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骨鱼得了斜管虫有哪些症状?

春夏秋冬286338909


淡水鱼类的斜管虫病病原体只有一种,即鲤斜管虫。鯉斜管虫属于纤毛虫门,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鳃、鳍、体表缝隙。斜管虫病为低温季节流行病,是鱼苗、鱼种的大敌,会引起苗种严重死亡。养殖中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和高密度精养,水体恶化,鱼体抗病能力下降,斜管虫病经常暴发。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控制,鱼的死亡率超过80%,尤其在小面积人工水域环境内的鱼对斜管虫感染最为敏感。

斜管虫生活习性

斜管虫一般生活在粪便、污水、淤泥等腐殖质丰富的水域。适宜斜管虫繁殖的水温为8~18℃,最适繁殖水温为5~12°℃。当水温低到2℃时也能繁殖;在水质恶劣、鱼体抵抗力低下时,水温28°℃时也能大量繁殖

斜管虫既可以无性繁殖,也可以进行有性繁殖。斜管虫离开鱼体后在水中自由状态下可维持生活1~2天,可以直接转移到其他鱼体或水体中。斜管虫主要侵袭鱼的鳃和皮肤,以鳃和皮肤上的黏液作营养。当鱼被斜管虫大量寄生时,鱼的鳃和皮肤遭受破坏,并刺激鳃和皮肤大量分泌黏液,使鱼呼吸困难,鱼体瘦弱发黑,鱼游动迟钝,随即死亡。

症状及诊断

斜管虫少量寄生时,一般对寄主危害不大。在水温较低时,斜管虫在鱼鳃部爱慢繁殖,虫体活力也不强,并不表现出症状;随着水温上升,斜管虫大量繁殖,鱼的鳃和皮肤遭受破坏,并刺激鳃和皮肤大量分泌黏液,病鱼浮于水面,大量慢游或侧卧池底,鱼体有水霉症状,对外界刺激反应慢,甚至可以被轻松捞岀。随着病情的发展,日死亡量剧增。打开病鱼鳃盖,看到鳃有一层白膜,镜检发现大量斜管虫。鱼体发炎、发红、发黑,鱼很快死亡。

疾病预防

  • .苗种放养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100千克亩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环境,増强鱼体抗病力。鱼种用10~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或8~10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浸浴10~30分钟。

  • 泼洒生石灰后第3天,用鱼虫宁彻底杀灭养殖池塘的虫卵。泼洒生石灰后第5天,用解毒调水王、高效生物粒肥或肥水精华素混合使用调水。

  • 入秋后用三黄散、水产用维生素C、E拌料内服,每月1次,每次连服5~7天。此外,要长期添加一些鲜活饵料、维生素和脂类,以增强鱼体自身的抵抗力。

  • 经常泼洒微生物制剂、水质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中午开增氧机2~3小时,以翻动底层。

  • 越冬前1个月左右,用复方硫酸锌粉、硫酸铜等杀灭鱼体上和水体中的寄生虫,次日用二氧化氯、解毒浄水宁全池泼洒。第5天,用高效生物粒肥和过磷酸钙15千克庙混合后加水拌匀,完全溶解后在晴天中午贴近水面全池泼洒。

治疔方法

斜管虫病的发生与水质有很大的关系,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一定要改善水质,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疾病控制后,要视情况进行肥水,可用高效生物粒肥和过磷酸钙15千克庙迸行处理。

  • 药浴,鱼种或亲鱼如发现有病原体,用8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约30分钟;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5°C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 用0.7毫克的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第2天可用葡萄糖200克、水产用∨C全池泼洒,以增强鱼体质。考虑鱼苗体质较弱,抗药性差,用0.35~0.4毫克升的硫酸铜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两天。


三农小解同学


黄骨鱼是一种很多水域都生长的高经济价值鱼类,它喜欢生活在水中底层,食性很杂,藻类,螺蛳,节肢虫,甚至一些小身体的浮游生物也会采食,只要比它身体小的无毒生物,都是它觅食的目标。且脾气非常暴躁,是一种非常激进,具有进攻性的鱼类。

这种鱼由于体质特殊,极易感染传染病和寄生虫,引起皮肤病。如果在池塘中发生了斜管虫,寄生在黄骨鱼身上,我们仔细观察鱼表面,就会发现有斜管虫寄生在鱼的鳃上,或者身表的其它部位,鱼身体的表皮有苍白色,或者淡蓝色的粘液层,一般都会影响鱼的呼吸。发了病的黄骨鱼,表现出食欲差,身体消瘦发黑,靠近池边浮在水面,无精打采,不久就会死亡。

要防止这种病危害黄骨鱼,一定要做好鱼苗在投放进池前的消毒工作。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泥中病原。②鱼苗进池前每立方米用8克硫酸铜,或者化2%的食盐水浸洗20分钟,杀死病原。③越冬前要将鱼身上病原体杀灭,然后才能进行育肥,开始进食时,加强投喂精料。

对于已发生的鱼塘,采用全池泼洒硫酸铜,每立方米用量0.7克左右,或者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合剂,比例为5:2用量也是每立方米0.7克药,还可采用原虫净化水全池泼洒,每亩一米深水用药量150至200亳升去防治。



过客老邵


【病原】鲤斜管虫斜管虫虫体有背腹之分,背部稍隆起。腹面观左边较直,右边稍弯,左面有9条纤毛线,右面有7条,每条纤毛线上长着一律的纤毛。腹面中部有一条喇叭状口管。大核近圆形,小核球形,身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伸缩泡,一前一后。寄生在鱼的鳃、体表。

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使寄主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功能。

【症状】寄生在淡水鱼体表皮肤及鳃组织上,少量寄生时对鱼危害不大,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及鳃产生大量粘液。体表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一层粘液层,组织损伤,病鱼食欲差,鱼体消瘦发黑,呼吸因难,靠近塘边浮在水面作侧卧状,不久即死亡。在鱼种、鱼苗阶段特别严重。产卵池中的亲鱼也会因大量寄生而影响生殖机能,甚至死亡。当水质恶劣、鱼体衰弱时,能引起鱼大量死亡。严重时病鱼群集水面游动无力,鱼体消瘦发黑,有的头鳃及遍身都粘满泥物,因此,又称“拖泥病”。 

如水温适宜时,此虫迅速繁殖,2~3天内即大量出现,在寄主的体表、鳍条和鳃丝的缝隙里布满,鱼也随着大批死亡。

【流行情况】该病的发生与水温密切相关,虽然鲤斜管虫最适合繁殖水温是12~18,相当水温低至8~11 时,仍可大量出现。因此,此病的流行季节在每年的3~5月。

此病流行广泛,全国各养殖地区都可出现此病。斜管虫寄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对温水性及冷水性淡水鱼都可造成危害,主要危害鱼苗、鱼种,能引起大量死亡,往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是一种发病快,来势猛,危害大的幼鱼阶段常见流行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