原因的。⑩

综上,昌邑王刘贺虽然只做了短短27天皇帝,但在西汉知识分子关于政治伦理的抗争史中,他的废立,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点,不可忽略。而这段政治伦理抗争史,睦弘、盖宽饶这样的先贤,也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遗产,有待重新发掘。


汉废帝真的是每天干42件坏事的皇帝?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编钟

注释

①《汉书·霍光传》。②同上。③王吉原文:“今帝崩,亡嗣,大将军(即霍光)惟思可以奉宗庙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岂有量哉!臣愿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听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见《汉书·王吉传》。王吉的老师蔡义,是霍光所任用的丞相。昌邑群臣中,唯王吉、龚遂二人免遭杀害,且仕途扶摇直上,正是因为二者本与霍光暗通款曲。④据《汉书·夏侯胜传》记载:“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霍光闻之大惊,抓了夏侯胜拷问其消息来源,夏侯胜以谶纬诡辩曰:“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⑤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P54。⑥西汉“打天下坐天下”模式酿成的“接班人”体制,可参见王嘉之言:“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汉书·王嘉传》),亦可参考朱浮的总结:“大汉之兴,亦累功效,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后汉书·朱浮传》)⑦《汉书·睦弘传》。⑧(香港)汪春泓,《前汉昌邑王考》,《长江学术》2015年第3期。⑨《汉书·夏侯胜传》、《汉书·盖宽饶传》、《汉书·谷永传》。⑩《汉书·哀帝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